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虹瑜 四川省南部中学 四川 南充 637300
【摘要】要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首先要抓住德育教育的特征,做好整体工作。在具体实施层面,不仅要从学生身上着手,也要充分发挥各级教师为人师表的作用,同时不能把学生当做被动接受的客体,而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作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德育教育不仅是外在的影响学生,更要让学生具有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德育修养。
【关键词】高中教学;德育教育;举办活动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5-011-01
提升高中德育教学实效性,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需要教师具有教学渗透意识、创新德育教育模式。只有各科教师积极发掘教学中德育教育素材,对学生形成正向、有效引导,才能让他们在汲取知识的同时,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从而,使德育教育入脑入心,增强高中生的自我修养,使其具有综合能力。
1要顺应时代制定德育目标
高中教师要及时转变陈旧的教育理念,制定科学、系统的教育计划和明确的教育目标,并选择顺应时代发展的教育内容,使德育教育在学生心里落地生根。首先,高中教师要制定长期的规划,如可制定一学年内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法制教育、诚信教育"的计划;其次,高中教师选择的德育教育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和切合时代发展,如可用当前社会影响较大的一些案件作素材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使学生能够理性地思考和选择合理方式来维护他们自己的利益。
2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
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甘于奉献的历史人物,他们虽然身死,但精神永垂不朽。就像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想要大义就需要舍弃一些东西,生活如此,学习也是如此。奉献精神是无时无刻不存在的,它可以存在于任何一个地方。就像是我们想要玩耍,就必须舍弃一定的学习的时间,我们想要得到某种东西,同样要付出时间和精力,天上没有掉馅饼的好事,想要得到某种东西就必须要奉献。学生或许没有特别高尚的情操,但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大义需要奉献,生活也需要奉献。人没办法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前辈们的风险也不是为了让我们贪图享乐!
例如,我在对高三的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就会将重点放到奉献精神的培养上,当然不是让学生因为一些事情奉献出生命,而是在做选择的时候,必须奉献出自己的一些东西或者时间,以此来换取更好的结果。在讲解的时候我会对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有两个自己很喜欢的东西,一个可以得到一段时间,而另一个可以在一段时间之后属于自己,你会选择哪个?",两者的喜欢程度是一样的,无论学生选择哪个,对他自己来说选择都是正确的,因为是自己的选择,作为高中生,他们肯定做出了深思熟虑的思考,但如果将这个选择加上一些限制,强迫学生选择另一个的话,学生还能不能做出自己不后悔的选择就会非常困难,这也是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
3将德育与教学进行联系
教师作为学生除了亲人之外接触最多的成年人,其行为规范会在无形之间对学生造成影响,在教学中时刻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是教师所必备的教学道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进行德育,在潜意识里学生开始纠正自身的品德思想。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学习的正确态度,并不是为了追求分数的高低,也不是为了追求所谓的名利得失,最主要的是能够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知识涵养,从内在开始丰富自身的学识,能够将自己所学习的知识去回报社会,这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教师在进行各科的学习时,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进行德育,语文教师在教授学生语文知识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思考自身的发展方向,想要通过怎样的方式展现自身的价值,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之中为自己的梦想拼搏努力。在进行数学教学时,由于数学的学习相对而言比较偏向于理性化,教师就要让学生学会在看待事物时用更加理性的方式去分析,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式。将教学的过程与学生的德育教学进行结合,学生在进行基础学习时无形中便提高了自身的思想觉悟,相比于直接为学生进行德育教学,更能够被学生所接受,同时也能够尽可能地减少时间上的浪费。
4增加德育教学的形式
在现代的德育培养过程中,主要是以讲课为主。如果在德育培养的时候,能够运用更多的教学的方法,比如:小组活动法,游戏法等等,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具体的活动中。这样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将德育知识运用到活动中去,而不仅是掌握德育知识。老师可以将同学们分成不同的小组,小组可以分角色扮演,实际演出一下具体的道德事件,帮助同学们更好在活动中学习新知识。
例如:学校的教学也可以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结合一些热点的事件,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对道德事件形成正确的认识和判断。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也会帮助同学们不断地强化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帮助同学们更好的健康地成长。学校也可以组织一些课外的实践活动,帮助同学们在具体的活动中,不断的实践学习到的理论知识。
5举办相关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度
集体性活动始终是学校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方式,比如神圣的升旗仪式以及国旗下讲话的环节、学校领导的讲座等。但是,大部分的集体活动都是以教师或少部分学生代表为主,大部分学生并不能真正参与进来,因此大部分活动往往是形式上的,并不足以对学生产生影响。而想要提高这类活动的实效性,就要创新活动形式,让更多学生参与进来。比如针对某些德育问题进行学生间的讨论,让学生自由发表对一些观点的看法,对于其中争议较大的问题举行小型辩论会等。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搜集关于德育的观念及故事,制作成各班的板报,公开展示,不同班级之间也可以互相交流和借鉴。
6建立社会、学校、家庭一体化的德育网络
在高中阶段的德育教育工作中,教师需要通过良好的实践教学来开展德育工作上的创新,使德育工作能够落实到实处,真正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在当下德育教育同时代接轨的过程中,需要相关德育教育工作者能够采取更加有效的方式同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从而更好地完成相应的德育教育工作。班主任作为德育教育工作的主体,需要通过长期接触学生,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性格,使学生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提高自身的德育水平。因此,班主任要能够尽到自身的德育责任。
总结
综上所述,在德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学生是主要角色,学校不能够弄错学生的位置,而把关注点放在学生德育工作开展的形式上。良好的道德品质并非是几节课的德育理论教学就能够实现的,而必须要使学生通过生活实践去领悟,用自己的经验去认知德育的实际意义,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顾洪斌.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强化策略[J].师道•教研,2020(4):33.
[2]史姗珊.提高高中班级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策略[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20(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