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对幼儿游戏指导策略和能力的调查

发表时间:2021/4/1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上   作者:王宁
[导读] 游戏活动是幼儿园教学工作的重点,在幼儿自主游戏活动过程中,教师的介入是否恰当直接影响着游戏的质量。爱玩是幼儿的天性,自主游戏符合幼儿科学成长和发展的规律,但是由于幼儿的身心发展还不够健全,因此,教师在幼儿自主游戏中的指导行为显得十分重要。

河北唐山市芦台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    王宁   301505

摘要:游戏活动是幼儿园教学工作的重点,在幼儿自主游戏活动过程中,教师的介入是否恰当直接影响着游戏的质量。爱玩是幼儿的天性,自主游戏符合幼儿科学成长和发展的规律,但是由于幼儿的身心发展还不够健全,因此,教师在幼儿自主游戏中的指导行为显得十分重要。基于此,教师应该以现阶段幼儿园的教学工作情况为基础,结合近年来幼儿自主游戏活动的特点,分析幼儿游戏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幼儿游戏;存在问题;教师;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1当前幼儿游戏活动存在的问题
        1.1教师干预过多
        在开展自主游戏的过程中,部分幼儿教师在看到幼儿的某些不规范以及不专业的行为之后,往往过于着急地直接干预,长此以往,可能逐渐将幼儿的自主游戏活动演变成另一个教育课堂,导致幼儿的活动兴趣降低,也不利于幼儿独立探索与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
        1.2教师过度“放任”
        很多教师为了充分发挥幼儿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常常对幼儿的活动“不管不顾”,在整个活动中既没有尽到监管的责任,也没有尽到指导的责任,最终导致幼儿的很多不规范行为都没有得到及时的指正,不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1]。
        1.3不合理干预
        在幼儿进行自主游戏活动的时候,无论是思维模式还是实践方式都有自己的完整体系,但很多教师在指导幼儿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对合适时机的把握。频繁的不合理干预,使幼儿的思路被打断,直接影响了幼儿参与自主游戏活动的作用。
        2教师对幼儿游戏指导策略
        2.1记录幼儿行为,施加恰当干预
        在学前教育的游戏活动中,教师常常会对幼儿的游戏行为施加频繁、不良的干预,这些不良的干预措施会降低幼儿游戏积极性,并且无法提升游戏教学的价值。教师应着重观察幼儿的行为,从幼儿的行为中分析幼儿的成长状态,并合理预测幼儿之后的行为。学前教育活动中存在着多种类型的游戏活动,如角色扮演活动、区域游戏活动等,这些类型的游戏活动对幼儿有着不同的作用,教师应结合这些游戏活动的实际教育目标,全程观察分析幼儿的游戏行为,然后基于达成教育目标或者引导幼儿全面发展的目的,施加恰当的干预。以角色扮演游戏为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开展的角色扮演游戏活动通常都是确定好了角色定位以及游戏内容[2]。
        2.2基于幼儿差异,实施差异指导
        在学前教育阶段,许多教师在实施游戏指导时并没有关注幼儿的差异性,而是对基于同样的标准对幼儿实施指导,这种指导并没有实效性。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教学中也不存在幼儿发展情况相同的案例。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应基于幼儿的年龄、社会交往、体育能力、动手实践能力、性格喜好等方面的差异,在游戏活动中对幼儿实施差异指导,基于幼儿均衡成长的需求引导幼儿的行为。
        比如,在小班的“赶小猪”游戏中,幼儿需要使用小木棒推赶小猪(球)。教师通常会以小组竞赛的形式激发幼儿的游戏积极性,而在这个游戏活动中,幼儿可能会表现出推球方法不对、责怪同伴失误等问题,在游戏指导之前,教师首先应意识到,这一阶段的游戏目标是激发幼儿参与体育的兴趣,而不是锻炼幼儿的技巧。因此,教师便应从两个角度实施差异指导。首先,教师应改变游戏的评价内容,将侧重于技巧与速度的评价标准改变为侧重于同伴加油的标准,以此引导幼儿互相鼓励,增强运动能力较弱幼儿的游戏体验。其次,教师应在对幼儿进行必要技巧指导的基础上,表扬该幼儿的努力以及其他小组幼儿互相帮助的情况,以此使能力较差的幼儿受到激励,使责怪他人的幼儿受到思维观念的良好影响。总体而言,通过这样的差异性游戏指导策略,教师能提升游戏指导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2.3结合幼儿发展,优化指导策略
        在学前教育阶段,许多教师认为游戏的指导只存在游戏过程中,忽视了游戏形式本身具有的教育意义。要提升幼儿教育的有效性,教师不仅应在幼儿的游戏过程中指导幼儿,还应为幼儿提供足够多的游戏材料,鼓励并且指导幼儿自行利用材料设计进行游戏。在这种游戏指导理念下,教师应结合幼儿的实际发展需求以及幼儿在以往的游戏活动中表现出的喜好,为幼儿提供具有一定引导性的游戏材料,以这种方式间接对幼儿施加指导。当然,在幼儿选择游戏材料、设计游戏或者进行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同样需要给予适当的引导。
        以培养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教学目标为例,教师常设计角色扮演游戏,以一些固定的游戏形式,如扮演商店老板、扮演警察等,引导幼儿进行交流,并在这个过程中让幼儿了解一些生活常识。基于优化指导策略的教学思路,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警察帽子、商品道具、医生帽子、护士帽子等众多角色的身份标志,这些标志都由彩纸手工制作,不具备危险性。然后,教师便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喜爱的游戏形式,再让幼儿分别说一说自己可以使用这些道具开展什么游戏。在教师的引导与激励下,幼儿能表明自己的喜好,并结合以往的游戏经验说出较多的游戏形式,如扮演交警、扮演司机等[3]。通过回答教师的问题,幼儿能快速分辨和自己有同样喜好的幼儿。随后,教师再让幼儿自由组队进行游戏。如此,教师能通过游戏的过程对幼儿施加有效的游戏指导。
        2.4给予幼儿自由,教师适时参与
        在游戏活动中,教师的言行甚至面部表情都会对幼儿产生影响,以至于许多在参与幼儿的游戏活动时不自觉地对幼儿产生了消极影响。而结合前文所述,教师的游戏指导不仅仅包括游戏中的指导,还应包括游戏形式、内容本身对幼儿的指导作用。因此,在确定了游戏活动之后,教师便应相信自己的设计,给予幼儿足够的游戏自由,让幼儿进行自主游戏。并且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还应适时参与到游戏活动中,以此拉近与幼儿的距离,并以身体力行的方式对幼儿施加隐性的游戏指导,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引导幼儿全面成长。
        总而言之,教师应了解幼儿的需求,在游戏出现漏洞或者幼儿有需要的情况下,进行恰当的干预和指导,帮助幼儿解决游戏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在游戏结束后,教师要帮助幼儿进行反思和总结,归纳游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幼儿从游戏中获取更多的生活经验与实践经验,从而为幼儿以后的游戏参与提供更有效的帮助与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沈青.幼儿园游戏化课程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J].新课程(综合版),2019(12):112.
[2]陈晓彬.幼儿园室内外游戏创设的观察与指导[J].新课程(综合版),2019(12):116.
[3]邵加萍.幼儿自发性体育游戏分析与指导[J].当代家庭教育,2019(34):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