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探究

发表时间:2021/4/19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5月下   作者:张兴宝
[导读]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们的教育体制不断改革,高中语文也进行了改革,这样的改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教育体制。同时传统文化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文化有助于提升学生们的综合素养,加深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使其高中语文得以进一步的提升。因此,传统文化要不断的渗透到高中教学文化理念中去,这样才能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重大贡献。

张兴宝   建水县第六中学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们的教育体制不断改革,高中语文也进行了改革,这样的改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教育体制。同时传统文化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文化有助于提升学生们的综合素养,加深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使其高中语文得以进一步的提升。因此,传统文化要不断的渗透到高中教学文化理念中去,这样才能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重大贡献。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育传统文化渗透思考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5-052-01

        中国作为世界上的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灿烂的文化底蕴。21世纪以来,中国继承传统文化的优势与现代科技联系在一起,在教育中将先进的思想文化与传统文化共同传递给学生,学生吸收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在未来的发展中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挥其重大价值和意义,全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高尚品德。高中阶段使学生身体和心理发展重要的阶段,在此阶段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更显重要,因此教师应积极地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教学的方方面面,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
        一、为什么要在高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
        在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在进行学生的教育工作时,更要为了其自身和未来的发展,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吸收,在思想和道德品质上进行质的提升和飞跃。在针对高中课堂的教学来说,传统文化可以让语文课堂的内容表现更丰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修养。
        高中阶段是学生完善人格以及形成良好认知的重要时期,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文化,在先辈创造出的成就中,寻得好的榜样和富有正能量的认识。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感受到国家的文化和发展。
        二、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高中语文教学是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需要注重一定的文化氛围的营造,学生只有在良好的学生文化氛围中接受传统文化知识,才会使学生受到文化的熏陶和感染。比如说,在讲到屈原的《离骚》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在课前播放屈原的背景介绍,让学生先了解屈原的身世和为官经历,使学生在视频中体会到屈原内心的抑郁不平及报国不得志的悲愤心情。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站在屈原的角度上去思考文章的主体思想,有助于学生掌握文章所传达的文化内涵。
        高中语文课本中包含丰富的传统文化道德、文化民俗、饮食文化和服饰文化等等,这是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的集中体现,是经过五千年的洗涤而沉淀下来的。


高中语文的教师在教授课本知识点时,需要科学地延伸,适当地挖掘有价值的文化传统,并且还要研究出教材中的文化内涵,把文化中有价值的思想价值观及时地传递出来。比如说,在讲到曹雪芹的《林黛玉进贾府》这一篇文章时,要了解《红楼梦》创作的背景,作者的身世背景,文章的主旨思想,并通过文章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化中的饮食、服饰、人文等传统文化,逐渐把传统文化渗透在语文的讲解中。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一定的古典文学知识内容的学习或者观看相应的视频资料,让学生在古代传统文化的学习掌握中,逐渐提高学生的理解与鉴赏能力,提高学生自身的文化素养,加强学生的古诗词理解与翻译能力。比如说,学生可以在课外观看央视电视台的《百家讲坛》或《古诗词大会》等一类的文学类节目,适当的课外知识延伸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还有助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播。
        三、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 
        现今,高中大多采用话题作文的形式,话题作文是开拓学生思路、检验学生思想的好方法。每一次的作文,都精心选择、设计,既注意与课文教学同步,又尽量让学生在写作中自然感受到传统道德上的某些教育启迪。通过讲评,把有关传统道德的内容,自然融合进去,以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在一次话题作文中,专门选择了清代词人郑板桥《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要求学生就“气节”这一话题写一篇话题作文。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实实在在地对“持节”这一中国传统道德的基本规范进行了思索。作文收上来以后,发现学生对气节这一话题理解比较粗浅,尤其是例证不足,内容空虚。在讲评的时候,就充分地肯定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展示出来的对“气节”的赞扬和追求以及他们使用得比较恰当的格言和例子,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加以引导。指出:气节是一种人生准则,更是一种道德修养。自古以来,中国就很注重人的节操培养。例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孟子,“坚心如铁石,不谗亦不欺”的孟郊,“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三生不改冰霜操,万死常留社稷身”的海瑞,“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等等。引导学生扩大课外阅读,尤其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阅读,让他们通过阅读积累写作素材,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高中语文教学作为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进行文化熏陶的教育,关系到学生的基础素质培养,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革新自己的教育方式,以此来完善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发扬与继承。
参考文献:
[1]论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殷德旺.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31)
[2]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孟芳芳.西部皮革.2016(16)
[3]论我国高中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江晓凤.求知导刊.2015(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