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宝林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乌兰察布电业局察右中旗供电分局, 013550
摘要:在近几年的社会发展中,各种智能化、信息化技术在工业、建筑等方面的渗透,导致人们对于电力有了更高的要求,不同的生产技术下需要的电力范围也是不同的,为了满足各方面的需求,有关部门加强了对城市电网的改建和扩建工作。电力工程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它的影响因素是非常多的,而且技术问题也是一直存在的现象,由施工等方面引发的安全问题频频发生,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有关人员可以对此进行全面的研究。本篇文章通过对电力工程的特点进行阐述,分析电力工程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就加强电力工程技术管理的措施进行说明,从而探讨电力工程中的施工安全管理方法。
关键词: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安全;质量控制
1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现状
1.1生产人员风险意识薄弱
目前在电力企业生产管理中开展的风险管理工作,主要是进行简单的风险排查和问题解决,并没有形成具体和深入的风险意识,电力企业风险管理部门工作开展并不充分。目前一部分企业缺少了标准的安全风险管理意识,缺少了对企业运营中安全风险的管理工作重视性。在企业发展中不具备预防为主的管理意识,很容易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问题,对于企业的稳定发展造成影响。生产人员的风险意识比较薄弱,还会在风险管理过程中无法有效的确定和开展安全风险的超前控制,对于风险预测能力比较差,影响了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1.2对于电力安全的评估片面
在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主要的电力产品销售结构包括电力销售、电能输送和电力生产等,除了在电力生产方面开展风险管理,还需要配合开展风险评估工作。目前在电力生产中对于安全生产管理评估比较片面,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专业的管理人员不足,导致风险评估工作的开展不够专业和全面。在电力企业的生产管理过程中不同的管理人员拥有不同的权责分配,目前一部分风险控制小组内部存在权责分配不明确的问题,管理结构相对来说较为混乱,导致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工作不够科学、合理,无法准确的为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排除所有的安全隐患。
1.3变电运维安全管理及监督力度不足
在传统的电力生产方式中,许多设备在维修过程中都会发生断电处理或改变电力设备的运行,而工作需一名专业人员在设备维修后的同时对操作人员进行监督和控制,形成明确的职责,同时通过整合操作,合理安排工作质量控制和实施安全措施,如传统的管理模式以多角度的形式实施,一名工作人员需负责工作票的发放等多项工作,这反过来又会不可避免地导致一个人负责的工作中的根本问题,使其难以发挥监管作用,从而难以推进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的实施。
1.4工程技术人员的问题
电力工程技术人员是从事电力系统设计、施工、运行以及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人员,它的类型比较复杂,在工作中有着明确的岗位划分。从当前的电力工程施工来看,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并不符合工程的需要,尤其是某些技术工人在实际的操作中并没有按照设计图纸和规范来进行安装,而是依靠自己的经验来进行操作,这也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质量和安全隐患。另一方面来说,有些技术管理人员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无法获得有效的平衡,有些技术管理人员过于注重理论的设置,当应用到实际的工程中,它的可行性并不是很高。此外,有些工作人员的技术观念和方法比较落后,没有与时代的发展结合到一起,缺乏系统的培训工作。
2加强电力工程安全管理的措施
2.1构建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
在电力企业的运行过程中,想要确保电力生产运营的安全稳定性,就必须要形成电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要严格遵守风险管理制度要求。首先要求企业针对内部全体员工加强风险教育工作,要求风险管理意识培养要精确到员工个人。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要求要落实到电力生产的全国过程和工作环节中,并针对其中的重点环节进行重点风险管理等。在电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建立风险控制体系,还能够确保企业在面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时能够及时处理和解决,做操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尽可能的规避任何可能会出现的安全风险。
2.2加强电力工程的设计工作
为了强化电力工程技术的有效应用,在工程开始之前,有关人员需要对工程的设计进行全面的审核工作,保证各项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的连续性以及质量保障,做好事前准备工作。首先,有关人员需要对施工环境以及电力方面的需求进行详细的了解,对电力工程的施工方案进行比较和优化,从技术应用的可靠性以及经济性等原则出发,加强可行性的研究,及时发现技术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就工程中的材料和设备进行具体的规划,提高工程施工效率。另一方面来说,加强电力工程中的设计工作还包括对电源进行具体的分配,这是解决技术问题的主要手段。有关部门需要保证线路规划设计上的准确性,尽可能的缩小用户供电与变电站之间的距离,保证电力传输的有效性,同时保证电源设备的充足,做好施工过程中电力的供应。
2.3切实落实人员岗位及责任
根据变电站运行与维护一体化的特点,有效地整合了变电站运行维护单元,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运行维护队伍。操作维护小组的主要任务是设备检验和值班管理,而维修队的主要职责是对设备故障进行消除测试。此外,维护团队需根据其不同的岗位明确自身工作的责任和内容,在安全监管薄弱环节采取相应的对策,实现人员职责与组织结构的整合。此外还可对相关人员实行集中培训,不断拓展培训范围。通过对操作维护人员的业务和技术培训,使操作维护人员的操作能力和专业水平能够满足变电站运行维护一体化的要求。同时也要注意训练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增加一岗多能的综合型人才培养内容,为综合型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2.4定期检查并维护设备
在电力企业的生产运营过程中,电力设备属于重要的生产工具和运营项目内容,通过针对电力设备开展有效的维护管理工作,能够确保电力设备的运行效率,促进电力设备的稳定运行,保障更加稳定的生产出更多的电力资源。电力生产设备需要定期开展日常维护工作,及时的发现在电力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故障问题,确保电力设备不会存在明显的或较大的安全隐患,更好的预防企业因为电力设备运行问题引发安全事故。一般电力企业对待电力设备都是定期进行停运检修工作,并且有时候还需要在电力设备运行的情况下来针对设备开展必要的检修工作。在电力设备的维护过程中,需要针对设备进行必要的清洁,在保存设备时还要使用防腐材料进行有效处理,如果设备处于停运阶段,还需要详细的分析电力设备的运行故障,并进行针对性说明和处理,为下一工序的开展提供大数据保障。
结束语
积极推进电力系统变电运维工作,加强对电力工作的安全管理及设备维护工作的重视,不仅有利于电力行业的良性发展,还能够切实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保证了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及质量。同时还要注重各部门工作的安全防范和监督管理,使变电运维工作协调发展,进而促进整体工作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沈伟,戴飞,等.电力系统变电运维安全管理与设备维护[J].石河子科技,2020,4.
[2]何德鹏.关于配电网电力工程技术问题及其施工安全研究[J].数码世界,2019(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