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多角度渗透策略

发表时间:2021/4/19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5月下   作者:周志伟
[导读] 在新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在全国展开时,情感教育也逐步走进了初中语文课堂。初中语文的基础便是培养学生的情感,情感教育得到空前的重视。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与文化教育所占的比例应当是相同的,并且二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初中语文教师应该转变自身的教学思路,可以通过对课堂活动进行设计让学生自主思考学习,并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创设一定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情感方面得到发展。教师要从基本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

周志伟    湖北省巴东县京信友谊中学  444300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在全国展开时,情感教育也逐步走进了初中语文课堂。初中语文的基础便是培养学生的情感,情感教育得到空前的重视。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与文化教育所占的比例应当是相同的,并且二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初中语文教师应该转变自身的教学思路,可以通过对课堂活动进行设计让学生自主思考学习,并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创设一定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情感方面得到发展。教师要从基本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情感教育走进中学语文课堂。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情感教育  渗透路径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5-142-01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明确了情感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与传统道德目标相比,“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更具具体性和可行性,也体现了情感教育的多维性、复杂性和层次性。因此,在现代教育背景下,情感教育已成为教师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人文性的学科,是渗透情感教育、实现德育目标的重要学科。因此,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立足新课改理念,结合语文学科人文教育内容,实施科学有效的情感教育,有效引导初中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全面提高初中生思想道德素质。情感教育充分结合了学生的心理及生理发展状况的规律和特点,初中语文教学在实践过程中重视和关注学生情感因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习兴趣的养成,保持身心健康发展。而且语文是一种人性化较强的学科,在重点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和表达能力的同时,也承担着培养学生优秀品质及综合素质的重任。因此,开展情感教育是实现语文教学根本目标的重要体现。
        一.巧用语文作文创作,开展学生情感心理疏导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真正能坦露心声的只有写手。现在的学生已经学会了包装和隐藏,他们不会轻易的去透漏自己的隐私和困惑,而写作却能让他们和盘托出,因为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情流露,教师可以利用写作的机会,引导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教育。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对于教学来说,要依据相关的情况给与及时的调整,作文课本来就是学生的表达课,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好的文章一是真情流露,以写实为主,二是讲究辞藻修饰,文章华丽,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根据相关的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具有针对性和选择性。要以鼓励为主,激发他们的写作信心。要正确认识作文选的意义,可以借鉴但不能复制,一定要让学生有所思考,给足他们写作的时间和空间,让其尽情发挥。在写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选题或者批改的过程中去引导学生,如《我的烦恼》、《我想对___说》、《如何在困境中成长》及《我的心灵鸡汤》等,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抒真情,说真话,鼓励学生独立创作。让学生真情流露,坦露心声,也要学生自己学会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和突破自我。
        二.重视学生对语文课文的朗读,在朗读中进行情感教育
        朗读是以声音传达视觉信息的活动过程,而声音本身也是一种情感教育。语文教学中的朗读在这一学科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1]。在朗读过程中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思考与理解,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体会课文包含的情感。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提高对朗读的重视。实际上从某一角度上讲,语文的本质就是通过文字的选择与应用把作者的情感、某种社会现象以及人物事件等做或详细或简单的记录。


如果将文章划分开来理解,那么极有可能不会产生相应的观点或体会,但如果把文章进行整体性的学习与理解,那么这个完整的作品将会体现出不一样的效果,这是无法在单纯的观察和“看”的过程中感受到的。这就需要学生把教材中的文章逐段逐段的大声朗读,以此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来对课文做深入的理解。如此一来,学生就可以真正学习到和理解课文所要体现出的情感了。尤其是当学生朗读到可以使人精神振奋的部分时,学生受到的影响很有可能会持续在学生未来的生活与学习中。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在对课文朗读时,仅仅是单一的快速阅读文章的重点部分,并未在朗读的同时去主动了解课文中蕴含的思想情感。不仅如此,还有一些学生只有在接到了教师的朗读要求后才会朗读,积极性与主动性不高。如此敷衍了事的态度是难以实现语文课文朗读的重要目标的。因此,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需要作出合适的引导,让学生带着问题朗读或在朗读后回答问题,以此来了解学生的朗读效果与质量。通过重视学生对语文课文的朗读,让学生学到了文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多遍阅读体会更加深刻。
        三.创设情境教学,促进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情感教人是语文老师帮助学生建立人格和品德的基础。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严肃的课堂教学氛围导致学生提不起对学习的热情,无法一直集中注意力。语文老师可以利用实际生活引入教学,创建情景,打破在阅读中学生对课文的陌生和距离。在良好的情境教学中,能够以学生的角度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思考。
        例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这一课程时,老师可以利用情景进行课堂教学的导入,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春天充满生机,色彩鲜明。利用春天的图画引导学生进入到春天的情景中,幻想自己在春天的心情和情绪,促进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通过情景建设和互动,让学生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激起了学生集体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素养。
        四.重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将情感教育应贯穿于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优秀的文学作品中不仅包含精辟的语言文字,还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学习这些作品不仅能学习知识,还能够领悟真挚的情感,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大有裨益。当前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取的作品都是经过长期精选和沉淀下来的,不仅在内容表达方面倾注了作者当时深厚的情感,而且其文学艺术和美感也是非常丰富的,这些都是语文教师开展情感教育的良好素材[3]。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对教材文本中潜在的情感因素进行有效的挖掘和整理,如作者所处时代的历史背景、作者个人人生经历、作者个人的思想历程、文本内容中作者要表达的情感等,只要语文教师能够带领学生深入地剖析作品、分析角色、体验情感,就能够实现情感教育因素的有效挖掘。例如,在朱自清的《春》的教学中,作者表面上是在描写春色,实际上在“春的赞歌”中储满了情感,饱含了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对人生及人格的追求,表现了作家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他对自由境界的向往。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加强对于特定历史背景、作者成长阅历、作品情感等因素的发掘,从而为情感教育活动的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教学要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也要重视语文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适时开展情感教育意义十分深远。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学是一种科学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深化语文课堂改革、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关键所在。将情感教育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求语文教师将作品中反映出来的感情内化为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在了解作者的基础上,深入文章的精神实质,再外化为朗读、讲解、分析等独有的情感传达方式,给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对学生情感教育的目的,让语文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孙新安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2)。
[2]黄潮兴 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1)。
[3]刘波 情感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体现[J].中国校外教育,201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