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桥梁工程中沉降路基施工技术探究 高韵雅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9期   作者:高韵雅
[导读] 摘要:道路桥梁沿线较长,施工过程中常会遇到沉降段,由于该路段的性质比较特殊,会对路基路面的质量造成不利影响。
        陕西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陕西省西安市  710000
        摘要:道路桥梁沿线较长,施工过程中常会遇到沉降段,由于该路段的性质比较特殊,会对路基路面的质量造成不利影响。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应了解沉降段的形成原因,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对沉降段进行施工,从而提高工程整体质量。
        关键词: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
        引言
        在道路桥梁工程中,路桥过渡段一旦发生沉降,不仅会对工程的整体质量造成影响,而且会影响行车安全性。因此,为有效避免过渡段施工后出现沉降的现象,施工人员应对相关的施工技术加以了解和掌握,并在实际工程中合理进行应用。
        1道路桥梁工程中沉降段成因分析
        1.1结构问题
        对道路桥梁工程而言,在对桥头搭板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若沉降结构不合理会导致沉降。同时,在对桥头搭板进行施工时,如果未采用拉杆和锚栓,则极有可能造成搭板滑落,从而导致桥头凹陷,沉降段随之产生。此外,现行规范标准要求,应在道路桥梁工程的桥头搭板位置处设置具有弹性的支撑体系,而在一些工程中,弹性支撑常常被忽略,致使沉降结构存在不规范的问题。
        1.2桥头搭板的设置
        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通常利用桥头搭板的方法,增强连续性,并且能够减少由于桥端连接不良带来的影响,对于整个工程的施工有着重要的作用。搭板是刚性结构层过渡到柔性结构层的重要过渡结构,搭板底部设置层尤为重要,在保证搭板底层的回填密实度前提下,但是在搭板常常会受到一些干扰问题,使路基出现沉降。经过调查分析发现,主要缘由为桥头搭板在长时间的雨水气候条件下,逐渐被渗透,使填料减少甚至丢失,导致搭板脱空,从而引发路基沉降的问题。为此,搭板的底层可以铺设水泥稳定碎石层封面,两侧设置过滤层保证水土不予流失。因而,对于道路桥梁工程中桥头搭板的设置需要谨慎对待,运用有效的措施减少不利影响。
        1.3土层过于松散
        桥头搭板是道路桥梁工程中的重要工序之一,在对该工序进行施工的过程中,若因疏忽大意,未对桥头路堤两侧进行压实处理,则会使回填土层较为松散,进而形成沉降段。回填地基的填筑材料中如果含有黏土,加之此类土质的柔性比较强,与桥台部位的土体结合后,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很容易引起桥台沉降变形。采用含有黏土的填筑材料进行回填时,如果压实度不达标,在车辆荷载的作用下,会出现沉降现象。
        1.4压实度不满足标准
        压实度主要是出现在道路桥梁工程中填土这一过程,决定着整个施工的压实度,也是公认难度最高的过程,并且操作相对复杂。特别是台后回填,必须使用透水性密实材料分层碾压填筑,分层厚度不大于20cm,采用小型机具加水密法进行夯实。除了考虑施工过程的压实度要求,还要考虑工后压实度继续增加的问题。
        2道路桥梁工程中沉降段施工技术
        2.1沉降段处理技术
        2.1.1优选填料
        填料与沉降段的处理效果密切相关。为此,在道路桥梁工程中,对沉降段进行处理时应优选填料。一方面,要保证所选的填料与设计要求相符,另一方面还要确保填料的质量合格。依据现行规范标准的规定要求,用于沉降段填筑的材料中,黏土的含量不得超过2%,针片状及松软碎石的含量也不得超标,前者应控制在20%以内,后者则应控制在10%以内。
        2.1.2排水措施
        由于水对沉降段的影响较为严重。故此,必须在道路桥梁沉降段处理前,做好排水措施。以施工现场的实际条件为依托,选取最为适宜的排水设施进行施工,通过排水设施的修建,防止积水产生的不利影响。

具体的施工技术要点如下:将沉降段作为中心,在其两侧开挖排水沟槽,确保沟槽的宽度和深度满足排水需要,建议宽度不低于25cm,深度不低于35cm,挖好的排水沟槽应与路基排水系统进行有效衔接,使积水全部排入集水坑内,再以水泵进行抽排。此外,应在台背与填料间增设防水层,减轻水体对填料的影响。
        2.2基坑回填与沉降观测
        2.2.1回填
        在本工程中,对沉降路段进行正式施工前,应根据施工范围进行现场测量放样,并对施工范围内的原地面进行压实,如果原地面存在松散层,则可通过换填的方法进行处理。当基底平整后,可使用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以强度等级为C15的混凝土对桥台台背及横向结构物基坑进行回填,回填前将坑内的松散土体全部清除。
