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方法

发表时间:2021/4/1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上   作者:杨浚彬
[导读] 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就是初中阶段,体育课程的教学要求是在提高学生身心综合素质的基础上,实现强身健体的目的。本文以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性为切入点,据实分析了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方法,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厦门市湖里实验中学  杨浚彬        361000

摘要: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就是初中阶段,体育课程的教学要求是在提高学生身心综合素质的基础上,实现强身健体的目的。本文以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性为切入点,据实分析了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方法,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体育课堂;中学生;心理素质;策略
        相较于高中阶段,初中生心理发展尚不成熟,是培养良好心理素质、建立健全人格品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阶段,加之青少年是我国发展的希望,需要对其进行良好的培养,关注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是社会、学校、家庭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另一方面,体育运动是一项集体性与竞争性极强的活动,它能够调节学生情绪,克服心理障碍,在增强其自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这种丰富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逐渐走向成熟。但是受当前教育体制的影响,普遍存在“重智轻体”的现象,对培养中学生心理素质造成一定的阻碍,那么,在这种环境下,如何在初中体育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就成了每位体育教师重点关注的问题,以下进行了详细介绍。
        一、借助训练内容,对学生实施挫折教育
        教育领域中提倡对学生要进行鼓励式教育,这种教育形式旨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主观能动性,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如:会造成学生抗打击能力较差,当遇到困难或受到挫折时极易出现一蹶不振的现象,因此,在体育课堂中,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运动项目,是进行挫折教育的不二法门。利用这一优势,对提高其抗打击能力,培养学生逆商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篮球”中,本课重难点是掌握运球和三步上篮的动作方法及要领,部分学生由于各方面因素,无法达到标准要求,教师针对当前学生所面临的困难,要适时引导,让学生正视自己的缺点,帮助学生分析解决办法,最终制定出适合自己锻炼的方式,如:可分层次进行锻炼,首先,近距离运一次球,当熟练以后,再在三分线外自己运球,最后在不同方向运球,逐步用标准动作实现三步上篮,在学生大量且重复训练的过程中,磨炼意志,攻破困难,获得经验和能力。单纯的学习过程成功地转化为训练抗挫能力的过程。使学生在从易到难不断的挑战下,锻炼并提高身心素质。
        二、营造比赛气氛,提高抗压能力
        据调查发现:在平时训练时,学生一般很少产生紧张情绪,但当真正进行比赛时,都会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这种现象不仅影响学生的发挥,还极易发生意外。因此,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组织竞赛活动,为提高学生抗压能力提供有利契机,在消除紧张情绪的同时,使学生体验到平时的训练与正式的比赛并无区别。


例如:在八年级“正面双手掷实心球”的教学时, 由于要借助上、下肢的协调配合才能进行投掷的动作,因此,教师可组织学生以竞赛的形式对这部分进行锻炼,如:传接比赛,教师要求学生排四列横队,每队人数相等,每队第一位同学从头顶依次向后传,传到最后一位同学后,原路再从胯下向前依次传回到第一位同学手中,最先传完的一组获胜,通过这种好玩的训练方式,有助于学生摆脱焦虑、消极等不良心态。教师还可借助篮球比赛磨炼学生的意志,提高抗压能力,因为在比赛的最后一刻,分数领先的一方如何守住优势,保持到最后,以及分数落后的一方怎样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都需比赛双方具备极强的抗压能力,如何在巨大的压力下赢得比赛,是对学生的考验,也是一种锻炼。因此,营造比赛气氛,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好胜心,还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从而为提高心理素质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训练,培养自信心
        体育教学是在师生共同合作下才能完成的教学活动,要想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课堂中来,教师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的主观能动性。初中生运动能力与体育水平有着直接的联系,运动能力的强弱决定着体育水平的高低。基于此,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由于害怕做出的动作不标准、难看,经常敷衍了事甚至不敢参与训练,因此,体育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其建立自信心,将学生的胆怯、紧张准化为自觉、自信。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制造轻松融洽的教学环境,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使学生放下心中的顾虑,融入训练中;其次,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运动技能水平、身体接受能力等,挖掘学生自身的闪光点,在训练中向其他学生展示自己的特长,让其他同伴不再小瞧自己的能力,获得认同感;最后,针对缺乏信心的学生尽量选择一些简单、容易的项目,如:跳绳、广播操、跑步等,使其不会感到项目难做而灰心;对于一些基础较好的同学,为了不让其感到没有挑战性,尽可能选择难度较大、技巧性强的项目,如:篮球、健美操等,通过这种训练,使所有学生获得不同层面的成功,在提高学生参与度的同时,树立自信心。此外,教师要以饱满的激情与感染力来调动学生的情绪,将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热情及积极性充分激发出来,对于学生在训练时取得的进步要给予适当的表扬,以正确的评价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生是人形成健康人格的黄金阶段,是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港口,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是每位合格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借助训练内容,对学生实施挫折教育,积极为学生营造比赛气氛,提高抗压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训练,培养自信心,从实际意义上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使其健康、和谐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萍萍.浅谈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方法[J].当代家庭教育,2020(02):98.
[2]陈志兰,廖志强.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初探——以宁德市蕉城区蕉城中学为例[J].亚太教育,2019(12):105-106.
[3]刘世荣.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7):219-2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