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培养学生政治认同学科素养的高中政治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究

发表时间:2021/4/1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上   作者:闭勇珍
[导读] 高中思政课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是确立学生政治方向,培育和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政治素养的重要阵地。高中思政学科的四个核心素养中,政治认同是另三个核心素养的灵魂与底色。青年学生作为未来国家接棒人,培养他们的政治认同,关系到国家未来发展及其方向。

南宁市第十三中学 闭勇珍

【摘要】高中思政课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是确立学生政治方向,培育和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政治素养的重要阵地。高中思政学科的四个核心素养中,政治认同是另三个核心素养的灵魂与底色。青年学生作为未来国家接棒人,培养他们的政治认同,关系到国家未来发展及其方向。而研究性学习这一建立在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活动型的学习模式,对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的核心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文简单回顾了我校高中政治备课组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相关情况,意在简单梳理出高中思政课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对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的核心素养的作用,以增强我校高中政治学科组对培养学生政治认同核心素养重要性的认识,并为今后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思政课    学科素养      政治认同       研究性学习
        【正文】
        作为一门专业的德育课程,高中思政课 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是确立学生政治方向,培育和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政治素养的重要阵地。2017年,教育部修订颁布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版]。其中,政治认同是思政课核心素养的底色,是其他素养的内在灵魂和共同标识,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青年有责任有担当,国家才有希望。因此,关注青年的政治认同,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走向。结合当前高中思政课人教版教材《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以及《生活与哲学》的教学内容,培养高中学生政治认同的核心素养,就是要培养高中生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领域的体制制度、道路、理论以及为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而进行的各项改革措施及其价值观等的认同。具体来说如下图:


