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非遗-让"24节气"走进小学美术课堂

发表时间:2021/4/1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上   作者:宋天琪
[导读] 24节气在我们国家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文化多元发展的智慧结晶。24节气让人们的生活充满了活力,也能让小学美术教育得以丰富。本文基于传承非遗的目标,对让24节气走进小学美术课堂进行了分析与探究,意为让民族的瑰宝与美术艺术相互融合,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西安经开第一学校   宋天琪

摘要:24节气在我们国家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文化多元发展的智慧结晶。24节气让人们的生活充满了活力,也能让小学美术教育得以丰富。本文基于传承非遗的目标,对让24节气走进小学美术课堂进行了分析与探究,意为让民族的瑰宝与美术艺术相互融合,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关键词:传承非遗;24节气;美术课堂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融合24节气的元素,不但能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还能让他们有了强烈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保护非遗,传播节气文化是每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而面向未来,最好的继承就是以教育的方式。小学美术老师在非遗传承中可以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把节气融入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实现非遗+美育的完美融合。
        一、挖掘、渗透节气资源,弘扬传统文化。
        24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几千年独有的文化遗产,远古的人民根据对天文、气象、物候等方面的长时间观察、研究并进行了总结,这是天文、民俗文化等领域的完美的融合。在这个传统文化里包含的诸多的艺术元素,如果把这些多样灿烂的非遗文化资源成功转化为便于学习的优秀美术教学资源,同时赋予它们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来充实小学美术课程的内容,将会十分完美的促进美术课程得到传承和发展。通过节气里多样元素让小学生爱上并记住这些节气,在玩和学的过程中展现节气美术教育的价值,同时融入小学美术的课堂教学之中,不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还能培养他们的民族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了学生对人类社会与大自然的责任感及热爱,也培养了他们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吸取节气精髓,走入美术课堂
        小学美术课程的标准指出,要突出地方美术教学的特色,提升教学的效益,就要善于开发美术课程的相关资源来对美术教学内容予以其丰富。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吸收非物质文化资源的24节气,让民间的节气走入课堂,服务于教学,在讲授学生基础知识、培养他们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充分地融入传统文化,提升小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审美能力[1]。美术老师可以通过24节气的自然变化、传说故事、民族风情、诗词节气等内涵丰富的教学内容,延伸出来艺术活动,在美术课堂教学里对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美术教学中,小学生可以通过24节气的了解来掌握美术方面的知识,也可以通过美术方面的知识来了解24节气。例如案例“五谷作画”课程学习时,五谷的丰收就与24节气有关系,老师可以讲解24节气诗,来说明五谷的种植与收割时间与24节气的相关联性,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


接下来可以播放五谷粮食与节气的小视频,让学生了解节气与食物民俗的一些相关知识,例如立春要吃饼的面食、冬至要吃饺子、小寒喝腊八粥等等,让学生在视频的情境中得到听觉和视觉的双重体验。采用这些实用灵活的教学方式,能丰富学生文化知识和提升内涵修养,活跃了课堂气氛,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深深体会到非遗文化能展现出来的巨大魅力,进而激发学生美术的创作欲望。
        三.开发校本课程,建立传承文化的平台
        开发校本课程模式以学校为基础,相关课程内容的开发可以来至生活,要与老师、学校、学生的发展方向相符合。利用节气的资源在学校社团的活动里开展美术活动,把节气融进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之中,有利于他们了解传统的中华文化,传承和弘扬文化精神,展现艺术文化的精髓,且能让古老的传统文化得以发扬光大,不仅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还促进了美术教学的个性化。这就是把隐性的资源转变成显性的资源来充分利用,更能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提升艺术素质与审美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老师可以依据美术的表现手法来选择校本教材,例如选择“童谣童画”的为题材来作为校本的剪纸课程,先让学生根据不同的24节气,找到一些郎朗上口的歌谣来进行剪纸创作。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小学生可以通过24节气的相关知识,在一剪一描一刻一折一剔等学习中感受了地域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地域特色的源流遗风,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观察力和创造力;通过叠、折、剪等技术来展示实际生活中的人物和事物、物质和情感,逐渐养成了不同风格的剪纸作品,在继承民间剪纸的前提下,进行扬长避短,大胆创新,积极融入紧跟时代的元素来赋予作品新的活力。小学生运用剪纸艺术来创造出具有个性鲜明特点的作品,充分展示了内心的童真、淳朴、稚拙,在精神上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也加深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喜爱与了解和浓浓的爱国情怀,从艺术审美的角度来学习并掌握美术知识,继承了传统文化。所以对节气的传承,是离不开通过美术教学活动的传播,能提供小学生的知识修养,加深了他们对自然美与形式美的认识[3]。
        结束语:综上所述,挖掘、渗透节气资源,弘扬传统文化;吸取节气精髓,走入美术课堂;开发校本课程,建立传承文化的平台,通过让节气走进小学美术课堂,把非遗和美育有机地融合到一起,让小学生的特长与个性都得到很好的发展,感受节气民俗和艺术的非凡魅力,进而提升创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何晓喆.小学美术课堂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实践方法——以超轻粘土为表现形式的二十四节气课程为例[J].文化产业,2020,000(010):P.149-150
[2]黄艳芬.传承非遗,让“节气”走进小学美术课堂[J].亚太教育,2020:12-13.
[3]邹颖.结合二十四节气创新小学美术教学[J].新课程研究,2020,000(017):P.68-69
注:该文为陕西省教学能手专项课题(编号:GZZ1819055):《小学美术中“二十四节气”主题创意实践研究》成果之一。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