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应用

发表时间:2021/4/19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1年2期   作者:张运辉
[导读] 随着时代发展,我国的电力工程技术逐渐复杂,传统的电力工程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的电力建设要求,而电力工程管理水平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收益情况。
        张运辉
        公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广州市  510610
        摘要:随着时代发展,我国的电力工程技术逐渐复杂,传统的电力工程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的电力建设要求,而电力工程管理水平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收益情况。所以,对于传统电力工程管理的改革和创新迫在眉睫,只有管理方式得到改善,电力工程管理才会更加具有效率,符合市场需求。本文对于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应用进行了探索分析。
关键词:创新;电力工程;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TM7;TU71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器的使用率越来越高,而且种类也越来越多。为了节约资源,促进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政府部门需要更加重视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在社会改革中电力配网是一项关键内容,相关部门要对运维管理进行合理改进,并加强创新,使管理方式更为完善。同时,还要加强对人员的培训教育,提高团队的综合素质,从而有效提高管理质量和生产效能。
1.电力工程管理的意义
        电力工程管理是电力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保证工程在实施过程中的科学合理性以及降低在施工过程中的风险作用。首先,电力工程管理确保了电力工程的工作效率。电力工程管理可对各个部门工作进行协调,保证各个部门间的工作有序进行,有效提升各部门的工作效率。电力工程内容繁复,具体包括工程管理规划、工程成本控制和建材管理等,是有多个部门组成的工程,只有通过工程管理才能够确保各个部门工作有序进行。同时,电力工程管理还能保证工程实施的标准化和系统化,使工程符合相关标准。
2.电力工程管理模式中存在哪些问题
2.1 对于工程资金管理意识薄弱
        由于社会发展迅速,我国的电力工程项目数量越来越多,工程规模也逐渐扩大,相应的投入资金也越来越多。在项目资金的管理问题上,项目管理人员由于自身知识水平受到限制,对于资金的管理不到位,没能达到对于资金的合理分配,经常出现预算不足或是资金浪费问题。
2.2管理体统不健全
        现阶段,我国电力企业在配电网运维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管理者未设立明确的管理目标,未细化各项管理内容,在实际管理中会对员工的情绪造成一定的影响。另外,许多管理体系不健全,制度内容有缺陷,在工作中容易出现安全隐患,对员工的生命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同时也不利于稳定供电。
2.3 造价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电力配网工程造价控制过程中,管理制度不完善、不科学会对造价控制质量产生一定影响。完善的管理制度能够促进电力配网工程造价成本控制工作顺利展开,并且可以利用完善的管理机制对人员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条件进行规范管理,提高施工效率。但是,在目前的配网工程施工过程中,很多单位并没有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机制,在开展电力配网工程建设工作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电力配网工程的建设质量和成本控制质量。除此之外,不完善的监督机制会对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态度产生一定影响,导致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存在消极怠工的情况,影响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率,从而导致工程建设成本增加。
2.4 对于工程的监管力度不够
        想要促进电力工程的发展,就要加强电力工程监管力度,只有这样才能够让电力工程得到提升。有效的监督可以加快工程进度,但是在现在的电力工程中,很多的监理人员不能对工程进行有效的监督,造成工程质量下滑,施工速度减慢。
3.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应用
3.1 管理理念和机制的创新与应用
(1)电力工程监管理念的创新是提升监管力度,促进工程水平提升的必要条件。只有监理人员具备创新性的监管理念,才可能从源头上改善电力工程管理模式,提高电力工程的水准。所以,理念创新是模式创新的基础。


(2)对于电力工程的管理机制的调整和创新,在管理模式中也是非常重要的。电力工程管理机制的创新体现在对于各方面的优化整合,只有管理机制得到优化,才能实现电力工程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除了在原有的监管机制上进行创新外,还可提出新的监管模式和方法。一个好的监管机制是一个电力工程的核心动力,一个科学的管理机制可以有效提高电力工程的效率,促进电力工程的快速发展。
3.2 提前做好方案,遵守统筹兼顾原则
        在开展电力配网运维管理过程中,管理者要转变思想,改变传统的“出问题、排查抢修、事后分析”管理模式,要加强对故障问题的预防管理,结合线路规划情况,重点检查容易出现故障的部分,并定期进行维护。同时要关注天气情况,恶劣天气前要结合工作地点、时间以及流程等制定科学全面的保护对策,有效降低故障的发生,确保电力配网能够正常运行。此外,要进行预备方案,这样可以掌握全局,及时发现并妥善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还能对管理方式进行改进和创新,使其适应社会的发展。
3.3加强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在电力配网工程建设过程中,为了能够对造价进行合理控制,需要重视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工作。不管是哪一种工程建设都是以设计方案为基础进行施工的。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因为外界环境的影响可能会导致存在设计之外的情况。在对这些情况进行改动时,会对工程的整体造价产生极大影响。为了能够对电力配网工程建设造价控进行合理控制,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采取以下措施,尽可能提高设计方案的质量。①企业需要加强设计人员的培训工作,尽可能提高设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增强设计人员爱岗敬业的意识。同时要使设计人员坚持造价合理化控制的设计理念,对整个设计方案进行合理把握,对建设流程和操作方式也要进行分析和对比,在设计阶段要尽可能规避风险。②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工作人员需要对电力配网工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了解,要将所有步骤组合在一起,制定出比较全面立体的设计方案。③设计人员要从电力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和角度出发,考虑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要运用灵活的思维方式,从实际出发保证设计方案的稳定性。
3.4信息共享
        一是供电企业及时更新电力基础资源台账,由运营主体积极开展运营商需求匹配,定期收集电信运营商共享运营需求,基于需求精准匹配,筛选出符合要求的电力基础资源信息传达至运营商,大幅提升共享运营项目开展效率。二是供电企业、运营主体与各电信运营商定期交流共享非涉密的技术和设计、施工、运维等方面的标准,及时对模式设计、职责划分进行调整,紧跟共享运营实际需求,确保共享运营项目安全风险可控。三是供电企业、运营主体与各电信运营商应高度关注国内外基础资源共建共享新模式,及时搜集相关资料,定期开展专题交流,夯实电力基础资源共享运营机制设计创新基础。
3.5引进 PM 模式和 EPC 模式
        传统的监管模式已经不能达到现代企业要求,这两种模式的引进很好地解决监管不专业和监管效率低下的问题,从而提升工程效率。但是想要引进这两种模式,我们就要先培养一个专业知识水平过硬的团队,以及建立一个完善科学的监管和评估机制。这两个因素对于该种模式的引进是必不可少的。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电力的需求量逐渐增多。为了给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用户服务,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在实际工作中,要采取有效对策提高电力配网运维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凯. 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 [J]. 电子制作, 2014,18(9):56.
        [2] 张琴,张扬,周向群,刘中 . 核电厂常规岛厂房结构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方法[J]. 工业建筑, 2010(04).
        [3] 郭静 . 论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应用 [J]. 科技致富向导 , 2014(03):13-15.
        [4]马俊龙. 电力工程管理的模式探讨[J]. 河南科技, 2014(01):23-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