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自然“之魅,玩转幼儿美术

发表时间:2021/4/1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上   作者:蒋佩珍
[导读] 在智育、德育与美育观念深入人心的今天,美术教育作为幼儿教育中培育孩子审美意识与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媒介愈发受到重视与关注。幼儿美术教育在信息化的大浪潮下内容逐渐丰富、形式逐渐多样,逐步向自然化、生活化的较高品质发展。教师需要充分挖掘“自然之美”,巧妙运用自然材料,扎实有效地开展美术教育,在孩子心中播下“美”的种子。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大许中心幼儿园   蒋佩珍 322200

摘要:在智育、德育与美育观念深入人心的今天,美术教育作为幼儿教育中培育孩子审美意识与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媒介愈发受到重视与关注。幼儿美术教育在信息化的大浪潮下内容逐渐丰富、形式逐渐多样,逐步向自然化、生活化的较高品质发展。教师需要充分挖掘“自然之美”,巧妙运用自然材料,扎实有效地开展美术教育,在孩子心中播下“美”的种子。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教育;自然材料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强调教育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要求教师不能将教育与生活割裂开来。幼儿园阶段的孩子身心发展尚不完全,其认知能力与思维能力停留在前运算阶段,以自我为思考范围。
        一、转变教育观念,丰富美育环节
        在常规的幼儿教育中,常以教师作为活动的唯一策划者与组织者,往往以固有的教育目标为主要任务,却忽视了幼儿的兴趣与需求。鉴于他们的认知尚未脱离自我中心,会对被动式的活动产生一定的抵触或反抗心理,从而阻碍活动的有效开展,让幼儿教育陷入到极大的不确定性中去。尤其是在美术教育这类人文性极强的幼儿活动中,活动成果的优劣往往取决于教师的组织策略与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并且,部分教师只将“活动中”这一环节作为实施美育教育的唯一过程,而忽视了活动前、活动后的美育作用。基于此,教师需要转变“以师为纲”的教育观念,转而采取“以孩子为本位”的教育观念,以更加自主、更加灵活的形式组织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美术活动中去,并将活动开展的完整过程纳入到美育教育中。
        笔者在开展活动时,十分尊重孩子们提出的观点,通过智能黑板进行有效的师幼对话:在活动开展前,将多个活动主题以动画的形式展现给孩子,邀请他们在最想要参与的主题后贴上一朵小红花,以花的朵数为决定标准,使得孩子有了组织活动的参与感;在活动中仔细观察孩子们搜寻材料与展开创作的行为表现,以活动档案的形式进行观察记录,对于遇见困难的孩子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在活动进入尾声后,以活动档案为依据进行活动中得失的总结与纠正,为下一次的活动奠定经验基础。
        二、鼓励幼儿自主观察,充分发掘自然材料
        世界千姿百态,材料也多种多样。面对纷杂的美术活动材料,部分教师会存在着材料选择与应用的误区,认为材料数量越多越好、材料种类越杂越好。但事实上,过于繁杂的材料会让孩子在活动中丢失实践的本质目标,进而阻碍幼儿美术活动的顺利开展。针对这一问题,教师需要改变材料的搜集方式与整合形式,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到材料的挖掘与分析中去,锻炼他们日常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逐步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生活的观察者与材料的捕捉者。
        笔者在组织美术活动时十分注重自然材料的科学收集与归纳整理,有意识地将选择权与分析权归还给孩子。例如在确立了“水世界”的活动主题后,笔者并不直接为孩子们提供构建水世界的活动材料,而是设立了为期一天的材料搜寻期,以“西瓜子后画条线就变成了蝌蚪”为例子鼓励幼儿从身边的废弃物品入手,依照自己的想象进行有效搜寻并取得了有效的成果。如小军将废弃的大大小小的瓶盖模拟成贝壳、小亮将断掉的蜡笔作为海豚的头部、小丽利用桃核与沙土构造出一只年迈的长毛龟等。



        三、巧妙运用自然材料,灵活激发美术创作
        幼儿期是培育孩子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关键时期,而在美术活动中巧妙运用自然材料是激发孩子想象力与创造潜能的最佳途径。因此,教师需要通过一“材”多用与旧“材”新用等多元化的方式让幼儿美术教育贴近生活、回归自然,灵活激发孩子们的创作热情与潜力。例如笔者组织了以“多变的吸管”为主题的创作活动让孩子们体会到简单材料的多元化使用:将吸管曲打结做成蜻蜓、毛毛虫等小动物;将吸管裁剪成长度不一的各个部分并涂上不同的颜色拼贴起来做成了彩虹;利用吸管与水彩颜料创作“吹画”;裁剪吸管并用绳子连接起来构成了“不会响的风铃”。在活动中,笔者观察到鼓励与启发式的引导会帮助孩子勇于进一步探索,如喜爱编织活动的小丽将吸管在活动的启发下通过多次连续的弯曲折叠将吸管制作成了美丽的玫瑰花、色彩感知力较强的小玲在“吸管彩虹”的指引下创作了以多色吸管为色块的渐变画;擅长手工的小芳则借助绳子将习惯串联成五彩项链等、
        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自然材料所具备的开放性使得不同的创作者对于其会产生不同的创新想法。教师在材料的运用过程中不能够以刻板的眼光打造出千篇一律的活动成果,而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以自己的经验与想象为本,开拓思路、拓宽眼界,对于同种材料采取多样化的构建方式,达成具备自我意识的个性化创作。如在树叶等材料的使用中,部分孩子使用它做剪贴画、而部分孩子将其制成书签或者将其作为拓印的模板。对待这样的情况,笔者对每一位孩子的独特作品都表达出强烈的欣赏与赞美,使得孩子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达成自我价值的完善进而燃起对美术活动的自信心与喜爱。
        四、营造浓厚艺术氛围,激发幼儿鉴赏能力
        美术鉴赏作为素质教育中集艺术性、自主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的幼儿美术活动,需要鉴赏者具备一定的审美意识与鉴赏能力。但幼儿园阶段的孩子身心发展并不完全,对于美术的感知也较为粗浅,很难理解并自发地产生鉴赏行为,只能被动进行对美术作品的观赏。这类被裹挟着进行的观赏行为并不能使得孩子在心灵中形成自我感知的美,产生奇思妙想。针对这一情况,教师需要充分挖掘符合孩子身心特点的自然材料并辅以具备一定指向性的工具在生活中创设“美的氛围”,引导他们积极调动眼、手、脑等各个感官直接感知美、思考美,进而丰富对美的情感认知并积累鉴赏经验,在玩耍中发现美、认识美、感受美,逐步提升艺术素养与审美能力。
        笔者通过环境创设与氛围塑造让孩子在美感的熏陶下潜移默化地萌发美的种子。如鼓励孩子从色彩丰富的绘本中捕捉美术元素、从亲和活泼的卡通形象中体会神韵之美、从精彩纷呈的名家名作中感受意境之光,进而逐层强化孩子们的审美感受与审美想象,能够运用自己的经验与知识水平开展与“美”的心灵对话。
综上所述,幼儿美术教育是一个春风化雨、逐步渗透的教育环节,需要教师以平等的交流姿态与自然材料的巧妙运用来灌溉孩子们心中“美”的种子,让“美”恒远地滋养孩子们的心灵世界。
参考文献:
[1]周妍.自然材料对幼儿美术创作能力培养的探索[J].国际公关,2019(03):91.
[2]殷珊红.利用自然资源培养幼儿美术创造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8(24):201-202.
[3]盛彩娟.巧用自然材料  开展幼儿美术活动[J].考试周刊,2018(49):1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