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有效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4/1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上   作者:李海兰
[导读]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十分重要的阶段,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育部对小学的语文阅读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重庆市沙坪坝区重庆大学城人民小学   李海兰    400030

摘要: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十分重要的阶段,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育部对小学的语文阅读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来满足教育部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不断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语文阅读;语文教学;教学方法
        阅读能力是一个人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必备能力,学生在具备良好的语文阅读能力基础上,可以实现情操的陶冶,品德的形成以及个性的发展,以往的阅读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单一的、封闭的、保守的教学方法,是很难实现阅读教学进度的提升的,教师只有打破当前的教学弊端,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才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创新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才能展示出语文学科教学的魅力和智慧,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相应的发展,从而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不断探索的学习习惯。
        一、创设生动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结合文本的具体内容,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来辅助学生理解和学习,使其在直观、形象而富有趣味的学习氛围中更加高效地吸收和内化知识,同时进一步加深其对于文本内涵的印象。如,教师可以依据文章的主要情节为学生讲解与其有关的故事,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引导他们主动深入文本情境去探知其主题和情感。或是为学生播放与文本内容相关的视频或影视剧片段,使其通过多媒体的动态画面快速把握事件的发展脉络等,于灵动的教学情境中不断提升学生对于阅读文本的理解能力。
        二、立足课本教材,进行深入阅读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阅读的最终目的定义为提高学生阅读理解题的卷面成绩,这样的目标定位过于应试化。这样的教学理念虽然可以确保学生的应试成绩得到暂时的进步,但是对于学生长期阅读能力的培养却没有充分的重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借助语文课本教材对学生进行阅读的教学。新一册的小学语文课本当中,将所有的教学内容分为了识字和课文两个部分,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清晰地了解教学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课本中的课文对学生进行阅读的教学,在学习课本知识的过程中,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进行潜移默化地提升。如在学习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时,教师可以首先带领学生学习陌生字词,让学生可以对全篇文章进行无障碍的朗读。其次,教师要根据本课的具体内容设计合理的问题,促进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比如教师可以在学生进行阅读课文之前,向学生进行提问:粽子的制作原料有哪些?作者外婆包的粽子都有什么馅?以及吃粽子的意义。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并且将问题的答案在课文中划出来。通过问题的引导,学生对文章的具内容理解得更加深刻。同时,课本中的课文不是学习一遍就不能再用的,对于一些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反复地让学生阅读之前学习过的课文。随着学生对课文阅读的次数增加,学生也会对文章的深意能够有更加清楚的认识。



        三、培养学生兴趣,赞赏式教学
        兴趣是学习的基础,无论什么教学方案都需要学生对于课堂内容产生兴趣。而对于小学生来说,最能够提高其学习兴趣的就是一个良好的教学态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自己的教学态度,对于学生要赞赏多于批评,学生只有在得到夸奖时才能够注意到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与教师教学内容的契合度,进而对于课堂内容产生兴趣。教师在教学时除了对于学生兴趣的培养,还要注重对于学生文章欣赏能力的培养,防止学生在看到好的文章时只能够发出“这篇文章不错”的感叹。要引导学生能够从文章的辞藻运用角度、句子修辞结构和文章表达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且能够想象得出文章描绘的情景和文章隐藏表达的情感,这是一种赏析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对教师课堂内容产生兴趣的同时对于文章也能够产生喜爱之情,进而提高教师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四、读写结合,深化学生阅读感悟
        阅读和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两大核心内容,二者之间的关系相辅相成。阅读是学生写作积累素材的主要途径,而写作是对阅读的一个深化展示。从理论学习角度来说,阅读是对文本的一个输入过程,而写作则是对文本的一个输出过程。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不少教师将阅读和写作分开教学,从而学生感受不到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阅读也只是读,而对于写作则苦思冥想不知道写什么。新课程背景下,阅读教学一直在拓展和延伸,鼓励学生个体思想的表达,注重阅读与写作的结合,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也成为一种新的教学举措开始被教师关注和使用,通过有效的读写结合教学,能够同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一举多得。对此,笔者在教学中采取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来深化学生阅读感悟,促使学生语文技能和素养的深层次提升。
        五、引入思维导图,理清文章脉络
        思维导图又称“心智图”“思维脉络图”或者是“思维概念图”,它主要是通过各种形状图框,以及特定形式的箭头和颜色来组成的基本结构,具有极强的思维发散训练性,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有时为了帮助学生理清课文故事中各个人物和事件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升学生对整篇文章的把握能力,更从一些事件中学会一些道理,懂得一些生活经验,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如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看到不同的景象,作者就是通过这样丰富的想象描写出女孩看到的烤鹅、奶奶、火炉等。刻画出一个鲜活的形象,是那样可怜,那样值得同情的女孩形象,也反映了女孩当时境况的悲惨,反映了社会上人民的贫富差距和当时社会的黑暗。我们可以让学生在阅读几遍童话故事后,尝试以“火柴点燃”为关键词,进行思维导图的发散式联想,让学生将每次看到的图像、关键词联系在一起,这样就可以在大脑中形成深刻的印象,从而提升童话阅读的教学效率。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阅读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是学生实现自我发展的桥梁,通过阅读,学生不仅能有效的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更会拓展思路、完善思想、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因此,教师应利用更多的方法,提升阅读教学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学会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能力,养成阅读的习惯。
参考文献:
[1]余敏.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探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241-242.
[2]杨庆华.浅谈小学阅读教学中如何落实读写结合[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2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