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学院雕塑专业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1/4/1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上   作者:李安红
[导读] 在全球经济发展和网络普及的环境下,当代学院艺术教育迅猛发展。高等艺术院校雕塑专业方向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是培养未来雕塑人才的必备条件,在雕塑专业基础塑造课程教学实践中,加强塑造基础课程,引导学生在多元基础以及人文素质方面的提升,对培养未来优秀雕塑艺术人才、建立中国学派的雕塑风格有极深远意义。

天津美术学院副教授     李安红 
           
摘要:在全球经济发展和网络普及的环境下,当代学院艺术教育迅猛发展。高等艺术院校雕塑专业方向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是培养未来雕塑人才的必备条件,在雕塑专业基础塑造课程教学实践中,加强塑造基础课程,引导学生在多元基础以及人文素质方面的提升,对培养未来优秀雕塑艺术人才、建立中国学派的雕塑风格有极深远意义。
关键词:多元基础  人文素质  造型塑造   塑造方法 
        当代雕塑艺术创作与设计制作水平的空前发展本身亦是衡量一个国家文化事业发展和经济实力的标志之一。雕塑艺术形象的造型样式越来越普及在现实生活、生产的各个方面。由此带来了艺术产业的巨大发展,雕塑人才需求量增加,我国许多高等院校的雕塑专业及相关专业方向,教学方式不尽相同。因此,各艺术院校雕塑专业发挥本身办学的优势,结合雕塑专业的自身特点,突出艺术学科特色。培养学生掌握较高的文化知识和艺术修养、扎实的雕塑造型能力和动手制作技能,成为当前高等艺术院校雕塑专业的主要目标和重要任务。
        当前高等艺术院校雕塑教学的课程设置,大致可分为具象写实的教学传统;中国传统雕塑造型的研习;当代材料与观念的教学;环境公共艺术课程;同时为适应时代发展等多元化发展的需要,着力建设实验艺术、动态雕塑、数字雕塑等学术前沿教学内容也已经引入雕塑教学之中。
        天津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雕塑专业本科阶段的教学中,雕塑基础课程中人体泥塑塑造是雕塑专业基础课程的主干课程之一,在长期教学中,合理安排课程结构,优化雕塑基础教学课程体系,在对具体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和问题反思中明确教学方向、在保持原有教学传统优势的基础上,拓展专业研究的新领域,基础课程设置也要与时俱进、与多元化的艺术创作格局相迎合,丰富课程结构。首先:把国际视野以及人文素质修养的培养与引导作为雕塑基础课程中一项内容。其次:安排好前置课程包括《泥塑头像造型》、《人体动态速写》、《数字雕塑造型设计》、《雕塑作品欣赏》等课程,这些课程既相互联系又自成一体。前置课程《数字雕塑造型设计》尤为重要,学生熟练地掌握多个造型软件为雕塑专业创作与制作带来很多的便利。学生在数字雕塑造型设计中可以反复修改人物造型的动态、服饰、比例等。为以后的课程如等大人体塑造课程奠定基础。经过几届课程跟踪调查与学生作品反馈,人体泥塑塑造以及毕业作品有了明显的提升,作品形式手法多样,作品整体效果好。  
        在雕塑基础的泥塑实训课中,学生需要先树立立体空间思维,立体思维的建立也需要具体的课程学习与方法。雕塑专业学生具有绘画基础,虽然在素描的基础训练中,教师强调立体观察,画面表现也有空间感、立体感,但是真正手握雕塑泥塑造人体时,并不能很好地塑造人物的立体形态,更谈不上人物的美感特征。在泥塑造型的立体思维训练中,通过真实地立体塑造训练,用手亲自感知体积、空间、形体等雕塑中的本体语言。转变学生的平面化观察方法到立体观察方法,培养雕塑专业式的特有的观察方法,即整体观察、相互比较、深入塑造形体,才能逐步掌握雕塑的塑造方法。具体的训练可以从立体形态制作练习开始。从形体要素出发,以不同立方体块的组合,研究立体三维形体塑造规律,利用雕塑泥、橡皮泥这种可塑材料,进行纯粹立体形体的立体造型训练,了解体积、空间、形体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塑造能力与审美表现力。
        在课程实践中用10个课时练习两个课题作业。
        1、课题作业:立方体块组合法,尺寸:30厘米
        用橡皮泥制作三个不同大小的立方体块组合在一起,其中每个立方体块间要运用穿插、衔接等手法。作业制作过程中,为了把各个立方体块的形体塑造完整,需要不断转动木底板,并且不断从各个方向观察,从各个角度调整立方体块形体的完整性。自觉从平面转变到立体观察方法,在学生完成该练习,学会整体观察,最终使各个立方体块的形体相互协调,观察方法的转变为立体式的观察方法。



