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童性在作文中真实地行走

发表时间:2021/4/1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上   作者:陈蒙蒙
[导读] 尼采说:“朴实无华的风景是为大画家存在的,而奇特罕见的风景是为小画家存在的!”儿童是天生的“大画家”,因为他们画出的“风景”是人世间最真诚,最美好的东西-----童性。因此,用儿童的精神去阐释,用儿童的文化去关照,用儿童的生态去构建儿童作文,让每一个孩子说童真的话,写童趣的事,抒童心的情。

浙江温州市平阳县萧江镇第一小学  陈蒙蒙  325400

摘要:尼采说:“朴实无华的风景是为大画家存在的,而奇特罕见的风景是为小画家存在的!”儿童是天生的“大画家”,因为他们画出的“风景”是人世间最真诚,最美好的东西-----童性。因此,用儿童的精神去阐释,用儿童的文化去关照,用儿童的生态去构建儿童作文,让每一个孩子说童真的话,写童趣的事,抒童心的情。
        现象:随着大众传媒的多样化,生活理念的多元化,儿童也过早“告别”了应当属于自己年龄的童年时光,紧追着成人的步伐,儿歌的成人化、 装束的成人化、阅读的成人化、 语言思维的成人化 ……童年生态遭遇到了严重的戕害,儿童精神日趋边缘化,儿童文化没有被关注,儿童观念也在逐渐淡化。 童性的作文,同样遭遇了严重的污染。
        反思:当前的小学作文,为何缺失“童性”?与我们“唯美”的设计,“完美”的追求息息相关。
        一、让儿童在习作中“自由驰骋”
        “自由应是一个能使自己变得更好的机会!”——加缪
        我们总以为儿童不会写作文,才让我们去“教”作文。每次作文指导课,我们总是将孩子的写作水平看成“作文零起点”,不厌其烦地运行着固定的程式:如何引导孩子审题,如何指导孩子选材,如何带领孩子批改,甚至细化到如何写开头,怎样写结尾,结果可想而知了------一样的开头,一样的过程、一样的结尾,全班学生的习作大同小异,有几篇习作连遣词造句都如出一辙。原本关于话题所产生的写作冲动在固定的程式中僵化了,属于自己个性特征的话语方式在教师垄断的话语中淹没了!我们忽视了自己面对的是不一样的学生;不一样的心情,不一样的感受;不一样的言语特征。
作文是语言的艺术,是学生的个性化思维的实践活动。从感知到情感体验,从想象到语言驾驭,包含着学生的智力、兴趣、性格、意志、情绪、思想等多方面的个性特征。因此,学生习作是极具个性特征的精神产品。它不可能写成“两片相同的树叶”。
        反思我们的语文课本中的一些作文题目,恰恰不是在让学生写个性化的作文,而是在打造同一个模式,如全班同学同写《假文盲》漫画观后感、给西部的小朋友写一封“手拉手”活动的书信、《最难忘的一件事》,诸如此类的作文题目,学生要么觉得内容陌生,盼望老师讲解,要么觉得题目老套,根本没有习作的欲望。如果我们在此时大胆地对作文进行调换更改,让学生随意写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幅漫画或图书的观后感,给自己最想交流的人进行心灵的对话,写一件发生在班级里的小风波等,鼓励学生选取不同的内容,以不同形式的布局谋篇来呈现,允许他们不按常理出牌,不按套路行走,你一定发现学生们在“旁逸斜出”后百花齐放,竟相争艳,有着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
        二、让儿童在习作中“放飞纯真”
        在习作教学中,让儿童心灵真诚敞开,做到“我手写我心,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让童年的本色真正回归到习作之中。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不少老师却因“立意要深”这一说法而不敢让学生越雷池半步。


