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单元人文主题 提升课外阅读能力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民间故事》人文主题课外阅读教学例谈

发表时间:2021/4/1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3月   作者:饶丽华
[导读] 结合部编版语文教材的编写特点,紧扣单元人文主题《民间故事》,由课内关联课外,关注学生语言文字建构和运用能力的培养,相机进行德育的渗透,挖掘阅读材料中的人文主题元素,引导学生课外爱阅读民间故事,感受民间故事口耳相传、代代传诵的魅力。
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第二实验小学 福建厦门   饶丽华   361026 
   
摘 要:结合部编版语文教材的编写特点,紧扣单元人文主题《民间故事》,由课内关联课外,关注学生语言文字建构和运用能力的培养,相机进行德育的渗透,挖掘阅读材料中的人文主题元素,引导学生课外爱阅读民间故事,感受民间故事口耳相传、代代传诵的魅力。
关键词:人文主题   创新模式   多种方式   课外阅读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有明显的编排特点,即采取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每个单元都将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统一、融合起来,既关注语文人文性要素的表现,也关注语文工具性的凸显。而《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求,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并且在“实施建议”中强调: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为了借助统编版语文教材的教学,引导学生乐意阅读,主动进行阅读,确实增加阅读量,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尝试阅读更多的文章,提升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老师们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时,可以紧扣单元人文主题《民间故事》,由课内关联课外,关注学生语言文字建构和运用能力的培养,挖掘阅读材料中的人文主题元素,引导学生爱阅读民间故事,感受民间故事口耳相传、代代传诵的魅力。
        一、创新课堂阅读模式,让阅读走向课外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在教学中,结合本单元的民间故事人文主题,教师可以创新课堂阅读模式,在不同的教学时段,有意识地采用不一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把课外阅读相机带进课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就产生阅读的欲望,课后就会行动起来,积极主动的去阅读民间故事,探寻民间故事里隐藏的无穷奥秘。创新课堂阅读模式,我从以下三方面做起。
        1.课始讲述故事,推荐阅读绘本
        这一单元三篇课文都是民间故事,其中后面两篇是一个故事,即《牛郎织女一》和《牛郎织女二》。课前了解到,由于七夕节刚过去不久,《牛郎织女》这个民间故事部分同学都比较熟悉。上课始伊,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请学生来讲这个故事,发现很多学生都讲的挺好的,问他们怎么知道这个故事的呢?有些学生说是听爷爷奶奶讲过,有些学生说是从电视上看过,而一些学生则说读过了《牛郎织女》的绘本。其中一个学生还把自己珍藏的《牛郎织女》的绘本带到了学校,向同学们推荐:原来这是中国出版集团出版的,图文并茂,图画很精美,色彩很柔和,绘画很细腻,人物的表情绘制惟妙惟肖。当这位同学在讲台上把绘本展示后,学生都沸腾了,纷纷要求借阅这本书。我趁机故作神秘地说:“同学们,要认真看这本绘本,学完《牛郎织女二》的时候,还会给你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呢!”果然,学完《牛郎织女二》,学生在绘连环画时,有许多人物的画法就是借助参考这本绘本。他们觉得阅读绘本不但让自己更深入的了解牛郎织女这个故事,还让自己的画画水平有了提高,真是一举两得。          由此,我又积极的推荐了其他的民间故事绘本给学生阅读,如《嫦娥奔月》、《田螺姑娘》等。学生阅读的书籍类型多了,阅读的兴趣就高了,图文并茂的绘本,特别是古代仙女美丽的服饰、精致的头饰,也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灿烂。
        2.课中补充资料,引导传承文化
        在《牛郎织女二》一课中,交流到王母娘娘下凡捉拿织女环节时,让学生说说平时了解到的王母娘娘的形象是怎样的。学生会说出《西游记》里王母娘娘的高贵形象,接着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这个故事里是凶狠无情的形象呢?从而,让学生对王母娘娘这个角色产生兴趣,从不同的文章,不同的故事中去寻找关于王母娘娘的信息,如在《八仙赴蟠桃会》故事中的美丽无比的王母、《后羿射日》故事中有同情心、慷慨赠药给后羿的王母,通过阅读,感悟到民间故事在塑造人物形象的高超之处。
   而在学习鹊桥相会时,引入《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当中要学的古诗《乞巧》,学生在诵读后了解到,中国的很多传统节日都和民间故事有关。从过年中的关于《年的传说》,中秋的《嫦娥奔月》,补充学习这些故事,学生对传统节日与民间故事的关联产生浓厚的兴趣,对祖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有了进一步的主动性,会为祖国有5000年的灿烂文化而骄傲。
        3.课后同类阅读,进行阅读迁移
        在学完《猎人海力布》后,在课堂上引入民间故事《水仙花的传说》进行阅读。这个故事在黄国才老师推荐阅读的《一本阅读能力训练》中有收编,故事情节和《猎人海力布》有相似之处。课堂上让学生通过快速阅读的方法,找出两篇故事的相同之处,学生能很快找出:如两个故事的主人公都为了乡亲了牺牲了自己,有一颗舍己为人的心;故事当中都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地方;结尾也有相似之处,最后猎人海力布是变成了石头,而百叶和金盏兄妹俩成了水仙花。随后指导学生运用课堂上学过的方法完成《水仙花的传说》文后选择题五题,选择题准确率高达95%,学习效果好。在课内留出适当时间,引进课外阅读材料,通过快速阅读,对比阅读,并运用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阅读课外文本,阅读效果自然就提高了许多。

