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动手能力的有效策略 余文靓

发表时间:2021/4/1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上   作者:余文靓
[导读] 美术课程作为小学阶段的基本课程之一,是小学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起到重要作用。动手能力则是获取美术知识必备的能力,也是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一个重要部分。但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许多教师没有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少有机会动手实践,其学习兴趣也就无法得到提高。

义乌市佛堂镇第二小学 余文靓

摘要:美术课程作为小学阶段的基本课程之一,是小学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起到重要作用。动手能力则是获取美术知识必备的能力,也是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一个重要部分。但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许多教师没有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少有机会动手实践,其学习兴趣也就无法得到提高。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动手能力的有效策略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美术;培养动手能力;有效策略
        引言
 动手能力的培养与开发对学科综合能力的系统完善起着推动作用。随着技术的开发与进步,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具备动手实践能力的人才会更加受到青睐。小学是一个人汲取知识的基础阶段,从一开始就为学生奠定实践思维,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能力体系,促进其学科知识的长远进步与发展。尤其是美术这种需要“实践动手为主,理论知识为辅”的学科,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更是教学目标的重中之重。
        一、美术教学现状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的教育带来丰富的教学资源。新课程改革促使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内容多元化、教学评价丰富化。从目前的美术课堂来看,课堂教学内容涉及绘画、设计、制作等多个方面,虽然内容丰富,但学生在材料准备上存在一定困难。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限制了学生的动手创造能力的提高。所以,教师在进行美术授课时,要将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在内,帮助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参与到美术课堂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学生的美术学习应落实到“造型·表现”上。教师要关注学生校园生活,发掘学生的兴趣爱好,精心设计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在“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中,学生应实现以下相应的目标。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动手能力的策略
        (一)通过情境创设提高动手兴趣
        美术教学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用发现美的眼光看待世界万物,其美术素质的教育对于小学生认知各种事物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能够结合教材,创设出轻松欢快的课堂氛围,构建合适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动手积极性。教师要充分利用情境创设,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联想能力、思维能力,也增强了学生探究美术的动力,提高其动手制作的兴趣,在往后的美术学习中能够积极主动进行联想、动手尝试,使其美术创作能力及动手能力都能得到提升。
        (二)营造学习氛围
        小学生正处于自身发展和成长的关键时期,但此时他们的思维能力较弱,因此知识水平与认知能力都相对较低,对艺术的欣赏水平也相对较低。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学生学习美术的主要动力源于自身对美术的喜爱、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因此,教师要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上取得长远进步。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部分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心理与情绪等影响因素,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不到较好的发展,使学生处于较为被动的学习地位。为转变这一情况,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合理利用学校教学资源,适当采用教辅工具,改变学生厌学、不认真听讲的消极情绪,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让学生获得轻松愉快的学习体验,从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三)深入美术作品的鉴赏力度,培养动手意识
        学科教学的过程均是先了解实践所必备的知识,再运用知识进行实践。因此为了更好地锻炼与挖掘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需要老师深入开展美术作品的鉴赏力度,把课程的知识点以直观易懂的方式传达给学生,并罗列重点与难点,做到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而非“遍地撒网,却学而不精”的局面。将理论知识做好充分的理解后,既有利于推动学生进行实践,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实践的自信心,培养动手意识。
        (四)开展手工课
        手工是现代美术教学中的一部分,是小学美术课程的重要内容,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与创新能力。手工课的设置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课堂中体会到美术学习的乐趣。因此,教师在这方面的设置上应多花心思。由于学生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要考虑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欣赏事物的能力。例如,在“图形印章”教学中,教师先为学生集中展示不同材质与用途的印章,让学生对这些印章进行观察,随后展开想象力,使用现有的材料制作自己喜欢的印章样式。在学生制作的过程中,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与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的学习兴趣。
        (五)结合课程内容,开设对应实践课程
        美术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艺术学科,涉及很多不同的知识面与实践方法。例如除了绘画这一形式外,还有剪纸、材料拼贴、版画、泥塑等表现形式。因此身为小学美术老师,不可只用固定的教学模式,需要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行调整,开设相对应的实践课程。这样的教学思维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避免出现“只会画画却不会手工”的局面。
        结束语
        实践出真知,动手能力与理论知识互为因果,彼此推动,不可只注重一面而忽视了另外一面。小学美术是培养学生艺术审美、艺术修养的重要阶段,教师要能够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掌握美术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作品欣赏、情境创设、实践活动,积极进行动手制作,不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达到提高学生美术综合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高娜.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7):248.
[2]张燕.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策略分析[A].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0年现代教育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北京恒盛博雅国际文化交流中心,2020:2.
[3]郑莉莉.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策略[J].读写算,2019(12):1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