        2.2.1沉降观测
        基坑回填完毕后,由专业的测量人员用数字式全站仪进行施工放样,准确测放出沉降观测桩的位置。随后根据规范要求,对观测桩进行埋设。同时,测量人员还应测出地面标高,据此对路桥过渡段的尺寸进行计算,并在现场用石灰撒布填筑范围。本工程中,沉降观测采用的是二等水准测量,精度不低于±1.0mm。具体的观测要点如下:以路基面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降作为观测重点,观测时间应不少于180d;每个观测断面内的观测桩数量应不少于3个;沉降观测采用电子水准仪,应确保测量精度不低于1.0mm;当施工现场的环境发生改变,或观测数据出现异常时,应及时进行沉降观测。
        2.3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当道路桥梁工程的设计图纸绘制完毕后,组织相关人员对图纸进行会审,从中找出缺陷和不足,加以改进和完善。在此基础上,对参与施工的人员进行全面技术交底,使他们明确质量标准,确保沉降段的施工质量。在桥台软土地基的处理中,可依托设计图纸,对施工现场的土质情况进行研究,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可行的处治方案,从而提升桥台软土地基的承载力,使其满足施工要求。在各种软土地基处理方法中,水泥粉喷桩的效果较好,施工过程简单,质量易于控制,经过处理后的软土层承载力可以得到大幅提升。
        在沉降段施工中,技术交底应针对细节进行。如桥台搭板施工中应严格控制伸缩缝的宽度,保证伸缩缝顺直。同时,桥头伸缩缝的质量不合格也会引起渗漏问题,随着雨水的渗入,地基会逐步软化,进而引起不均匀沉降。所以在技术交底时,要明确操作规程和标准,确保处理到位,避免沉降问题的发生。
        2.4合理设计搭板桥头坡度
        对于路桥过渡段存在桥头跳车的问题,设计者在对路基路面进行设计时,通过对桥头搭板的设置来解决问题,保证搭板的标高和桥台连接点的高度保持一致,而在路面的另一边,路面的高度应高于搭板,这样就可以形成反向坡,坡度易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进而实现完整施工,防范路桥桥头出现跳车现象。
        2.5提高路基路面结构质量
        为使道路桥梁工程中沉降段整体质量得到保障,应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路基路面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以此来达到增强结构质量的目的。对于沉降段的路基路面而言,结构设计对质量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大。因此,对设计进行优化显得尤为必要。可将沉降段的性质作为路基路面结构优化设计的主要参考依据,确保设计结果与沉降段的情况相符,故此,除应对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全面分析外,还应对施工现场进行实地勘察,以此为沉降段路基路面结构设计提供依据。此外,设计过程中需充分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并给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从而为施工质量提供保障。
        结语
        综上所述,在道路桥梁工程中,沉降段施工是一项较为复杂且系统的工作,所以应采取有效的施工技术措施,只有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确保沉降段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刘伟.浅谈当前我国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的结构设计办法[J].四川水泥.2016,(07).
        [2]王杰.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处治技术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体系.2009 (19).
        [3]朱邦辉.道路桥梁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实践分析[J].地产,2019(12):178-180.
        [4]赵立伟.道路桥梁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应用实践[J].绿色环保建材,2019(12):154-1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3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