他们似乎认为,要写 父母,就要以“爱”为主题,写父母如何在深夜冒雨送自己上医院,如何省吃俭用给自己买学习用品; 写老师,就要以“负责”为主题,在学习上对学生严格要求,休息日为学生补课,就要写他们燃烧自己照亮学生……
        其实正是由于老师的循规蹈矩,导致学生们忘掉了去观察在下雨天滑了一个仰面朝天而引得旁人捧腹大笑的路人;不敢写班主任老师改作业时爱吃花生米,居然将粉笔头当花生米扔进嘴里的大窘事;更怕写自己的人生理想是当一名给人带来欢笑的“小丑”……久而久之,他们的目光已不再关注生活中的琐琐碎碎,而瞄准了崇高伟大的“有意义”的生活,为写出让老师满意,让自己得高分的作文,他们不得不学会迎合大人们的口味,丢掉了应有的童趣和稚气,变得一本正经,故作高深,写出与他们年龄完全不相符合的“假、大、空”来,而本应在他们年龄里真正打动人心的“真、实、小”的话题与事例全被尘封起来。因此,他们在稿纸上堆砌的只不过是符合语法的“文字”,绝不能说是有思想的“文章”,仔细想想实在是得不偿失的一种傻事。
        我们只有真正地让学生放眼生活, 以学生的生活为出发点,遵循“生活→感觉→表达”这样一条逐步加深、循序渐进的作文训练思路,才会使作文的教和学呈现勃勃生机,显露盎然春意。
        三、让儿童在习作中“自信十足”
        写作并不是一件严肃而单调的事,它不应成为学生的一种负担,它应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因此,作为语文老师,我们更应提倡学生自发地把作文看成是记录自己成长足迹的一件轻松快乐的事,是他们自己的内心需要。
        叶圣陶曾说:“小学生写的某一篇作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的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累。”在孩子的生活中有数不清的趣事,只要留心观察,总能从中得到取之不尽的作文题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许多学生写作,完成任务的心境大于对写作的兴趣。如何使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引导他们从“要我写”向“我要写”转变呢?
        《新课标》提出:“写作教学应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想象作文写作广度大,给了学生自由飞翔的空间。孩子是最善于想象的群体,而好的想象作文命题的设置,则可使孩子如鱼得水,充分发挥想象,纵横驰骋。  世界的一切对儿童来说是好奇的,他们对周围的世界总是充满着好奇,充满着浓郁的探究欲望。他们总会用自己明亮的双眼去观察世界,用纯真的心灵去体验生活,发现世界的神奇变化,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在孩子的眼里,一朵小花是春天的微笑,一枝爬到隔壁去的丝瓜藤是“离家出走”,小河里的一个个石头投下溅起的水花是河的“酒窝”……
        比如在习作课上设置的《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一题,对于学生写什么,几乎没有什么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大脑中存贮的表象和自己的认识一展才华。有学生写道:“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一定会给那些被人们追打的不幸的动物画上一对翅膀,让他们飞离那被人类打得伤痕累累的日子,躲避那可怕的狩猎。”还有人写道:“假如我有一只马良的神笔,我要给自己画一座很大的图书馆,让我在知识的海洋里自在地遨游”……
        所有这一切,都反映出他们美好的愿望,孩子的心灵是这样可爱、可亲又可敬!真情实感加上想象的翅膀,极大地鼓舞学生创造作文的热情。
        从兴趣入手,逐渐培养学生与自己灵魂交谈、轻松抒发自己情怀的好习惯,他们将不再认为写作是一件烦恼的事。我们常常看到:人们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时不但非常兴奋,而且全神贯注,不知疲倦,表现出惊人的耐力——这就是兴趣的魔力。一旦学生将作文当作自己的兴趣,便能从中得到一份由衷的快乐。
       “远离童年”的作文,没有了“童性”关注,没有了“童年”印记抹杀了孩子天生的“缪斯语言”,我们看到的只能是看到一张张戴着成人面罩拿腔拿调的稚嫩的脸,我们读到的,只能是成人视野观照下的另类的“成人制造”作文。苏霍姆林斯基说:“童年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时期,它不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的,而是真正的、光彩夺目的一段独特的、不可再现的生活。今天的孩子将来会成为怎么样的人,这里起决定作用的是他童年怎样度过,童年时期由谁携手带路,周围世界的哪些东西进入了他的头脑和心灵。”作为教师应该对一个人童年所负的责任----那就是珍视、守护、维持!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