        2、课题作业:默塑人物造型法,尺寸:30厘米
        通过形体塑造练习之后,观察方法由平面观察转化为立体观察,对形体、空间、体积因素有了一定认识。在这个默塑人物造型法实训练习中,教师提醒学生树立比较形体的观察方法和塑造方法。把人物造型形象塑造成生动立体的雕塑造型样式,学生在塑造练习中可以自由、灵活、随意地使用雕塑泥、橡皮泥练习塑造。 
   在实验两个课题作业之后,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的雕塑基础知识,塑造基本技巧,学生心领神会。在人体塑造实践课程中,掌握了雕塑初步塑造的造型方法,学生自觉运用主动观察、比较对象的的方法。课程结果和作品的表现程度达到课程要求。在一段时间的训练后,转变了学生思维方式。雕塑的空间感、形式结构等本体语言牢固地树立在学生的头脑中,人物塑造的形体结构关系合理、过渡自然,具有美感特征。
        等大人体泥塑与毕业创作作为雕塑专业的终端结果,成为检验学生综合掌握所学课程和专业技能的重要标准和唯一可看、可摸的立体作品。在近几年的雕塑专业本科基础教学实践中,经常遇到这种情况:有的学生在毕业设计方案时,创作的理念、形象、动态、表情等都非常精彩,但最终的人物造型形体特征与塑造制作却不理想;而有的学生设计方案看似一般,但在立体人物造型塑造制作中很好运用了雕塑的塑造方法,把人物作品的形象、动态、表情等制作与表现都非常精彩。                                                          
        在教学实践中,我有意识把雕塑专业本体的塑造手法、形体基本知识、立体观察方法逐渐运用到雕塑基础课程中,取得了相当好的教学效果,总结出符合我院雕塑专业课程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此外,熟练掌握雕塑的基本方法和塑造手段,是要下点功夫的,可以通过加大课时量进行训练,但要具备较好的塑造能力也不是一个短期行为。在雕塑塑造技术能力之外,还要重视雕塑理论的研习、了解中国雕塑史、西方雕塑史、雕塑美学,弥补传统雕塑教学模式中重实践、轻理论的状况。鼓励学生参加学院的雕塑讲座、学术月雕塑展览等。加强艺术素养的培养,雕塑专业教育的目的,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和过硬的雕塑技能之外,还应该具备艺术方面的综合素养和应对时代的能力,而对于这些素质的提升,是长期汲取艺术素养的结果。
        现代艺术教育中雕塑艺术专业教育经过百年的发展与演变,已经培养了几代专业技能过硬、艺术素养高的雕塑专业人才,他们至今仍然活跃在高等艺术院校、博物馆、园林、建筑等部门,创造了巨大的成果,推动了我国雕塑艺术事业的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一系列问题,当代艺术鱼龙混杂混乱现象的影响,导致雕塑专业忽略传统技艺、雕塑本体语言的缺失、艺术创作混乱等等,影响干扰着青年学生艺术创作方向。未来的雕塑人才需求的是复合型人才。在加强造型能力基础上,拓宽知识面,增加科技知识,特别要强化人文领域相关学科的学习,加强美学、雕塑理论、雕塑史知识的学习。同时,重视中国传统雕塑的研习,这是新时代雕塑人才培养的根本方向与要求。
        总之,展望雕塑未来,雕塑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艺术院校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宽松的条件,积极无私提供国际与国内雕塑艺术行业展览信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作品展览、比赛以及与雕塑产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逐步提高雕塑艺术造型设计与制作能力,尝试多种手法与多种材料表现作品。常言道:诗的功夫在诗外。充分发挥高校在提升与普及大众雕塑素养方面的积极作用,雕塑艺术的发展之路将越走越宽,对成就未来中国雕塑学派的高端人才越有益处。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