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一门手艺 孕育一种情怀——核心素养视角下开展陶艺教育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21/4/1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上   作者:楼菊如
[导读] 核心素养是对“培养什么样的人”主题的全新探索,激励着我们积极地探究教育教学转型。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艺术学科育人价值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手工艺传承和发展也提到了全新的高度。陶艺作为传统手工艺,在整个文化艺术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陶艺教育也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义乌市江滨小学  楼菊如

摘要:核心素养是对“培养什么样的人”主题的全新探索,激励着我们积极地探究教育教学转型。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艺术学科育人价值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手工艺传承和发展也提到了全新的高度。陶艺作为传统手工艺,在整个文化艺术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陶艺教育也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关键词:  核心素养  陶艺教育   文化  趣味  创新  多元 
        陶艺是美术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陶艺教育也是进行审美教育、创新教育和提高动手能力,实现人、自然和社会三者有机统一的有效途径。因此在传承和发展手工艺,倡导匠心精神,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等方面,陶艺教育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陶艺教育如何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上发挥实效,我们从以下几点进行了探究。
        一、文化滋养、培育情怀
        陶艺在美术教材中早已占有一席之地,以浙美版教材为例,三年级上册有《夸张的脸》、《威武的大将军》、《中国彩陶》、《秦始皇陵兵马俑》,内容丰富。充足的陶艺教学资源,我们是否有效发挥了它的育人价值呢?
        如《中国彩陶》一课,陶的发明标志着人类社会从原始狩猎、野蛮状态走向文明,陶的发展史,是人类进化的文明史,它影响着整个人类科学、文化艺术的进程。这么漫长的文化历史背景,孩子如何感受体会,与古陶对接呢?落实文化铺垫、实现文化理解是至关重要的。教学时,我们创设情境,让孩子“穿越”到远古时期:没有房子、桌椅、器皿,只有脚下的泥土、河水、篝火,人们渴了,委派几个人去远处取水。孩子们沉浸其中,想尽办法运水:用双手捧、用树叶装,几趟下来,取水的孩子纷纷感叹:“要是有个装水的容器该多好啊!”教师接过话题:“生活在上万年前的祖先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此时教师引出1.2万年前的旧石器晚期洞穴里,一堆烧结的土块,就是最早发现的陶,孩子们感同身受,充分体会到了陶和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接着欣赏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旋涡纹双耳罐”、“船型壶”和马家窑文化的“双耳旋涡纹尖底瓶”时,孩子们设身处地用自己的体验仔细观察、大胆欣赏、发表感受。一个有效的情境创设,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和理解陶艺文化的价值和魅力,有了这样的铺垫,学生更乐于学习中国陶艺文化历史,体验陶艺之美,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也播下了艺术情怀的种子。
        在陶艺教育中坚持文化滋养,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文化理解的养成,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巧授技能、形成素养 
        作为一门传统手工艺,陶艺既要扎实制作技法,也要讲究创意创新。现在的陶艺教学,容易出现两种极端现象:有些陶艺课教师把每个制作步骤讲解示范到位,学生机械模仿操作,学生作品整齐划一;有些陶艺课,一味讲究“玩”字当头,忽略了陶艺技能技巧学习,殊不知陶艺制作只是陶艺作品形成的第一步,烧制是陶艺最受制约的一关。因此,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陶艺教学,要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基本的艺术素养和提升学习创新能力上来,主动探究,巧授技能是重要的一步。
        1、创设情境、主动探究:如学生初次接触陶泥,感受泥性,教师设计“我最高”的游戏,等量的泥巴,不借助其他材料,比一比谁的泥立得高。孩子的探知欲和竞争意识马上就激发起来:搓成泥条尝试站立、捏成泥球叠高、还有碾成泥板,围着立直等,往往泥巴刚立好,就已轰然倒塌……教师鼓励孩子想办法重来,倒了再立,引导思考:问题出在哪里?学生不断尝试、不断探索,游戏结束,教师再进行技法的指导,学习效果就事半功倍了。



        2、建立机制,快乐求知:如闯关游戏、积分游戏等,以《泥条变变变》一课为例,闯三关:第一关——泥条变化多、第二关——快乐盘泥条、第三关——泥条大展台,每过一关可获得相应的积分,学生用积分兑换奖励:如优先选择陶艺工具、获赠陶艺明信片等。在闯关中学生的陶艺制作技能到落实。有效的技能学习,是实现艺术创新的铺垫,也是实现学生艺术素养形成的基石。
        三、创新表现、个性发展
        陶艺创作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创意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将自己的想象变成具体成果,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1、铺设平台、激发创作
        陶艺创作本身就充满趣味性,实现“在玩中学”,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1)精选创作主题:《泥房子》为例,以童话主线,大森林为背景,引导学生选择一种动物,为它们造房子,让学生有浓厚的创作欲望。
        (2)丰富创作形式:如个体创作、几人合作、大集体创作等,让学生在陶艺创作中始终持着创新的热情、体会合作的快乐。
        2、注重创新、善于肯定
        陶艺创作是一个主观、动态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也是实现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陶艺创作过程要实现思维点拨、自主创新,教师既是“旁观者”,又是“知心人”:如学生掌握捏塑、泥条盘筑和泥板成型等方法后创作《我的小笔筒》,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决定了他们会选择不同的表现方式,教师要保护好孩子的创作初心、引导技法的合理、综合运用,不断鼓励、肯定,在“小笔筒”中看孩子们内心的“大世界”。
        四、多元融合、综合探知
        陶艺本是综合性艺术的融合,陶艺教育的有效实施,决定我们要走的是一条综合探究之路,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多元发展。
        1、学科整合:陶艺作为教育的载体,可以实现与各个学科的融合、补充。如:语文教师与陶艺教师共同执教巴金《鸟的天堂》,语文老师带领孩子领略“鸟的天堂”之美后,陶艺教师引导学生用陶泥表现自己心中鸟的样子。语文老师再请孩子介绍自己的创作,书写心中的感受。孩子沉浸在鸟的世界里,锻炼了动手能力、得到了精神的愉悦。这种大学科教学的观念,认知能力有效地迁移,实现了知识的内化,情感得到了升华,很好地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2、课堂延伸:
        (1)陶艺教育并不局限于对泥巴的摔打、揉捏,生活角角落落、方方面面都洋溢有它动人的气息,因此,走出课堂、实现课堂的延伸,进行多元探索,也是最好的陶艺教育。如探访本地的龙窑,走进古村,踏着碎瓷片,欣赏坛罐叠成的房子,寻找制陶老艺人,浓厚的陶艺文化气息洗涤着每个人的心灵。
        (2)陶艺教育无地域之分、无国界之别,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借助现代信息媒介,打开更广阔的学习视野,领略世界各地陶艺文化,探究异域文化之美。
        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个体的需要、也是社会大环境的需要,陶艺教育通过深厚的文化滋养、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个性创新的表现、多元融合的探索等途径,实现陶艺的传承和发扬,孕育艺术情怀,最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方漫,周芳《论陶艺教育的素质教育功能》
2、周颖怡《.游戏教学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探究》
3、褚宏启、余文森崔允漷《核心素养的概念与本质》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