        政治认同是一种从理性认同到真挚情感表达的呈现。因此,要培养高中生政治认同的核心素养,必须要遵循高中生情感认同的规律,突破课堂的界限,进行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的活动设计,引导学生在体验社会生活、观察与思考现实问题的过程中,逐渐获得政治认知,激发政治情感,树立政治信仰并最终形成自觉的政治行动,从而达到政治认同素养的培养目的。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能有效的体现并落实上述政治认同的教育培养理念,对培养高中生的政治认同核心素养有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近十年时间,我校高中政治组一直在教学中坚持落实新课程理念,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要求,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特点、不同模块学习内容以及变化的社会实际开展各种课题类型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回顾这些年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我们更深刻意识到思政课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对培养学生政治认同核心素养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一、政治认同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学生内心真诚的信服和认可。而充分的认识和了解,进而获得正确而全面的政治认知,是形成信服和认可的重要前提和条件。
        高中生相对而言,接触社会的范围更大,实践经验也更多。但因为各种原因,他们往往会根据个人喜好及周围环境的影响,形成对现实的选择性认知。因此,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就要引导高中生结合现实的社会生活,正确且全面的理解和把握我国先进的政治道路、制度、理论和文化,以免因不了解、不深入或者不全面等原因而影响政治认同。高中生的政治认同,其内容既与课堂上学习的内容相关,又始终与社会紧密相联系。开展研究性学习,积极的为学生创造走出去认识和了解社会现实的环境和条件。
        例如,《经济生活》第四单元我们会学习关于"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改革开放"的内容。从2004年开始每年一届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商务与投资峰会(简称"两会")是中国与东盟国家沟通往来的重要平台,也是我们坚持改革开放、应对全球化挑战的一个缩影,而南宁是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每年就在家门口举办的"两会"就是一扇非常好的窗户,透过认识"两会"及其重要成就来认识"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和"改革开放"的非凡意义。因此,我们在2017级高一新生入学的9月(也正好是每年"两会"召开的时间)开展了主题为《东盟峰会》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去了解东盟国家的相关情况,查找资料、调查东盟峰会对南宁市、本地企业、老百姓的影响及产生的变化,相关部门和外国嘉宾对峰会的评价等等。通过活动,学生更全面、直观的认识到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及当前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态度及中国贡献,从而对最终形成对我国继续扩大开放、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推进世界各国互利共赢道路选择的认同奠定了认知基础。
        二、政治情感是形成政治认同的情感基础,也是政治认知转化为政治信仰和政治行为的推进剂。所以,只有激发学生的政治情惑,使他们从内心迸发出情感认同,才能培养政治认同。
        高中生的感性认知和理性思维都有很大发展,所以情感丰富且有自己的情感依据,但是与此同时,他们的情感活动并不稳定,带有明显的易变性和摇摆性等持点。在政治生活上,表现为既有自己的政治情感,但又容易受周围舆论的影响而改变,难以保持相对稳定的情感认同。因此在教学中,要遵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同规律,坚持理论与实践双向互动,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活动中亲眼观察、独立思考,理性分析,感受制度、道路、理论等带来的实质变化,对比现在与过去、地区间、国内与国际等的差距,从而获得相对稳定的情感共鸣。
        例如,我们在充分开发与利用乡土资源理念指导下开展的《南宁市老厂房新时代的经济价值探究——以北湖手拖厂为例》研究性学习活动,走进南宁市的手拖厂,走访南宁市开发再利用的旧厂房,感受在国家市场经济体制和相关政策制度支持下,旧厂房焕发出的新的市场活力;还有《南宁市24小时自助图书馆使用情况调查与研究》、《南宁市新能源汽车使用情况的调查与研究》等研究性学习活动,走出家门走上社会,走进本地企业、本地市民,将教学与实践充分结合,避免了说教的色彩。通过活动,迅速缩短学生与教材的距离,使枯燥的知识更加贴近学生。学生在活动中体会知识,运用知识,从而真正接受知识。这样学生内心更加信服,从情感上能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而有个性的热爱家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政治认同感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政治信念是人们发自内心地对政治体系及其价值观念的真诚信仰,是连接政治认知和政治行为的重要枢纽。学生的政治情感只有上升为坚定的信念,才可能达到高度的政治认同。
高中生心理上的独立性大大增强,一方面她们对事物的观察已经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另一方面他们不愿全盘接受现成的结论。在面对现实的问题和困惑的时候,他们不再简单迷信书本和教师。只给结论没有分析与事实,只有结果没有原因,只有现象没有本质的不被情感肯定的认识,是短暂而被动的,难以形成坚定地政治信仰。因此要让学生真正的信服,必须要让学生通过质疑、对比、反思、理性的思考,发现变化背后的原因,从而能够更深刻的理解国家的道路和制度,进而形成对道路和制度的坚定信念。
        2020年春天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我们的社会以及每一个人。在这场抗"疫"的战争中,我们每一个人不仅仅是见证者、观察者,更是亲历者和抗"疫"的战士。中国取得的抗疫胜利,举世瞩目,世人惊叹。这一场战疫表现出来的民族精神、社会制度的优越性以及伟大的人民的力量,终将成为我们今后战胜一切困难的宝贵的财富。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培养学生的政治信念的最好的素材。为此我们确立了以"疫情背景下的社会"为研究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在大主题指导下确定了几个调查研究的子课题,主要包括(1)疫情背景下的消费(包括消费方式、消费内容、消费水平、消费心理、消费结构等等);(2)疫情背景下的生产与销售(包括生产内容、生产方式、销售渠道变化等等);(3)疫情背景下的政治生活(包括基层政府、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在疫情期间工作相关内容);(4)与主题相关的其他子课题。
        在研究活动中,有的学生通过关注疫情背景下普通百姓、普通商家的生活变化,聚焦疫情背景下的生产与消费,提高了对国家在疫情背景下迅速恢复经济的决心和各种措施的认同感,感受中国智慧,也引导学生树立市场意识、合理的消费观念,对国家倡导促进绿色消费、勤俭节约理念的认同。有的学生结合中国抗疫取得的伟大胜利,关注胜利背后的原因,进而增强了对基层政府以及社区工作的认识与理解,提高了对党和政府的信念感与自豪感,获得责任及爱国主义教育,明确当代青年的责任与使命。通过开展调查研究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在引导学生尽好公民本分、积极参与抗疫的同时,促进学生把课本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加深对"政府""民主管理"等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感受的同时,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通过活动中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察与思考,增强学生的自豪感进而树立对我国党和政府以及经济政治治理体系的政治信仰,增强政治认同感,公共参与意识和法治意识,树立学生的科学精神。
        四、政治行为是公民政治认同的外在表现,也是政治认同的综合反映。是否能形成习惯性的持久稳定的政治行为是衡量一个人政治认同水平的重要指标。
        知识是政治认同素养形成的重要介质,但一味的理论灌输和强化、对知识的复制、记忆和理解,也都不能直接转化为稳定的政治行为。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带来了信息的泛滥。培养政治认同就要培养学生在面对复杂情境时表现出政治认同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看学生是否能在信息碎片化、价值多元化的复杂社会环境下,具有辨别各种信息的性质、自觉抵制错误信息影响的能力,同时也要看学生是否具有自觉主动的参与政治行为的能力。研究性学习活动,把学习活动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把学生的关注点从教材拓展到社会现实问题,将学生的能力培养从理解掌握并通过理论考试延展到解决现实问题,将培养目标从意识培养扩展到政治参与、行为落实,这些都是增强学生政治认同感的重要途径。
        例如我们在国家召开"两会"期间,开展的"我有问题问总理"研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问卷调查或者走上街头,收集百姓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在此基础上召开"总理答记者问"模拟记者会,使学生通过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实际行动,对国家改革的必要性、动力及具体改革举措有更深入的理解,进而增强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此外,还有结合高一《经济生活》第二单元第六课《投资理财》这一教学内容,带领学生开展的《你是自己的投资理财专家吗?》研究活动。我们通过模拟家庭、投资理财顾问组、理财顾问专家等不同的角色设定和理财方案模拟竞选会,使学生不仅更全面了解了我国"千方百计增加百姓财产性收入,促进人民增收"这一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及措施,同时这一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整个过程是学生自己发现、生成知识和经验并不断思考修正的探究的过程,是学生参与经济的政治行为的具体落实。
        结语:培养学生高度的政治认同,在青年当中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制度、文化和理论的高度自信与认同,是我们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还会遇到很多新的问题和挑战。政治认同核心素养的培养,将会是思政课核心素养培养的长期和艰巨的任务。研究性学习这一建立在素质教育基础之上的活动式的学习模式,为政治认同素养的培养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载体和方法。如何在研究性学习中去落实政治认同核心素养的提高、贯彻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理念,还会是今后思政课教学的重要课题,我们会继续在这一课题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王金强  《高中生政治认同核心素养现状及培养策略》   四川师范大学;
2、国家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2000年1月版);
3、《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版;
4、《研究性学习的标准流程》   师达教育  2019.7.19。
[王金强  《高中生政治认同核心素养现状及培养策略》   四川师范大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