王瑶 易程程
湖北省工程咨询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城市生态防护林建设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利于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本文从污染现状分析、林带结构选择、树种选择等方面提出生态防护林建设要点,并以武汉北湖长江森林示范项目为例进行分析。
关键词:生态防护林、生态文明、污染分析、林带结构、树种选择
生态防护林是以防御自然灾害、维护基础设施、保护生产、改善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等为主要目的森林群落。
长期以来人类为了追求经济高速发展而忽视生态文明建设,导致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城市生态防护林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保护区域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 生态防护林建设要点
1.1 污染现状分析
(1)周边主要污染分析(以大气污染为主)
调查分析污染源、污染类型、污染强度、污染物排放量等指标。以工业区为例,一般工业区产生大气污染主要成分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非甲烷总烃类、粉尘等,根据不同污染物及浓度选择抗性强的树种。
(2)风向影响分析
调查区域主导风向,确定污染源吹向生活区的主导风向。防护林应设置在污染源周边或靠近设置,防护林走向应尽量垂直于污染源主导风向,避免下风向生活区遭受污染。
1.2林带结构选择
林带结构是指由树种、栽植密度、宽度、层次等要素形成的综合体,林带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生态防护效果的好坏。根据区域污染源特点、污染强度、风向、风速等指标以及不同防护对象的防护要求进行合理布局,选择适宜的林带结构营建防护林。
林带结构主要分为紧密结构、疏透结构、通风结构以及多种结构混合的复合结构。其中紧密结构林带由主乔木、亚乔木和灌木组成;减弱风速60%以上;有效防风距离为带高的10倍左右。疏透结构由乔、灌木两层林冠组成,带宽12—16米;减弱风速50—60%;有效防风距离为带高25倍。通风结构由3-5行单一乔木组成,没有灌木,带宽15—20米;风能从林带里顺利通过,有效防风距离为带高30倍。
1.3树种选择:
树种是构成防护林带的基本单元,树种的合理选择是防护林带防护作用可持续的基础。树种选择一般应满足以下要求:
(1)因地制宜,尽量选择乡土树种为主。
(2)选择一至两种本地优势树种作为建群种。
(3)选用抗风性强、对有毒有害气体抗性强、有滞尘、杀菌作用的树种。
(4)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的树种。
(5)常绿、落叶树种适当配植,常绿树种比例应高于一般绿化景观林。
(6)速生树和长寿树适当配植,解决近远期过渡的问题。
(7)满足鸟类栖息要求,提高生物多样性,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稳定发展。
(8)满足生态环境保护作用的同时满足景观观赏性。
1.4养护及病虫害防治
对植物按喜阳、喜阴、耐旱、耐湿等不同植物生态特性分别养护,且根据植物生长不同阶段进行调整,保持丰富的层次和群落结构。
对于生态防护林造林工程来说,病虫害是会直接影响生态防护林工程的重要因素。所以在进行生态林造林工程的过程中,需要格外注意生态林中植物的病虫害情况。在植物的培育阶段和移栽阶段对植物的病虫害情况进行严格控制,禁止使用有病虫害感染的苗木,对林木进行病虫害监测,发现病虫害采取综合措施防治。
2以武汉北湖长江森林示范项目为例
武汉北湖长江森林示范项目位于武汉市青山北湖片区。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抓长江大保护重要指示精神,现武汉青山正走向转型与发展,着力构建以“自然生态”及“宜业宜居”为本的青山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模式,打造“长江大保护青山模式”,推动青山向生态宜业宜居城市转变。
2.1环境污染现状
(1)场地周边工业厂区较多,存在一定的尾气排放,空气质量较差
武汉市风向以北风和东北风为主,东北侧为乙烯工业园、星火垃圾焚烧发电厂,工业区部分污染物排放,对下风向居住区及农田造成污染,主要污染物为氮氧化物及二氧化硫、非甲烷总烃类等。
(2)场地内水体污染严重,水系连通性差
项目水体以鱼塘、藕塘为主,现状水质污染主要是由于鱼塘、藕塘养殖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加之水系割裂,连通性较差。
(3)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系统结构不完整,生态防护性差
场地内水塘以藕莲种植为主,堤岸有法桐、香樟、构树、杨树等树种,植被覆盖率低, 生态系统结构不完整,生态防护性差。
2.2建设原则与目标
(1)坚持保护优先,突出重点的原则。以保护场地生态环境为基础,在有利于带动周边生态建设与发展、有利于保护生态林生态系统完整,有利于营造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以保护管理、生态恢复、绿化种植及配套设施建设为重点,充分发挥项目区生态环境的多功能效益,实现生态林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2)坚持合理布局、有序建设的原则。结合周边发展的实际,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科学性、超前性和可操作性,既要着眼于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又要适当考虑区域的均衡性,在合理区划的基础上,有序进行各功能区建设。
(3)坚持节约资金,讲求实效的原则。本项目建设应精简节约、扬长避短、讲求实效和逐步提高,严格控制植物品种、数量及规格,充分利用已有的建设基础,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突出实用性。
(4)坚持以科技为先导的原则。建立科技支撑体系,总结、筛选和利用现有科研成果和先进管理模式,充分吸收国际生态林保护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加强国内外生态新技术在生态林保护中的应用。
2.2建设目标
通过造林及配套工程将项目区打造为以生态保护、污染防护、生态隔离为特征的生态防护林,在修复生态的基础上预留湿地生态修复、生态主体教育、配套服务等功能空间,打造集资源利用、保护、发展为一体的示范工程。
2.3防护林带规划
本项目防护林按照功能分为拦截型林带、净化型林带、疏导型林带、调节型林带四种类型。针对不同林带类型选取适宜的林带结构及树种。
(1)拦截型林带
拦截型林带以拦截和降低污染物浓度为主要功能,林带采用通风型、疏透型、紧密型相结合的复合型结构。
植物种类选择以净化武钢厂方向的氮氧化物及二氧化硫植物为主:中山杉、落羽杉、水杉、楝树、女贞。
(2)疏导型林带
疏导型林带以引导风向和吸收污染物为主要功能,林带采用疏透结构。
植物种类选择抗污染、耐水湿的乔木和小乔木为主:女贞、香樟、中山杉、垂柳、夹竹桃等。
(3)调节型林带
净化型林带以净化和吸收污染物为主要功能,林带采用通风结构。
植物种类选择以抗污染、耐水湿的乔木为主:中山杉、水杉、垂柳、乌桕、楝树、楸树等。
(4)净化型林带
调节型林带主要与水域形成小气候环境,林带采用疏透结构、通风结构。
植物种类选择以耐水湿的乔木和小乔木为主:女贞、香樟、中山杉、垂柳、夹竹桃、落羽杉、水杉、池杉等。
除选用上述乔木形成防护林主体以外,防护林下层选用经济易维护观赏草,通过植物滞留、过滤、吸附功能,有利于净化雨水,减少径流冲刷,提高防护林的生态功能。
参考文献:
[1]几种植物抗污性及其生理机制的研究 [J]. 朱忠宝,刘云国. 中南林学院学报. 1992,12(1)
[2]城市森林结构的量化研究—以沈阳树木园森林群落为例[J]. 朱文泉,何兴元. 应用生态学报. 2003,14(12)
[3]关于工厂企业绿地建设的探讨—以宝钢为例 [J]. 邓泓,王祥荣等.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0,13(4)
[4]南京大厂绿化隔离带规划探索 [J]. 孙化荣,陈昊. 江苏林业科技. 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