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环保意识培养

发表时间:2021/4/19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5月下   作者:陈林
[导读] 初中生是国家未来的支柱,他们的思想意识提高,才能够让国家更快更稳的发展。现如今困扰我们国家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环境。由于以往我们国家的发展光注重经济,对于许多的资源管理都不够完善,造成许多的资源浪费和资源破坏现象。随着物质资源的逐渐丰富,国家已经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人们也开展关注一些影响人身健康的因素。人们生活在社会中,都喜欢要一个干净清洁的环境,而环境保护意识需要大家一起提高,人们的文明素

陈林    重庆市巫山县骡坪初级中学  重庆  巫山  404705
摘要:初中生是国家未来的支柱,他们的思想意识提高,才能够让国家更快更稳的发展。现如今困扰我们国家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环境。由于以往我们国家的发展光注重经济,对于许多的资源管理都不够完善,造成许多的资源浪费和资源破坏现象。随着物质资源的逐渐丰富,国家已经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人们也开展关注一些影响人身健康的因素。人们生活在社会中,都喜欢要一个干净清洁的环境,而环境保护意识需要大家一起提高,人们的文明素养需要在文化素质提高的基础上逐步提升。对初中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能够让学生从小就有环保意识,从自身的点滴习惯出发,做一个爱护环境,以身作则,懂得保护环境的人是最起码的公民准则。学生将来会走上各个行业,他们从学习中树立起一定的保护环境意识,将来很可能就会从事相关的行业,更有可能从小就有一个治理环境的梦想。因此通过系统的学科教学对学生渗透环保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初中的道德与法治和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教师通过深入的挖掘课本中的教育元素,拓宽教育教学的渠道,从实际生活入手,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初中  道德与法治教学  环保意识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5-103-01

        最近几年,全球都显现出一个环境问题,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逐步出现恶化,环境是我们生存的根本,如果地球环境不适合我们人类生存,我们面临的只能是死亡。环境保护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性的问题,更是今后一段时间里都应该提起高度重视的课题,现在有许多人们已经意识到要从学生时代就对其进行教育,灌输一定的环境保护思想,让学生在文化水平提高的同时,具有较高的素养,懂得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以教学内容为题材,充分的结合现实生活,通过情境创设来渗透环保意识,让学生从自身做起,从每一个家庭出发,把环保思想渗透到每一个成员的心中,让学生用他们的保护意识来实现全社会的环保思想共同发展。环境保护是整个教育事业提出的一个新课题,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要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进行影响,通过教师的以身作则去渗透,更需要教师通过具体的事例去讲述,让学生认识到环保问题的严峻性,只有通过教育渠道对学生进行环保精神的感染,才能够让全社会都重视环境问题,让全人类都具有保护环境,都致力于环境治理的行动中来。通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有很多,我通过课堂教学和反思进行了以下整理,希望对于奋战在一线的道德与法治教师能够有所帮助,有所启迪。
        一、创建情景教学,加深学生课堂体验
        初中生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还有待提高,许多初中生在日常行为中有许多随意乱扔废纸的现象,他们本身就需要加强环保意识。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特殊的性格特点让学生的意识逐渐膨胀了,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有了独立意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学着大人的样子,觉得这样很酷,许多学生模仿大人的消费观,认为在花钱上大手大脚才足够气派,为了能够让学生意识到没有计划性的随意消费是一种不好的行为,教师可以结合“学会消费”这一活动主题,向学生渗透正确的消费观念,由于生活化的情境是学生熟悉的,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教师可以采取模拟情境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在平时的公共场合中的消费实际场景,用自己原生态的方式在课堂上进行情境还原。


通过这样的方式带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教师在学生相互讨论的过程中加以引导,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认识到自己日常生活中一些错误的做法,并且这一错误做法给生活带来浪费现象,生活浪费会给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这种以生活情境来代替说教的方式远比教师的语言更加具有说服力。
        二、加强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环保精神
        课堂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最佳渠道,而学生获得知识和认知的渠道确是多样性的,生活是学生学习的大课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能够带给学生不一样的体验,通过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内心受到震撼,从而让学生能够心中升起保护环境的意识,由于这种意识是学生的情感体验,所以比课堂上获得的知识更加具有真实性,环保精神会渗透到学生的心灵深处。比如,我围绕“一张纸的前世今生”这一主题来开展主题活动,让学生走出校门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来,了解造纸厂的生产流程,通过参观造纸厂,让学生感受纸张的生产过程其不易,从而触动学生的内心,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纸张浪费现象,通过社会调查活动,小组中的成员以诗歌、调查报告、图片等形式在课堂上进行汇报,学生通过一个个触目惊心的图片和数字,能够看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浪费纸张的现象,还能够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迫在眉睫,浪费的每一张纸都是一棵棵大树,是鲜活的生命,这是对生活的最好诠释,教师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对于纠正学生的错误做法有很大的影响,能够起到感染学生的内心,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完善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学生学习知识最快的并不是直接告知,而是体验性的活动,教师通过亲身体验让学生获得的知识才是最牢固的。为了能够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借助小组合作活动来开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探讨相关的环保话题,从而起到加深印象,提高优秀品质的目的。比如,某教师在开展关于“感受法律的尊严”的教学活动时,就联系实际生活,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来开展教学。先进行雾霾相关危害背景知识的展示,通过PPT向学生展示由于雾霾天气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其中包括健康方面的,也包括经济方面的。通过引用这种学生身边的热点新闻,促使学生发表其观点,参与各项讨论。这种开放性的小组讨论模式,不仅能够为学生积极主动分享、交流自己的观点认识创造良好条件,而且能够引发不同观点的碰撞、证明,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实际授课中,教师还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自己动手的机会,在全面调动学生参与创建积极主动性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科学引导。如,可以基于校园广播、墙壁文化等一系列载体,鼓励学生加强对生态保护先进事迹、名言警句等内容的收集。
        总起来说,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设计、组织中应正确认识到,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在各个教学环节的恰当渗透,不论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拓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整合现有资源,结合具体情况,引用更新颖科学且适合的策略方法来为生态文明教育的渗透创造良好条件,并有效丰富道德与法治的授课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代学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制教育实施策略初探[J].教导刊,2018(02):1.
[2]张天保.新教材下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中的法制意识教育实施[J].教育科学,2017(11):1.
[3]仲米霞.探讨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程开放性教学的有效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7(1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