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林语堂的家国情怀

发表时间:2021/4/1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3月   作者:吴为薇
[导读] :“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林语堂先生不仅仅将中国的文化介绍到外国,将外国的文化引进到中国。

福建省平和第一中学   吴为薇  363700

摘要:“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林语堂先生不仅仅将中国的文化介绍到外国,将外国的文化引进到中国。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使者,更是一位鲜为人知的爱国人士。通过这次的活动探究,我们将很多不为人知的有关家国情怀故事介绍给大家。
关键词:林语堂;研究性学习;家国情怀
        林语堂(1895年10月10日-1976年3月26日),中国当代著名文学家、发明家。福建漳州龙溪人,生于漳州市平和县坂仔镇,乳名和乐,名玉堂,后改为语堂。他曾经当选国际笔会总会副会长,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列为“20世纪智慧人物”之一,
        一、活动目标
        想通过这次探究,通过他的经历和文学作品,深入了解林语堂的家国情怀,还原一个真实的林语堂。同时也可以加强对家乡文化名人的宣传,促进板仔林语堂故居的发展,为家乡的旅游业献份绵薄之力。同时,我们经过探究过程的历练将有利于提高自身自主学习和协同合作等能力,在往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受益匪浅。
        二、研究设计及实施
        (一)研究方法
        1、实地考察。实地参观林语堂故居,了解他儿时的成长环境。
        2、网络查询资料。小组分工分别查询有关资料。
        3、文献研究。获取相关文本资料。
        4、研究分析。小组成员在指导老师的辅导下分析图文资料,进行筛选、分析、判断和归纳总结。
        (二)任务分工
        高静怡为总负责;赖展鸿协助指导;资料查询:赖佳明、林龙伟负责;资料整理:陈宇佳、赖晓艺负责。
       (三)实践计划
        研究时间:2020年3月10日—2020年5月中旬
        第一阶段:2020、3、10---2020、3、30选定课题,确定人员及分工
        第二阶段:2020、3、31---2020、4、20查阅资料;提出问题。
        第三阶段:2020、4、25---2020、5、05到图书馆查阅相关文史资料。
        第四阶段:2020、5、8---2020、5、23写成探究性学习报告,制作文档。
        三、研究过程
        (一)参观林语堂故居
        在故居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些非常珍贵的照片,文献资料,还感受到了他儿时的成长环境。让我们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的全家福和他著作中多次提到的那口井。全家福拍于1902年小时候的林语堂长得十分可爱,头大大的,所以,他还有一个外号叫“大头”
        那口井。语堂小时候经常在井边玩耍嬉戏。这个水槽,是语堂九岁时挖的。小时候父亲常常叫他提水,从这里提水到厨房要花费很多劳动力,有了这水槽,把水从井里打起来后直接倒进水槽里,里面水缸接着,可以省去很多麻烦。



       (二)文献研究
        查找有关林语堂的资料:《林语堂名著全集》《林语堂传》《吾国与吾民》《人生的盛宴》《诗意平和》及其他网络资料,并进行分析整理,找出林语堂家国情怀的相关资料,为研究性学习作知识铺垫。
        四、研究成果
       (一)林语堂的深深爱国情
        抗日战争期间,世界文化大师林语堂先生尽管游学海外,但他并没有把自己置之事外,而是利用自己在美国的影响力,上下奔走,积极宣传抗日。他在《新民报》(TheNewRepublic)、《大西洋》TheAtlantic、《美国人》TheAmericam、《国家》TheNation、《亚洲》Asia及《纽约时报周刊》等杂志写文章,谈《中国对西方的挑战]》、《中国枪口直对日本》,《西方对亚洲需有政治策略》等问题,毫不隐玮的指责美国的双面行为。他说,“中国实际上是在替美国作战,美国却在卖石油给日本。美国人捐钱救济中国难民孤儿,同时使日本飞机能够轰炸中国,使难民孤儿越来越多。”这篇报道在美国许多报纸发表,引起很大反响。
        抗战期间有一个响亮的口号:“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林语堂做到了“有钱出钱”——他在通货膨胀、物价飞涨的1938年,先后以16000美元和23000美元兑换成10万银元法币和13万银元法币,存入中国银行,以此表示中国必胜的信心。抗战爆发后,美国纽约华侨组织中国妇女救济会,他支持妻子廖翠凤积极参与妇女救济会活动,为她出谋划策,还曾捐款4000多法郎抚养6个中国孤儿。
        (二)林语堂的悠悠故乡情
        无论身在何方,声名如何显赫,我们都可以发现,林语堂都情系家乡。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家乡不仅仅是他物质和区域的记忆,更是他精神和文化的滋润。他的著作里,留下“如果我有一些健全的观念和简朴的思想,那完全是得之于闽南坂仔之秀美的山陵……”等一万多字直接书写家乡坂仔和在坂仔度过的快乐童年时光的文字。
        在林语堂的故乡情怀中,坂仔的青山最重。在他的《四十自叙》中:“我本龙溪村家子,环山接天号东湖,十尖石起时入梦,为学养性全在兹。”“东湖”为坂仔的别称,“十尖”与“石起”是坂仔南北相对的两座山,给人有犬牙交错的感觉。天空放晴的时候,山清晰地站立,层次分明,整座青山就是绝佳的山水画,酣畅淋漓,张扬地悬挂在天地之间。当然更多的时候,云雾在山腰环绕,山峰隐隐约约,朦胧如女孩的心事,欲说还休。
        最值得关注的是家乡的青山形成了林语堂的“高地人生观”。据说,童年的林语堂曾登高山,站在山巅俯瞰山下的村庄,村庄的农人如蚂蚁般在山下移动,这个发现令林语堂目瞪口呆,幼小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他曾以孩童的目光,无数次地仰视过大人,觉得他们高大,而高山令其如此渺小,坂仔青山的伟岸,使他开始形成一种“高地人生观”。也许,他对青山的感觉并没有一开始就敏锐地感受到禅的味道,更多的是在他孩童目光的张望中青山逐渐走进记忆深处,成为他日后行走的行囊中无法割舍和放弃的行李。
        五、研究意义
        (一)我们的体会
        回顾这几个月来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这过程充满着我们小组每位同学的酸甜苦辣,虽然很辛苦,但也很快乐,这次活动增进我们对家乡名人林语堂的浓厚兴趣,养成了我们勤动脑,勤发问的好习惯,也让我们尝到了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成果时的欢乐滋味。
        (二)不足
        由于开学时间较晚,平时的沟通交流、查阅资料无法在第一时间面对面进行,导致一些信息滞后。如果时间允许,我们计划从林语堂更多的文学作品中来探索他的心灵世界。
参考文献:
【1】李玉娥.林语堂文化观的多源与多元[D].浙江工商大学,2010.
【2】章敏.林语堂的"家"与"国"[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4):101-1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