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探析 陈勇

发表时间:2021/4/19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5月下   作者:陈勇
[导读] 教师时代的发展使得现代的教育在不断的变革中,逐渐优化了对于学生能力培养的目标,其中,针对于高中语文则提出了读写教学的思想,以作为重要的教学任务在这一课程中培养学生。并且在近年来的高考分值的分布中,读写亦是占据了较大的百分比。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期间,则需提高读写教学的重视,以一体化教学的模式展开读写教学,进而综合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陈勇   深圳市崛起实验中学
摘要:教师时代的发展使得现代的教育在不断的变革中,逐渐优化了对于学生能力培养的目标,其中,针对于高中语文则提出了读写教学的思想,以作为重要的教学任务在这一课程中培养学生。并且在近年来的高考分值的分布中,读写亦是占据了较大的百分比。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期间,则需提高读写教学的重视,以一体化教学的模式展开读写教学,进而综合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语文阅读;阅读写作一体化;一体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5-139-01

        引言:
        阅读作为语文中主要且基本的学习内容,其中蕴含了大量丰富的文化知识,对于写作的培养亦是具有一定的指导性。通过阅读的学习,学生能够有效拓宽其知识领域,并在教师的引领下,在有效整合各知识点的过程中,使其阅读能力得以提升。而在此过程中,将阅读知识加以构建并全面掌握,则为写作构建了丰富的素材内容,使得学生能够有效地运用阅读素材进行创作,并在阅读文的观摩指引基础上,构写更具新意的作文。
        一、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于写作素材积累的重视
        如果不具备丰富的素材内容,写作则难以下笔,这是目前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而阅读则是获取素材的主要方式之一,通过有效的阅读,能够帮助学生积累更加丰富的素材内容,从而促使写作能力得以有效的提升。但在现实情况中,大部分学生并未意识到这一点,导致其在阅读过程中仅仅只是阅读,却没有有意识的积累素材,尽管具备大量的阅读基础,但仍存在缺乏写作素材的现象。这一现象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并没有深入的进行阅读与思考,而是以完成任务的态度进行阅读,对于阅读中的内容仅流露于表面,了解其大概内容,却不知其内涵[1]。如此一来,写作素材的积累则难以实现,学生的写作水平亦是停滞于这一困扰之中。
        (二)对写作能力培养的重视不足
        事实上,现代社会教育的发展仍存在大部分的教师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加之高中高考的压力驱使,致使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更加重视成绩的提升,且对于阅读与写作的教学具有模块化倾向,并未真正有效地将两者实现一体化教学,而是更加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教授,导致学生的写作学习并未得以充分的关注。其最为显著的特征则是在阅读题目的教学时,教师多是以题目为中心展开阅读知识的教学,却未能将其得以灵活化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2]。除此之外,为提高高考的成绩,部分教师在进行阅读写作的教学中具有一定的思维固化的现象,或是依据标准答案解读文章,或是给予学生作文范围令其背诵,这样的方式导致学生的学习并未真正意义上的得以学习,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创造等各个方面能力的发展,不仅阻碍了写作水平的提升,更是不利于阅读的培养教育。
        二、教学方法
        (一)通过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在学生学习的课本教材中,收录了大量的阅读文,其中大部分都为名篇佳作,不论在文学艺术上,还是在学术上都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通过有效的阅读学习,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更是能够从中学习更多具有价值的知识内容,且其中所蕴含的价值思想、情感元素等,亦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的写作亦是能够提供有效的借鉴技巧。


因此,在进行读写教学过程中,教师则需要深化教授阅读课文的学习过程,以促使学生能够将其有效转换为自身的知识资源[3]。在此基础上,在提高读写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则可引导学生汲取文中的精辟、核心的部分,以作为其写作的素材进行积累,使得学生能够“活学活用”。
        例如,在高一课文《故都的秋》中,并非所有的学生都去过江南、苏州、上海、北京等地,因而在阅读文章时并不能够完全了解这些城市的秋景。因而在获取课文信息的过程中,主要是以直接的方式进行掌握,而间接的方式则需学生深度挖掘文中的内容,以高效的阅读方式获取信息内容。除此之外,教师则需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记录与整理的习惯,比如,在这一篇课文中,则可将其中描写景色的部分作以整理摘录,以作为写作的素材进行积累。
        (二)充分应用阅读展开写作练习
        在目前的读写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实际上并未意识到课文阅读文章的学习价值,而是以纯粹的想法认为阅读的学习仅仅只是掌握基础知识、理解文章,而忽略了写作的应用,在实际写作素材中,往往只局限于课外知识内容。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与认知不够清晰,导致无法有效地运用于写作之中。因此,则需要教师加强学生的阅读量,并有效拓展课文中所涉及的相关知识,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领域, 促使其能够充分将阅读应用于作文之中,进而充分发挥阅读材料的资源价值[4]。例如,在《劝学》中,则可让学生据此进行写作练习,将“思”与“写”有效结合起来,边思考边进行写作,并在此基础上领悟文中的涵义。比如,教师可将主题设立为“学不可以已”,进而让学生围绕这一主题进行写作,以在训练其写作能力的同时,深化对于这一句子的理解,从而使得读写有效的结合,促进写作的同时,提升对于阅读文的理解。
        (三)加强写作练习,整合阅读内容
        在读写教学中,有效阅读的同时亦需要学生能够适时训练写作。因而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则可以片段式训练的方式促使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其中,亦可将随笔引用其中,以推进学生的语言表达,抑或是鼓励学生记录日记,从而加大写作练习的效果。在片段式练习的方法中,主要是以促使学生能够将积累的素材及时应用于作文之中,并通过有效的练习,进而将其得以有效地吸收汲取,从而为作文积累丰富的素材内容。例如,在学习了《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之后,则可让学生围绕“想象”和“兴趣”并结合文章中的故事进行写作,使其将想象和兴趣对于人的发展影响作为核心内容,并结合文中的故事渗透其中,以此方式整合阅读内容,并将其在写作练习中内化为写作素材。此外,还可让学生针对于原文内容进行扩写、续写或改写等,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在想象构思中,促进写作能力的提升,使得读写得以有效的结合。
        三、结束语
        阅读和写作在语文课程中具有重要的学习地位,对于高中生更需加以重视。教师需将其结合教学的方式,以促使二者得以共同发展,在阅读理解提升的同时,优化写作的质量水平。在此期间,教师则需不断的探求新的教学方法,以促使读写一体化的教学课堂得以更加高效,从而使得语文的教学得以有效推进。
参考文献
[1]王春梅. 高中语文课堂读写一体化教学现状分析[J].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19, 000(010):P.38-38.
[2]海燕. 高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分析[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8, 000(003):136.
[3]冷正强. 课标下高中语文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J]. 读与写:上,下旬, 2016, 13(012):95-95.
[4]樊彦. 新课标高中语文课内阅读和作文教学一体化分析[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 000(024):149-1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