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琛
空军勤务学院研究生大队研究生 江苏徐州
摘要:滑坡是一种在自然条件因为某种诱发因素造成边坡滑动的自然现象。滑坡主要发生在降雨多的季节,尤其是7月。2010—2015年底全国发生的地质灾害分布进行统计、分析,滑坡灾害是主要的地质灾害。滑坡是地质灾害中造成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最大的,降雨导致的滑坡多余其他因素导致的滑坡。并且随着降雨的增多,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也随之增加。基于此,对隧道出口山体滑坡处治技术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隧道出口;山体滑坡;处治技术
引言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行业的蓬勃发展,隧道施工所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如⒆道开挖常常诱发仰坡及侧面边坡的滑坡破坏,严重影响隧道施工进度和施工安全”。此外,在隧道施工中,解决洞口段的稳定性问题已成为隧道施工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大多数工程事故均出自隧道洞口段,且多数又因洞口段仰坡发生破坏而导致洞口段的整体失稳破坏。
1隧道出口的作用和意义
纵观我国地形来看,平原地带并不多,所以在发展交通的过程中,不可只借助于道路施工,在采用隧道施工技术的同时,还需结合桥梁施工技术,基于此,有助于健全交通设施,促使国内交通设施更加便捷。在城市交通的设施中,道路施工是较为常见的基础设施;在所有的建设施工技术中,桥梁技术占据重要的位置,有助于弥补交通发展存在的弊端;通过对隧道施工技术的利用,在促使交通运行效率得到提高的同时,也能确保交通质量。所以,不断发展路桥梁技术,有助于我国交通更好的发展。从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在诸多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比如隧道与公路建设,随之促使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改变。
2滑坡成因分析
滑坡区及后缘陡崖上方汇水面积大,滑坡区地表排水不畅。滑体后部为陡崖崩坡积物,巨粒、粗粒含量多,物质松散,下部泥岩层阻止了雨水的继续下渗,导致地下水容易汇聚。在暴雨条件下,雨水通过表层的泥土往下渗入,导致坡体的地下水位急剧上升,产生的静水压力增大。滑坡后部A区滑床后陡前缓,在水压力作用下形成“水垫”效应,使土体内部抗剪急剧下降;降雨使土体的重量增加,土体的滑动力增加而抗滑力减小,降雨也使土体更加松软,促使坡体变形,导致坡体的滑动。滑坡阶梯状,两级平台之间地形较陡,形成临空面;前缘临近薛家沟,受溪水不断冲刷局部临空,为滑坡形成提供了地形条件。坡体上方修筑有房屋、农田水塘等,坡体前部出现削坡现象,人类活动破坏了边坡的平衡,使得坡体变薄,加快了雨水下渗速度,地下水的形态,边坡的含水、荷载增加,促进了滑坡的形成和发育。
3隧道出口山体滑坡处治技术
3.1开挖方法
1)抗滑桩用跳槽式施工,每次间隔2个孔,浇筑7天后方可施工相邻桩;土石层变化处与滑动面处不得分节开挖。2)施工机具:出渣采用1吨以上慢速卷扬机提升,每次出渣量不得超过0.2m3。3)上部粘土夹碎石部分直接采用锹镐开挖,1吨以上以慢速卷扬机提升。下部基岩段采用松动爆破,再由人工开凿至设计尺寸。4)桩孔开挖由人工自上而下逐层用镐、锹进行,先挖中间部分、后挖周边土体,如是石方,则用松动爆破方式。5)采用卷扬机+吊桶运土。6)挖孔时根据土质情况进行护壁,一次开挖深度0.5-1.2m。护壁强度达到5MPa以上才能拆除,岩石段可视情况不用护壁。护壁混凝土强度未达5.0Mpa时,不能爆破作业。7)人工打眼方法:采用凿岩机钻孔打眼,孔深1米。
3.2强化路床碾压的质量控制
