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的思维品质培养─以《黑布林英语阅读》为例

发表时间:2021/4/1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上   作者:谌娜
[导读] 《黑布林英语阅读》系列书籍作为高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材料,具有选材丰富、立意深刻;配套阅读理解问题链化;有针对性改编,原汁原味等特点,非常适合作为高中生整本书正阅读的文本。

深圳市龙华高级中学 谌娜

【内容摘要】《黑布林英语阅读》系列书籍作为高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材料,具有选材丰富、立意深刻;配套阅读理解问题链化;有针对性改编,原汁原味等特点,非常适合作为高中生整本书正阅读的文本。本文以2017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为切入点,结合Anderson等2001年提出的思辨能力模型,从善用思维导图,梳理人物关系;创设问题链,深度解读文本;探索文化背景,培养文化意识三个方面来讨论教师如何借助英语整本书阅读来培养高中生英语思维品质。
【关键词】英语整本书阅读    教学策略     思维品质
         一、为什么要通过整本书阅读来培养学生英语思维品质
        2017年教育部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为《课标》)首次将思维品质列入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根据《课标》的说明:思维品质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表现出的能力和水平。并且明确要求要培养学生理解性技能,包括根据语篇中的事实进行逻辑推理;批判性地审视语篇的价值取向、语篇的结构和语篇的连贯性、辨别并推论语篇中隐含的观点等等。Anderson和Krathwohl(2001)提出的思辨能力类级模型,将学习目标分为六个等级,分别是: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和创造。《课标》的要求和Anderson的学习目标有很多共通之处。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已经成为英语阅读教学的核心任务之一。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离不开优秀的教材。目前,中学生使用的英语教材主要聚焦语言技能的发展,教师的授课也强调语言技能的培养,课文选材缺乏思想深度和知识广度,多为语言技能的学习服务,这和《课标》倡导的“阅读教学要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理念相悖;部分教材使用年限久,内容已经脱离实际,缺乏时代气息,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篇短且形式单一,难以满足学生从记忆、理解、运用、理解、分析、创造等一系列思维活动所需的文本输入量。英语整本书阅读作为教材的辅助,可以很好弥补教材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整本书阅读理解可以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因此,把培养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的习惯作为语言学习的载体,既是一种学习手段也是学习目的,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品质,英语整本书阅读是有效手段。 
        二、《黑布林英语阅读》系列书籍的特点
        《黑布林英语阅读》系列书籍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 选材丰富,主题有深意,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选材上经典小说和当代作品结合,每部书的主题都有益于培养当代中学生的文化品格,树立世界眼光,增强国家认同感和家国情怀,学会做人做事,成长为有文化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背景知识,运用图片和关键词句等方式,让学生内化文本中的某个触发点,在无痕中领悟,形成一种自我感知力,让文本背后的精神和力量根植于心;二 问题链式的阅读练习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读前、读中和读后练习不仅形式丰富,更重要的是层层铺垫,逐渐延伸,以适当的切入点,充分考虑到问题设计的目的性和序列性,达到启发、挖掘学生的思考过程,从而增加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最终实现读者与故事的互动、引导读者思考或增进读者对故事的理解;三 原汁原味,培养学生英语语言鉴赏能力:针对各年级学生的阅读特点和语言能力水平进行适当改编,提供符合各学段阅读水平和兴趣的文本,避免造成过多阅读障碍,但在降低原著阅读难度的同时保留原著的语言特点,留住原著精华。通过阅读赏析能提高个人文化素养,让学生体味英语语言之美。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效开展阅读赏析活动,
鉴于以上特点,《黑布林》系列图书非常适合作为高中生英语课外阅读材料。
        三、教师如何通过教学设计来培养学生思维品质
        1.善用思维导图,梳理人物关
        思维导图(Mind Map)起源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是由英国心理学家东尼.博赞(Tony Buzan)提出的一种辅助性思考工具。思维导图可以利用图文并重的形式把各级主题之间的关系变现出来,借助图像、线条、颜色等将抽象思维形象化,是一种发散思维的有效方式。在现今的教学中,思维导图已经广泛应用于英语学科在内的各科教学中。根据Anderson和Krathwohl(2001)提出的思辨能力类级模型,记忆和理解属于低阶思维品质,也是形成高阶思维品质的基础。记忆和理解放在整本书阅读中就是“读懂”的问题,学生如果读不懂文本,一切思维品质的培养都是空谈。在英语课外整本书阅读中,影响学生理解和记忆的因素包括:人物关系、记叙手法、情节等的复杂性,而思维导图也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上述问题。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将文本内容图片化,迅速建立起文章的框架结构,理清文章的脉络关系,因此,思维导图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内容、梳理文章脉络、提炼要点的工具。



