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经典文学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1/4/1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3月   作者:甘雯敏
[导读] 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将经典文学融入到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优化高中生的心境,使其能够在浮躁的社会氛围中感知历史文化底蕴,近年来,教育部也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对语文教材进行了一定的优化编排,使得其中经典文学的数量不断增加,因此本文将对高中语文中经典文学的教学路径进行探究。

湖北省咸宁高中  甘雯敏  437000

摘要: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将经典文学融入到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优化高中生的心境,使其能够在浮躁的社会氛围中感知历史文化底蕴,近年来,教育部也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对语文教材进行了一定的优化编排,使得其中经典文学的数量不断增加,因此本文将对高中语文中经典文学的教学路径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经典文学;核心素养
        1 引言
        为了更好地契合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我国教育部门对经典文学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加强,因此为了更好地凸显高中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就需要优化对经典文学的教学方式,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引入使得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感知到经典文学中的内涵,为提升综合素质能力奠定良好基础。以下将对当前经典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路径的探究:
        2 高中语文经典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经典文学教学与社会文化脱节
        在当前社会节奏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功利主义以及享乐主义出现的概率也在不断提升,传统的理论文化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甚至在高考的方向规划下,大部分学生更加注重对理科的内容的学习,而忽略了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感知,由此将导致经典文学融入课堂的概率降低,学生也难以对其中的文学内涵进行发掘。
        2.2 经典文学教学模式单一
        由于经典文学与现时代的文化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而部分语文教师在讲授经典文学的过程中依然采用固化的思维模式,进而使得高中生难以调动阅读的兴趣,同时在讲授的过程中对于其中的重难点知识并没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进而使得学生的感知能力难以得到提升,单向的经典文学讲授将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
        2.3 阅读理解存在困境
        经典文学具有一定的文化深度,由此将增加了高中生的理解难度,在阅读的过程中将出现部分语句意义难以领悟以及典故难以理解的现象,部分学生在阅读经典文学的过程中出现一知半解的现象,甚至对于存在大量晦涩难懂字词以及没有译文支撑的经典文学,部分学生将出现放弃阅读的现象,由此将难以提升高中语文课堂中经典文学的教学效果。



        3 高中语文经典文学教学实施路径
        3.1 师生互动,讨论质疑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经典文学内容中含有众多值得深入探究观点,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需要更加强化师生交流的途径,将民主、开放的学习方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参与经典文学内容解读的活动中,进而更好地加深对经典文学的理解和感悟。例如在教学《齐恒晋文之事》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引出“以和为贵”是否适用于国家治理的问题,而后引导学生通过文章的阅读提出自己的看法。在《齐恒晋文之事》一文中孟子将孔子“和为贵”思想继承并发扬光大,孟子认为,要想做到“治国”,首先要做的是把本国的老百姓管理好,领导者身先士卒,做好表率,由己推人,让全国上下形成一个“上贤下孝、黎民不饥不寒、和平安定”的和谐局面。但这种和谐的思想与当时的社会是相矛盾的,由此教师就可以通过不同背景下的引导,使得质疑的过程更加具有思辨性。从经典文学中也要启发学生感知古人的伟大实现,通过经典文学语句的学习来引导学生大胆表达自身的见解,为加深对经典文学内容的理解奠定良好基础。
        3.2 巧用故事,激发兴趣
        故事具有丰富的情节,由此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参与经典文学课堂学习的兴趣,在诵读经典文学的过程中通过引用故事的方式使得晦涩难懂的国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进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诵读和理解兴趣。例如,语文教师可以着重讲述一些通俗易懂的传统故事,如孟姜女哭倒长城以及窦娥冤的故事等,从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基本道德品质,让学生了解中国古典文学丰富的内容。教师在学习《子路、曾哲、冉有、公西华侍坐》一课前,可以先给同学讲吴太伯退位的故事;读柳永词时,可以说柳三变按序写的一段轶事;读李白、杜甫的诗歌时,可以说他们各自的诗风情韵。小说能培养学生阅读中国古典文学的强烈兴趣,使学生在兴趣引导下进行主动阅读。
        3.3 经典文学融入生活实践
        读中国古典文学的终极目标,就是要使学生把读书中学到的知识和原则应用于生活,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教学实践来看,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读完中国名著后产生人生感悟,从而不断进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例如,学生读完《论语》,教师可以让学生将以下原则应用于生活实践:在日常生活中尊老爱幼,在家尽其所能为家庭减负,做一个遵纪守法的社会公民,不做有损于人伦、有损社会公德的事情。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学生只有将他们所学到的知识和原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才能真正地将所学的知识和原理应用于实际生活。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文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符合修身养性的教育目的。拓宽学生视野,净化学生心灵,培养学生个性,与此同时,也可以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社会节奏不断加快的背景下,社会中存在着太多的功利主义和浮躁之风,经典文学以其独有的价值,引领着人们的精神发展,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优化对经典文学的剖析,使其能够为学生发展提供精神食粮。
参考文献
[1]马泽南. 关注外国文学经典 提升中学生人文素质[J]. 现代交际,2019(05):167-168.
[2]宋依桐. 经典美文的鉴赏与高中语文写作能力的融会贯通[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02):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