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高中生网络行为的辩证思考

发表时间:2021/4/1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上   作者:王健
[导读] 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更多方式的且无数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核心素质教育是我国近年来教育改革的精华,将网络引入到今天的教育教学事业中,能够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和各科基本素养的提升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将主要围绕着高中生较为普遍的网络行为与国家要求下的核心素养的有效融合进行讨论分析。

江苏省常熟市浒浦高级中学  王健  215513

摘要: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更多方式的且无数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核心素质教育是我国近年来教育改革的精华,将网络引入到今天的教育教学事业中,能够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和各科基本素养的提升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将主要围绕着高中生较为普遍的网络行为与国家要求下的核心素养的有效融合进行讨论分析。
关键词:高中生;核心素养;网络行为
        一、引言
        自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现代网络及高新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以高中生为例,从上课老师的教学模式到自主学习的方式,从同学之间交流的行为到娱乐的种类,都彰显出这个时代的与众不同——一个网络时代到来了,并且占比的趋势日益增大。与这一变化相对应的是国家对于学生的素质要求。2014年,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要落到实处。在当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
        二、核心素养的内涵及与网络行为的联系
        核心素养的内涵到底意指什么?在多名专家研讨、实验、修订、策划之后,给出了一个明确的答案,主要包括一下三个层面,六大要点:
        其一,文化基础。文化是人类存在的根源和灵魂,一个民族的文明开端就来源于文化的形成。在现当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分别从理科和文科构建社会精神底蕴的主要部分。而文化基础则强调获得人文科学等各个领域知识和技能的能力,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的成就,培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具有广泛的文化基础和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由此可以看出,以文科为代表的语文、外语、历史、地理、政治重在培养审美和价值取向,而以理科为代表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重在思维逻辑的构建。对高中生来讲,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给这一学习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之处。线上软件的开发使得资源的获取易如反掌,过去厚重的书柜为轻薄至几厘米的电子设备所代替。这一点在高中生面前尤为明显,因为对于小学生和初中生来讲,家长往往是不会太放心让意志力较差的孩子过度的接触电子产品。而高中生在某些方面讲已趋于成熟,可选择的权利也会更大。当遇到字词的多音字及读音、英文或中文某字的正确写法、古诗词的上下句都可以用网站和查询类软件完成;当遇到不会解的数学题或不理解的答案则可以用搜题类软件完成;知识的再学习和二次培训也同样可以通过线上的方式达到想要的效果。于老师与同学的联系方面,老师通过课上的PPT讲演,下课也可发送到同学及家长的手机上用以进一步加深理解。因此,文科也好,理科也罢。高中生们都可以通过合理的支配网络学习达到某种程度上的理想效果。
        其二,自主发展。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基本属性。自主发展注重对自身学习和生活的有效管理,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能,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从而成就辉煌人生,发展明确的人生方向,追求自我内心的品质生活。对高中生而言,自我学习是日常学习中很大的一部分。在这一时期,高考带来的巨大压力使得学生们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快速学习,早上六七点起床直到半夜十二点一点都是常态,仅依靠老师上课的讲课输入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在思考之后的输出,这就要求学生对进行大量的习题写作和回顾,通过实践来验证知识点,加深理解。
        1.学会学习。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2.健康生活。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在第二层面我们看到分为了两大点。学会学习是自主发展的必要条件,健康生活是劳逸结合的生活的方式。一个为主体,一个为大的框架,共同构建更好的自主发展。在这一点上,高中生的网络行为展现出更大的发展空间。学习方法和方式的模式充斥在各大软件及网站的经验贴中,只要有心去搜索学习,总会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例如前两年比较火热的番茄学习法,即利用app进行时间的设定,将时间划分成合适的区间。通常一个人最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为20分钟,那么软件将会在20分钟之后发出提醒,可以休息数分钟,之后再投入高度集中的学习中,这就是很好的一个提高注意力的学习方法。不仅如此,健康生活还要求学生能进入更轻松的娱乐状态,适度的打游戏、上网浏览感兴趣的咨询都是在放松身体下的心灵放松。当然并不是说,户外运动应该被扬弃,更重要的是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达到更大程度的身心健康。