   
        二、采取多种方式阅读,让课外阅读落地
        蒋军晶老师说过“多阅读,让孩子在阅读中学习阅读,就像人们是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骑自行车中学会骑自行车的,阅读也是在阅读中学会的。尽管教师的讲授、示范有其作用,但阅读经验是无法由他人替代的,个人的阅读策略一定是学生亲身操作、应用后内化而成的。”引导学生围绕《民间故事》这个单元人文主题,采取不同的方式去阅读文本,将培养学生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让课外阅读落到实处,真正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在多方式阅读中,由课内的单篇到多篇,再延伸到课外的整本书阅读,就会深入感悟民间故事的结构特点、提炼民间故事的丰富人文主题,找到世界各国民间故事的共性,同时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1.指导学生创造性复述
        作为一种口头艺术,民间故事一般有固定的类型和重复的段落,这是为了在讲述中方便记忆,同时加深听众的印象。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就是指导学生创造性的复述,创造性的复述故事可以在学生深入阅读《民间故事》这本书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进行大胆的想象,丰富故事的细节,配上相应的动作表情,添加人物的对话来讲述。由于本单元的《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有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复述,如把自己设想成故事中的人物,用他的口吻来讲述;或者变换情节的顺序;或者大胆想象,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等。学生学习了这些方法后,就会应用到课外阅读当中,如一位学生在反复阅读《田螺姑娘》这个故事后,讲故事时,就进行大胆的想象,把自己看到家里被田螺姑娘整理得很好时的疑惑表现地栩栩如生,让听的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通过这样的读--讲--议的阅读方式,学生更喜欢阅读民间故事了,对创造性复述民间故事跃跃欲试,又一次体会到民间故事的特点之一:口耳相传,代代传诵。
        2.寻找共同的主题思想
        民间故事的还有一大特点就是寄托着人们朴素的愿望:正义却弱小的主人公总是能够打败强大的对手;心地善良的穷人最终会丰衣足食,过上幸福的生活;勤劳善良的人,能够追求到幸福的爱情……民间故事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在阅读时可以进行分类阅读,去寻找民间故事的共同主题。学生在阅读中去寻找,会发现民间故事的主题思想,从而受到深刻的思想熏陶,崇尚真善美,净化心灵,感受到了古代社会人们的智慧与大胆神奇的想象。如阅读了《白蛇传》和《梁祝》两个民间故事后,学生就会找到这两个故事都赞扬了故事主人公忠贞不渝的爱情,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婚姻自由、人身自由的向往与追求。
        3.学画富有创意连环画
        在《牛郎织女二》一课导读中,明确提出要求:联系上一篇课文,说说如果给牛郎织女绘制连环画。你打算画哪些内容每幅画配什么文字?经过课堂上的训练,学生都能较好的给《牛郎织女》这个故事画出连环画,并配上文字。而且学生能根据生活实际,在画中添加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如老牛死的情节,有学生就是在图上画了老牛之墓图;在牛郎和织女手牵手回家,组成了新的家庭的时候画上结婚大红的囍字……有了这些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让这个故事更具有了古朴的韵味。
        据此,老师引导学生结合课外阅读的民间故事,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两个故事,照着样子绘制连环画,以此方式让民间故事更快速地在全班同学当中流传,交流。学生会乐于运用图文并茂这种形式,既感受到了民间故事的不可思议的地方,又很好地训练了自己的概括能力和理解能力。
        当然,让课外阅读落到实处,还可以结合民间故事的特点,如给其中的一个民间故事画思维导图,通过思维导图快速了解故事内容,还可以画出故事的情节图、情节线、情节环或情节梯,让学生的读真正的落到了实处。这样每个民间故事学生都会认真的去阅读,并且反复的阅读,从而感受到民间故事的精华。
        三、凭借快乐读书吧,让阅读渠道拓宽
        本单元有安排快乐读书吧,旨在引导学生读民间故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结合快乐读书吧,可以推荐学生阅读由曹文轩、陈先云主编的《五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这套书。这套书共4本,分为《田螺姑娘》(中国)、《聪明的牧羊人》(欧洲故事上下册)、《老人的智慧》(非洲)。有了这套书后,学生的阅读文本就丰富了,世界各国的民间故事尽在眼前。
        为了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可以适当调整《快乐读书吧》的授课时间,即把它提前到学完《猎人海力布》之后教学,引导学生知道民间故事有许多,存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学生在学完《猎人海力布》会产生了阅读民间故事的想法,适时推荐阅读,学生会积极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结合《牛郎织女》两课的学习,利用课上的一节课进行阅读推进交流会。在《快乐读书吧》里特别说到阅读我国的民间故事,能认识许多精彩的人物,如机智的徐文长、聪慧的巧姑。学生很容易就会找到巧姑是《巧媳妇》这个故事里人物,徐文昌是出现在《徐文昌难倒窦太师》这个故事里的。那巧姑的聪慧、徐文昌的机智究竟表现在哪呢?学生就会特别想去读这两个两个故事。兴趣是最好的动力,有了兴趣,学生会积极阅读,边阅读边思考,并且主动寻找民间故事来读,阅读的文本有了,阅读的兴趣浓厚了,阅读的渠道就多了。
        要落实课程标准对阅读的要求,确实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就需要依托部编版教材的设计特点和优势,紧扣单元人文主题,借力课内,发力课外,让学生的课外阅读真正进行,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实现“有质量的教育”。
参考文献:
1.陈先云.增强六个意识,教好部编小学语文教材[J].小学语文,2017(z1):31-33.
2.丁玉晴.“部编本”语文教材:语文素养落到实处[J].学语文,2018(1):44-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