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环技术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策略浅析

发表时间:2021/4/19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1月第2期   作者:高维
[导读] 随着当前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科学技术手段得以不断进步,水工环地质研究工作的技术方法也得到了快速的提升,

        高维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水文工程地质大队  新疆昌吉 831100
        摘要:随着当前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科学技术手段得以不断进步,水工环地质研究工作的技术方法也得到了快速的提升,科学合理的水工环地质研究可以更好地利用国土自然资源。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水工环地质调查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内容,它关系到各项基础设施的开工建设,是保证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后可持续使用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于水工环地质调查工作进行全面的思考和分析尤为重要。
        关键词:水工环技术;地质灾害防治;应用策略
        引言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现代化进程逐渐加快,水工环建设的规模逐渐扩大,对地质地貌及生态环境等会造成各种破坏,所以水利工程建设不仅会使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及工业生产方式发生转变,同时水工环地质灾害所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严重。应在掌握实际情况的背景下落实科学评估,从而制订更加完善的施工计划,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影响。
        1水工环地质概述
        水工环地质是指通过对工程所在地区的水文、环
        境等多方面的地质情况的调查、勘察,进而对一些涉及到地质作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的一种调查研究活动。当前,我国的地质相关技术已有了很大的提升,因此水工环地质在解决地质灾害以及环境问题工作中的运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而水工环地质本身也是研究地质构造及其运用变化的一个重点学科。在实际的地质灾害的防御和治理工作中,水工环地质通常都是运用于地质的调查、勘察以及监测工作中,可见水工环地质是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的。总之,对于区域的水工环地质研究是防御和治理自然地质灾害的一个必不可缺的重要手段,因此,工程的相关人员必须要注重对水工环地质的研究和运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减少甚至避免地质灾害所造成的一系列不良影响。
        2质灾害活动的常见类型
        第一,地震灾害。通常情况下,地震是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是由于地壳运动而产生的地表震动,具有较强的破坏性和突然性,对人们的生命安全和经济产生严重威胁。地震在成型前的表现不具备较强的明显性,因此给地震预测带来了较大难度,虽然相应技术仍存在发展和提升空间,但仍很难在第一时间对地震进行准确预测;第二,滑坡、泥石流灾害。山体滑坡、泥石流也是地质灾害中常见的类型之一,主要是由于当地林业资源较为匮乏,再加上地质较为松散且泥土的粘性较低,从而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除此之外,人们对矿山、林木资源开采严重,且开采方式不合理,极易出现资源开采过度现象,对地质结构造成严重影响,从而造成山体滑坡、泥石流及地面崩塌等灾害现象。
        2水工环技术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策略
        2.1泥石流治理
        泥石流以及地面崩塌等地质灾害通常是在地震灾害的影响作用下而发生的,在某个区域出现大面积泥石流或者地面崩塌问题往往对当地生态环境以及人身财产安全构成极大威胁。为更好地预防地质灾害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利用水工环地质技术加强对地质灾害的预防处理。根据当前实际作用反馈情况来看,水工环地质技术基本上可以视为治理泥石流以及地面崩塌等地质灾害的最有效的手段,可以在短时间内降低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举例而言,在开采自然资源时,技术人员应该综合考虑人类活动可能会对该地区造成的影响,尤其是地质灾害影响。针对于此,建议相关技术人员应该在自然系统承受范围之内,采取干预措施修复自然系统,确保自然系统的稳定性。对于水工环地质技术而言,在修复处理过程中,通常会运用数据采集系统以及预警监测系统,实现对该地质区域的监督管理。如通过数据采集,我们可以掌握泥石流以及地面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准确位置。并在此基础上,利用预警监测系统分析监测工程区域地质结构的动态变化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容易出现地质灾害的区域位置,应该加以重点评估与预测管理,防止造成隐患问题。
        2.2地面塌陷治理
        地面结构产生大面积沉降问题,主要影响因素包含了自然因素和人为性因素两种,自然影响因素主要指的是地壳产生的各种运动,或者地质条件的强烈变化,造成地层上升或者下降,进而会产生地表出现不均匀沉降问题。而人为性影响因素重点包含了大量抽取地下水体资源,或者过度开采地下的矿产资源等。现阶段,我国在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过程中,主要采取的措施是建立起更加科学完善的地面沉降监测工作网络,对地下水的具体活动状态以及地表的下沉量进行准确监测,也需要进一步控制水体资源的使用量,避免不必要的水体资源浪费问题,对地下水的使用和开发程度进行进一步控制,以此来有效防止地下水体资源受到大量的开采产生地表沉陷地质灾害问题。
        2.3地震灾害治理
        地质灾害治理始终是水工环地质勘查亟待解决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地质灾害带来的危害影响较多,同时还会引发其他灾害问题,如泥石流等灾害问题。针对于此,在开展地震灾害治理工作的过程中,技术人员应该立足于当地区域地质灾害整体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落实管理。管理过程中,技术人员应该根据地震等级判断该区域地震灾害情况。并适当收集以往发生过的地震情况资料,进行进一步总结与分析。与此同时,利用全球定位系统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内容,对地震灾害区域整体表现情况进行研究与分析,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强化管理,防止灾害问题的进一步扩大。
        2.4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防治
        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问题,给地质环境和地质工程建设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和破坏,如果没有进行有效的预防和处理,将会造成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以及人员伤亡现象。针对所发生的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问题,可以通过遥感勘测工作作为引导,以地质环境勘察作为核心,以灾害点位测绘工作作为主要的勘测工作手段,并且配合使用相关的物探、钻探等作为辅助工作,有效做好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对产生滑坡和不稳定性斜坡地段进行深入勘查和分析发育特征,为后续的地质灾害预防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比如,通过剖面测量数据结果有效得出不良地质条件的具体分布位置以及分布规模大小等。
        2.5矿层裂缝治理
        在矿产裂缝治理工作过程中,需要针对地下水的开发程度进行有效控制,防止出现地下水的过度开采以及防止产生地下矿产资源大面积开发等问题。与此同时,为了有效防止矿层裂缝问题的产生或者控制地面裂缝产生的程度,在地质工程规划过程中需要最大限度上防止出现矿层裂缝问题,同时在容易产生矿层裂缝问题的重要部位进行重点监控。在具体施工过程中需要详细勘查当地区域的地质条件状况,有效确定矿层裂缝产生的准确位置,同时对矿层裂缝的实际发展趋势进行全面判断和分析,以此来做好矿层裂缝地质灾害的相关预防和治理工作。
        结语
        总而言之,水工环地质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无疑是为我国地质灾害治理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且根据现场实际反馈情况来看,地质灾害治理工作通过合理应用水工环地质技术,基本上可以达到良好的灾害治理效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我国水工环地质技术尚未达到成熟应用阶段,重点针对现有水工环地质技术存在的不足问题进行积极改正与优化处理,以期可以从根本上加强我国地质灾害治理能力以及预防能力。
        参考文献
        [1]魏康红.分析水工环地质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策略[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24):3595.
        [2]蒋松廷,李华.水工环地质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策略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16):5333.
        [3]许鹏伟.水工环地质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策略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16):50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