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心雨 张旭 林菲微
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10
【摘要】本文以汕头地区某工程为例,从直接工程费用出发,对污水管道明挖与顶管施工方式进行分析比较,给出了类似工程施工方式的选择建议。
一般情况下,污水管道为重力流,管道需按规范设置一定纵向坡度保证水流顺畅,因此管道埋深由浅及深。施工方式分为开挖、非开挖,其中开挖包括放坡开挖、支护开挖,非开挖包括水平定向钻法、顶管法等。在施工方式的选择上,需结合地质条件、周边环境、工期、造价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后确定。本文将以汕头地区某工程为例,对明挖与顶管施工方式进行造价分析比较。本文分析思路为:分析明挖施工、顶管施工的造价组成,夯实其造价,进而求得随管道埋深增加明挖与顶管的造价平衡点。
一、工程概况及地质条件
本工程位于汕头市澄海区,截污管道工程总长237.39km,其中开挖约155km,顶管约75km。项目概算总投资为27.65亿元,其中工程费用22.50亿元。
汕头市澄海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第二组。拟建场地地貌属韩江角三角洲平原地貌,经人工填土,地形较平坦。场地自上而下土层为:1. 人工填土,由粘土、砂或粉土填置而成,为新近人工填土。2. 海相沉积层,由灰色淤泥、浅灰色细砂组成,形成于第四纪全新世。3. 海陆交互相沉积层,由灰黄浅灰色粘土、灰色淤泥质土、浅灰灰黄色中细砂组成,形成于第四纪晚更新世。4. 花岗岩,场地下伏基岩主要为燕山期花岗岩组成,构成场地坚硬基底,上部为风化残积土。勘察期间各片区场地地下水埋深范围为0.5~3.0m,大部分地段开挖1m即遇丰富地下水。
地质条件可以概括为:8度区,地下水位高,浅层有强透水层(细砂层)、软弱土层(淤泥层)。
二、明挖施工造价分析
管道采用明挖施工时,造价的主要组成可拆解为七个部分:管材及安装、土方开挖、回填土、地基处理、支护结构、破路修复、检查井。其中,管材采用信息价,管材安装采用定额套价,土方开挖根据土质采用定额套价,破路修复按现状道路板块及等级,检查井均套用标准图集,地基处理根据勘察报告及验槽确定。管道沟槽回填土的可选种类较多,由设计方根据道路等级、材料价格、地区经验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本工程混凝土管管底至管顶以上500mm范围内采用石屑回填。支护结构可选方式亦较多,结合本工程地质条件、地区施工水平及经验,本工程优先选用钢板桩作为管槽沟槽支护。
综上分析可知,明挖施工造价固定部分为管材及安装、土方开挖、地基处理、破路修复、检查井,浮动部分为回填土、支护结构。
表1 明挖造价组成(以d1200混凝土管为例,单位:元)
.png)
图1 明挖施工造价组成
三、顶管施工造价分析
管道采用顶管施工时,造价的主要组成可拆解为五个部分:顶进、工作井、接收井、骑马井、破路修复。其中,破路修复按现状道路板块及等级,骑马井(即为检查井)间距依据规范确定。故造价固定部分为破路修复、骑马井。
顶进的单价取决于顶进工艺。顶管机头分为敞开式顶管机、平衡式顶管机,其中敞开式顶管机包括机械式顶管机、挤压式顶管机、人工挖掘顶管机,平衡式顶管机包括:土压平衡顶管机、泥水平衡式顶管机、气压平衡式顶管机。本工程顶管穿越土层多为细砂层、淤泥层,根据《给水排水工程顶管技术规程》CECS 246:2008中第12.3.1条“顶管机选型参考表”,结合地区经验,本工程选用泥水平衡式顶管机。
顶管井可采用沉井、逆作法井、灌注桩围护井。本工程地下水位高,地下水埋深多为0.5~3.0m,浅层存在细砂层等强透水层,采用沉井+止水帷幕,排水下沉,施工可靠。
本工程顶管井一座平均造价45万元,顶管井井距越长,分摊至每米的顶管井造价越低。同时,一次顶进距离大于100m时应增设中继间(《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2008第6.3.1条),即发生多级顶进,顶进单价变高。因此顶管井井距对造价的影响存在拐点。
表2 不同管径顶进每米单价(单位:元)
图2 顶管井井距对顶管总造价影响曲线
图2为顶管井井距为100~400m时顶管井、顶进、中继间三项合计分摊后的每米单价,可看出,顶管井间距100~200m时,井距对造价影响明显,顶管井间距200~300m时,井距对造价影响较小,仅相差10%,间距300m为拐点,其后进入递增区间。结合施工难度考虑,本工程顶管井井距定为200m。
四、明挖与顶管的造价平衡点
前文已分析并夯实了明挖、顶管的造价组成,随着管道埋深增加,明挖施工造价增加速度超过顶管施工造价增加速度,因此存在一个平衡点。
.png)
图3 不同埋深明挖与顶管每米造价对比曲线(单位:元)
图3为d1200管道在不同埋深下明挖与顶管的造价对比,可看出,平衡点约为4.3m,即埋深小于4.3m时明挖造价低,埋深大于4.3m时顶管造价低。另外经计算得出,d800管道造价平衡点约为4.6m,d1000管道约为3.9m,d1350管道约为4.0m。综合来看,明挖与顶管的造价平衡点约为埋深4.5m。
五、某具体线路的设计比选
本工程中某线路管道长度13.93km,管径600~1800mm,管道埋深2.8~10.0m,管道位于现状道路下,道路等级包括城市次干路、城市主干路等。现将明挖与顶管的分界点分别定位4.5m、6.0m进行造价比较。
分界点4.5m:开挖与顶管的埋深分界点定在4.5m,其中开挖段0.86km,顶管段13.07km。
分界点6.0m:开挖与顶管的埋深分界点定在6.0m,其中开挖段5.87km,顶管段8.06km。
计算得出两种方案造价如下表。
表3 不同管径顶进每米单价(单位:元)
.png)
注:本表中直接工程费仅包含干管,不含支管、截流井等。
可看出,分界点6.0m比分界点4.5m造价高出1029.1万元,高出比例约9%。因此分界点定为4.5m较经济。
六、类似工程的建议
对于沿海地区,地下水位高,浅部存在细砂层等强透水层,开挖2m左右即需钢板桩等支护结构。对此类地区的污水管道明挖与顶管的施工选择,给出以下建议:
(1)埋深2.0~3.0m。有放坡条件的,选用放坡开挖。无放坡条件,选用槽钢加钢挡板、钢板桩支护开挖。
(2)埋深3.0~4.5m。优先选用钢板桩支护开挖,可适当选用拖拉管。
(3)埋深4.5~6.0m。优先选用顶管,可适当选用钢板桩支护开挖、拖拉管。
(4)埋深大于6.0m。选用顶管。
因污水管道多于城市建成区施工,地下管线多,周边房屋密集,交通量大。在具体线路设计时,应以造价分析为锚,同时考虑对道路、房屋、交通、管线迁改等方面的影响,最终划定施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