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 谈群岭

发表时间:2021/4/1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上   作者:谈群岭
[导读] 素质教育的提出对小学数学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要想提高教育质量,就必须要与学生互动,促使学生融入到课堂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需要在课堂上通过有效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促使学生深入学习。本文主要对小学数学教学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提出相关策略。

合肥市园上园小学    谈群岭 

【摘要】素质教育的提出对小学数学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要想提高教育质量,就必须要与学生互动,促使学生融入到课堂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需要在课堂上通过有效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促使学生深入学习。本文主要对小学数学教学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提出相关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问题;情境
        小学阶段是学生奠定知识基础的关键阶段,在这个时期,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采用问题方式是一个很好的激发学生的思考,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育方式,但是在实际教育中,还需要教师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技能。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还存在不足,在学习的时候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尤其是有些基础比较薄弱的的学生无法根据教师的步伐进行学习,这就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得不到保障。因此,在面对这种问题的时候,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问题,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1]。小学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关联。这个时候,教师为了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活性,可以构建与生活有关的情境,首先让学生融入到数学学习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然后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思考,以便激发学生自主思考[2]。例如,在教育《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构建上生活情境方式,现帮助学生认识相关立体图形,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如,教师可以与我们的教室为一个大的模型,通过教室来分析长方体的结构和特点,让学生理解其中包括的概念。当学生具备了一些知识的时候,教师再提出一些问题,激发学生思维。然后一步步引导学生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及长方体的体积等,增加学生知识。需要注意的是,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不再是通过灌输式的教育方式进行教育,而是通过引导和激励的方式,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逐渐找到学习的方法,这样比教师传授知识所取得的教育效果更大。
        2.采用生活化教学,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发展阶段,他们对有关生活的知识更感兴趣,一方面是因为生活知识是他们所熟悉的,理解起来比较快;另一方面是生活本来就具有趣味性,当学生能够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的时候,学生的成就感就会更高[3]。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应该积极采用生活化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深层次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此提高教育质量。


例如,在教育《正比例与反比例》的时候,教师可以构建生活化的情境,如当我们骑自行车保持一定的速度进行骑行上学的时候,我们所用的时间就与路程成正比,时间越长,路程越长,而这个比例值就是我们=始终保持不变的速度。而在反比例中,我们可以举出一个例子,如小明的爸爸有一段长18米的篱笆,他想要围出一个菜园,这个时候,他有多少中围法?通过提出与生活中有关的例子,让学生进行思考。这个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探讨。一些学生可能会在教师的错误引导下,进入误区,认为只有几种围法。而在探究过程中,一些学生也会有自己的看法,如发现这种围法是无穷尽的,有无数种围法。但是这其中存在着着一定的规律,就是长越短,宽越长;长越长,宽越短。经过探究,教师在引导学生列出其中的比例关系。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出反比例的知识。而经过上述探讨,学生所已经对反比例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这个时候学习起来就更加简单了。
        3.构建实践教育,提出数学问题
        数学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学科,在小学生数学教育中,为了能够使得学生全身心的融入到课堂学习中,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教师要积极采用实践性教育方式,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促使学生深入学习,真正激发学生思考,从而提高教育质量[4]。在实践教学的时候教师要依据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基础来进行。这样更方便学生理解问题,使得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够进行自主思考问题。例如,在教育《扇形统计图》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通过采用实践方式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促使学生深入学习。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对班本班级的学生的课外兴趣和课外活动进行调查,并将其制定成扇形统计图。在小组合作中,引导学生进行分工合作。如专门负责调查的学生,专门负责记录数据的学生,专门负责数据分析和制定统计图的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更好的认识问题、理解问题,并进入深层次学习,以此提高教育质量。
        4.结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需要注重分析学生的特点,并积极调整教育方式,使得课堂教育能够真正符合学生要求,让学生能够融入到课堂学习中,从而提高课堂教育质量。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和分析能力,为学生的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白彩霞.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1):57-58.
[2]成斐儒.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学周刊,2021,(5):105-106.
[3]魏红英.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分析[J].学周刊,2020,(11):111-112.
[4]王先艳.谈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魅力中国,2020,(9):293-2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