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以培养数学理解力为基础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4/1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3月   作者:岑素莹
[导读] 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复杂的学科,在小学阶段,学生最主要的学习动力还是兴趣。只有建立兴趣,才能进一步加强自身的学习成绩。

广西崇左市江州区第六小学   广西崇左   岑素莹   532200

摘要: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复杂的学科,在小学阶段,学生最主要的学习动力还是兴趣。只有建立兴趣,才能进一步加强自身的学习成绩。然而在具体教学中,理解才是将知识进行内化的桥梁,只有将知识进一步理解内化,才能让学生提升自己的兴趣,进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文章对培养数学理解力为基础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做一个简单的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生活体验;预习反思;实践活动
        前言: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通常会遇到一个现象,在问到学生问题后,学生的回答往往都是懂了,然而再将这个问题换一个表达形式,学生仍然会存在问题。这个问题反映了学生其实理解的只是表面,缺乏对知识的深入理解,转换一种形式,学生又会存在问题。针对这种现象,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让学生愿意理解,并且能够理解知识的本质,进而提高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一、运用生活体验,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直观表象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生活体验往往指的是在日常与人际交往中的亲身经历、亲身感受,利用有效的生活体验,才能加强学生的理解,进而构建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在课堂上,教师常常用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加强对知识内涵的理解。运用现实的生活场景,能够将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通过这种形式能够帮助学生进行直观学习,进而加强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教师需要注意这一点,并充分利用生活化教学,引导学生建立对数学的兴趣【1】。
        例如,在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圆柱和圆锥》的教学中,教师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形式,通过多媒体插入了几张与课程内容有关的图片,里面有爆竹、水杯、木棍,还有陀螺、冰激凌、妙脆角,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生活中的图片。随后教师在引入习题时,适当融入与生活有关的习题,让学生有效融入到生活情境之中。整节课需要做好层次设计,在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融入生活的案例,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案例进行学习,进而加强思考,有效学习数学思想。
        二、通过知识的生成,呈现知识的本质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的本质,掌握知识背后所渗透的隐性知识点。然而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点,需要教师以学生的认知为教学基础,建立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依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开展相关的教学,以理解意义为中心,帮助学生找到知识理解的支点,进而让学生感受数学背后所隐藏的数学思想。
        例如,在小学数学北师大版《比例》的教学前,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了解,通过小测试的形式考察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了解情况。随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置有效的教学目标。目标可以分为三点,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并让学生在意义的基础上判断数值是否成比例;深入探究比例意义背后内涵,结合比例的意义以及生活中具体的现象和例子,让学生将新旧知识进行结合,进而开展有效学习;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在设定教学目标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有效学习,做好教学前的铺垫,通过生活小例题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加强知识的融汇贯通。



        三、通过辨析对比,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数学学科具有一定的严谨性,与其他学科的学科相比,存在一定的区别,很多的概念以及规律存在着问题。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的限制往往都停留在概念、法则上面,一般都忽视了知识的根本属性的学习,进而造成运用上的错误。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概念的正反面进行对比,找到学生在知识理解上的盲点,让学生通过特例以及反例来加深印象,进而增强学生对知识理解的精准度【2】。
        例如,在小学数学北师大版《正比例与反比例》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首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问题中进行探索。教师利用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随后一步步引导学生学习探究汽车速度的本质,而不仅仅是公式的学习。通过案例深度分析知识的属性,能够强化学生对知识理解的精准度,加强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
        四、通过预习反思,强化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究
        在进行知识学习的过程中,预习以及反思是较为重要的环节。在预习的过程中,教师会对学生的疑惑和误解进行讲解,进而促使学生有效理解知识。通过预习活动,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图形的运动》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做好预习,对旧知识进行回顾,让学生对平移、旋转的知识进行回顾,请一个同学上讲台,在方格纸上摆一摆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随后教师展示一道七巧板例题,其中有两个图形移动了位置,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七巧板的构成,通过观察回答怎样将七巧板进行移动,用哪些方式进行,涉及到平移还是旋转。学生们在台下回答:先向上平移五个格,再向左平移十个格。有的同学回答先向左平移十个格子,再向上平移五个格子。教师进行评价后,继续开展教学。学生也可以进行自主预习,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开展教学活动,进而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问题情境中,对知识问题进行思考。
        五、通过实践活动,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兴趣
        在新课程标准中,具体指出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需要做出的探究形式,并应用相应的知识解决问题,通过与他人的协作交流,获得知识和情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能够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加强联系实际的能力,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进行分析。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领会教材的编撰意图,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
        例如在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图形的运动》的教学中,教师给每个学生发一张白纸,让学生用对称的知识,用这张纸剪成一件衣服,学生认真进行思考,随后进行实践。教师在学生的实践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在剪前,将长方形纸片上先画好衣服的边缘线,随后学生沿着边缘线剪了一件上衣,剪出来的上衣图案非常美观。通过实践活动的形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感悟能力,进而加强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结语
        综上所述,理解是兴趣的基础,只有重视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产生对知识的共鸣,让知识触及心灵,进而主动探索到知识的本质。通过这种形式,把知识转化成能力,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提高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游诗铭.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深度教学探讨[J].学苑教育,2021(06):33-34.
【2】吴伟忠.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路径探索[J].名师在线,2021(04):88-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