        以《黑布林英语阅读》高一第一辑中的《呼啸山庄》为例,这部小说讲述了发生在十九世纪英国的一个关于爱和复仇的故事。故事涉及到The Earnshaws和The Lintons两个家族的三代人,有Mr Lockwood和Nelly Dean两条叙述线,叙述中又有倒叙和插叙,里面的人物和情节都相对复杂,并且故事的背景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和学生的现实生活距离遥远,给学生造成了阅读上的困难,但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快速理清人物关系和故事脉络,给深度解读文本打下基础。
        2. 创设问题链,深度解读文本
        学生从理解、记忆到运用和分析,最终达到评价和创造的高阶思维品质,不会是自主自发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的引导。在课堂阅读教学生,教师用过各种问题来引导学生深度解读文本,在整本书阅读中也是一样。鉴于整本书阅读文本的特殊性,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依据理解类、应用实践类、迁移创新三大活动类别的特点设计一些列富含内部逻辑性、互相独立、互相联系、层层深入的问题链式教学活动。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教师可以把握课堂脉络、调控课堂节奏;学生可以发散理解思维,激发求知欲,自然地从低阶思维过渡到高阶思维。问题链在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问题不在多,重在激发学生探索动机,使得文本被有序地剖析,学生思维得到锻炼。
        以《黑布林英语阅读》高二第一辑《古堡守护灵》为例:本书的主角是“The Canterville Ghost”,“ghost”是西方文化中特有的概念,学生对此并不熟悉,并且The Canterville Ghost承载了作者想表达的主题,在读前应使学生对这一概念有一定了解。因此可以设置让学生对“ghost”下定义的问题What is a ghost? 学生在对“ghost”下定义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已知,并激发学生对未知的探索,同时也对故事情节有了一定的预想。在理解“ghost”含义的基础上,阅读中,围绕“The Canterville Ghost”继续发问Why did the ghost’s feeling change throughout the story? 学生通过回答这个问题可以对整本小说的情节有一个整体的把握,“ghost”情感态度变化源于英美两国人对其态度的不同,这其实也反映了两国的文化差异;另一变化源于Virginia的爱对其仇恨的消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从read the lines过渡到read between the lines,即逐渐从字面理解的层面上升到对本文主题的探究,培养了学生分析以及推断的思维品质。读后,学生讨论Would you save the Canterville Ghost if you were Virginia? 《古堡守护灵》是一部脱离学生现实带有奇幻色彩的小说,通过讨论这一问题学生可以实现从小说到现实的迁移,得到道德上的教化:爱比生死更强大。这三个问题一一递进、层层串联,帮助学生理清文意,抓住重点,揭示主题,最终实现read beyond the lines。
        3. 深挖文化背景,培养文化意识
        2017版《课标》对文化意识的定义:文化意识是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跨文化的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名族自豪感,坚定自身的文化自信。文化意识也是学生对于文本中所承载的文化的评价,这也是一种独立思考能力,有了这种独立思考能力才能最终实现思维品质培养的最高要求:创造。教师对文化意识的培养不是单独剥离的,而是应该渗透在语篇的教学中。以语篇为基础,培养学生跨文化理解力,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实现跨文化沟通能力,最终创造出更优秀的中华文化。
        以高一年级第二辑《最后的莫西干人》为例:这本书是美国乡土文学的开荒之作,以18世纪50-60年代英法军队争夺北美殖民地而进行的激烈战争为背景,描写了在拓荒时期,代表进步高贵的白种人和原始野蛮的印第安原始名族之间的冲突。本书的作者James Fenimore Cooper的创作背景是印第安迁移法案出台时期,这个法案要美国东部的印第安原住民迁移到未拓荒的东部地区。这一带有强烈种族歧视意味的法案激起了美国民众的不满,正是在这种特殊的政治背景和文化背景的作用下,才激起了Cooper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如果在教学中不向学生输入这些文化背景,学生根本无法理解文本的主题意义,也无法激起学生对中华名族的自豪感,这本书阅读的意义就失去了大半。因此,语篇的创作背景和语篇中故事发生的背景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对学生理解语篇至关重要。
        长篇课外阅读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手段,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长篇阅读时,要时刻把英语思维品质的培养融合到教学策略中。从阅读教学的整体性、层次性和阅读题材的丰富性出发,在教学中关注思维导图的应用、问题链的设置和文化意识的培养,最终实现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学生人文素养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陈惠丽 《基于问题链的英语阅读课堂教学设计》 【J】 《学周刊.下旬刊》2014年第11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