另一方面,线上的通讯便利使得线下的活动联系和组织更加方便,特别是对体育方面的强身健体更是有利的。
        其三,社会参与。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对于高中生来说,紧张的学习使得社会参与在学生时期的各大阶段都呈现出低谷。但就个人发展的最优化经验来讲,一定程度的参与是有着绝对的优势的。以深圳为例,高度教育分化为实验中学和素质中学,实验中学与内地等学校模式大都一致。而素质中学则专以发挥学生特长,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来寻求自己的兴趣点和未来发展的道路,以艺术、体育等为常见,这未尝不是一条发展的路径。
        1.责任担当。主要是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具体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基本要点。
        2.实践创新。主要是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基本要点。
        在这一点看出国家对于青少年,特别是趋于成熟的青少年的关怀和远大的见地。从内至外指出参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处理社会等情感态度通过电视、手机、电脑等获取新闻资讯,并且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自媒体的发展使得人民的话语权更加通畅,高中生们也可通过这一方式观点输入和输出,具体表现在语文的文章写作上。这就要求网络规范的标准必须严格,可以存在异样的声音,但大的指向标不能过度偏移,否则几年前香港暴乱也是有所依据了;同时,学校中老师对于学生观点的正确引导要注意合适的方式。在实践创新上,国家亦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各大网络平台的创新活动,只要有想法有成绩就可以获得该有的成就。学生与网络之间的联系前所未有的更深刻了。特别是在核心素养的要求下,更应将网络作为依托,以水和舟的关系,共同前进,好风凭借力,相互学习,共为所用。
        三、网络行为的利弊和指导方向
        做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课内知识的完善即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要树立牢固的基础知识体系。反映在语文上是实词、虚词、成语、文章体裁等(语文的基础知识体系比较庞杂,需要日后不断积累),数学上是定义、公式等,英语上是词汇、固定搭配、语法等。说白了就是做题加总结,就不过多赘述了。最关键的是总结这一个环节。都说高考是“源于课本,高于课本”的,而总结这一环节可以让“高于课本”的知识和经验凝练出来,让所学的知识更好地服务于高考。例如语文中的各个题型的答题技巧和思路、数学的二次结论和简便方法、英语各个题型的答题技巧等等。同时,课外拓展的话所占比例不用太大,仅仅是为了让自己对于学科有更加宏观深刻的理解吧。语文的读书与摘录,英语的外刊阅读,数学方面学习一些高等数学的基础(以此对高中数学有更加深刻的认知)等等。
        学科素养是渗透在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中的,当你用心去完成每一个环节之后(当然需要辅助一定的学习方法来提高效率)学科素养就自然而然形成了。而这一切目的的达成,都可以通过借助网络的方式以致更好的效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高中生网络行为的高比例原因。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网络行为必将更加规范,更加朝着预想的方向发展,创建更好的教育大国。
        当然,必须指出,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利弊参半的,互联网在传播有用信息的同时,也成为无用和不良信息的载体,由于没有一套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政府社会监控力薄弱,大量的虚假信息、暴力文化、迷信文化、色情文化、以及旨在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黑色信息”等精神垃圾充斥着网络,时刻都在蒙骗和毒害广大网民,尤其是青少年网民,有关调查显示,16至25岁青少年是网络最积极的使用者[2]。但由于他们身心还未成熟,知识水平有限,面对大量的信息更多的是迷茫、无所适从,或是无从选择,往往是照单全收;同时,青春期富于幻想、思维片面、行为易偏激、感情丰富等特点又导致青少年包括高中生更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诱导和毒害。
        我们应该做到良好的导向。第一,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统一。不良行为会通过网络毫无忌讳的展现出来,同样的,网络上的不良行为也会逐渐渗透到现实生活的行为中,两者互相影响。第二,网络个人价值与社会道德规范相统一。现代社会的发展逐渐趋向于多元化,互联网为多元化价值体系提供更广阔的空间,这些价值指向我们尊重他人,负责,信任,关心,正义和公民性。第三,理论与实际操作行为相统一。青少年需要迫切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必将与两者相结合。第四,学习网络知识、技能和提高道德素养相统一,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相统一。提高各种意识,有效约束自身行为。
        总结:因此,对于当下来说,学生要求具有核心素养以对社会有更好的发展,与此相对应,网络等虚拟的空间也不是法外之地,必须也发展出更好的网络空间环境以面向未来。在如今的网络时代,高中生的网络行为无可厚非,也不应该妖魔化或贬低网络对于学生学习的功用。为了更好的进步,将核心素养成为一尺标杆,良好的践行下去,不仅是对于德智体美劳,更是对于这之外的行为方式——网络。
参考文献:
[1]《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J].一帆.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6(03)
[2]浅谈青少年的网络道德[J].文建龙.基础教育研究.200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