在处理完隧道贯通问题之后,需加以关注施工碾压问题,对于隧道而言,其目的就是为了服务道路通行,最终的通行质量和路面质量有着很大的联系,要确保道路通行质量,需不断提高碾压施工水平,同时有效掌控施工质量,这可在以下方面中得到体现。在修建道路的过程中,要加以重视对排水设施的修建,防止路面出现积水的现象,此外针对碾压施工,需有效控制其施工质量,严格遵循有关标准,来验收碾压作业的质量,以此保证施工质量达到相关标准。比如在某路床施工方案中,对于路床的开挖,对有关规定进行明确,要求坡度具备一定的平整度,同时在碾压的过程中,严格遵循有关的原则,也就是先慢后快、先轻后重的原则,对于压实度,需经过相应的测试,直到满足有关要求,若松软的情况较为严重,需第一时间向有关人员进行汇报,比如业主,之后再对方案进行设计,比如在处理地基时,混合了一定量的石灰,存在小面积送松软的现象,在汇报完情况之后,可通过提高挖掘深度的方式,来进行换填处理。
3.3滑坡段衬砌结构处理
为满足滑坡整治低山侧反压回填需要,对明洞衬砌结构进行加强处理,明确纵向开裂地段进行拆换处理。明洞处理:配合滑坡治理,明洞顶反压回填土厚度达8~10m,需对DK19+410~+460段明洞结构进行加强,明洞采用1m厚钢筋混凝土结构,明洞两侧拱腰以下采用M10浆砌片石进行回填。衬砌开裂变形地段处理:衬砌裂缝较宽,裂缝已贯通,变形较大,衬砌整体结构已破坏,考虑后期运营安全,进行拆换处理,拆换前先采用5m长直径50mm钢花管对隧道拱墙围岩进行注浆加固处理,钢花管孔底环向间距1.5m,纵向间距2m;对拆换段初期支护及二次衬砌进行加强,初期支护厚度调整至30cm,二衬衬砌厚度调整至60cm。未施作二次衬砌地段处理:仅施工了初期支护地段,受滑坡影响变形严重,进行拆换处理,拆换前先采用5m长?50mm钢花管对隧道拱墙围岩进行注浆加固处理,钢花管孔底环向间距1.5m,纵向间距2m;注浆浆液采用1∶1水泥浆液,注浆压力按0.3~0.5MPa。先对初期支护进行拆换,拆换段初期支护及二次衬砌进行加强,初期支护厚度调整至30cm,二衬衬砌厚度调整至60cm。
3.4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
基于施工制度,有助于确保施工项目有序开展,可为施工项目的有效完成提供有力的保障,基于此,针对隧道出口道施工,有必要建立并健全有关的规章制度,对多方面进行考虑,比如施工成本与安全,来建立详细的条例,同时加大和有关单位的合作力度,比如技术单位,对于任何一个施工环节,都要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在此基础上,有助于确保施工质量达到有关标准。正式施工之前,应当组建专门的团队,来详细检查地质条件,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估对施工造成的影响,事先准备好应对措施,及时排除存在危险的因素。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制度实施,不能凭借个人想法进行操作。
3.5应急处治措施
滑坡发现后,现场立即采用粘土对山体裂缝进行夯填密实封堵,防止雨水再次渗入滑动体;同时暗挖施工段利用隧道进口弃渣场的石质弃渣(运距约1km)在低山侧进行反压回填,限制滑坡进一步发展,回填高度初步定为隧道拱顶以上4m。反压回填处理后变形明显减少。
结束语
综上所述,滑坡在高速公路施工中十分常见,鉴于高速公路建设规模大、投资高、设计使用年限长等特点,必须加强对边坡稳定性的分析,调查滑坡动态,掌握滑坡发展规律,并进行科学治理。治理方案必须保证安全性,消除显性、隐性威胁,切实保障高速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性与运营可靠性,发挥应有的社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江胜.大准铁路南坪隧道滑坡病害原因及治理方案分析[J].神华科技,2019,17(07):82-86.
[2]叶尚其,何云勇,王义鑫,喻国轩.特大山体滑坡危险区域识别及公路重建方案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9,15(06):114-117.
[3]林承华,胡志平,吴银亮.骡坪隧道洞口山体滑坡稳定性分析及治理措施研究[J].路基工程,2019(02):225-229.
[4]杜翔.乾山隧道山体滑坡成因分析及整治方案比选[J].湖南交通科技,2018,44(04):147-150+177.
[5]何晓书,何佳州.山体滑坡对公路山岭隧道影响的数值分析[J].灾害学,2018,33(S1):115-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