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视角下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2期   作者:吴孔路1 李肖锋2
[导读] 摘要:现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乡村逐渐合村并镇,营造适合农民生活的环境是乡村建设的重要一环。
        1杭州青禾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浙江省杭州市  310000
        2泛华建设集团浙江分公司  浙江省杭州市  310000
        摘要:现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乡村逐渐合村并镇,营造适合农民生活的环境是乡村建设的重要一环。文化是一个地区人类生活要素形态的统称,包含历史、生活方式、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等,涉及农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基于此,对乡村景观规划进行分析和研究,从乡村文化的角度深入研究,多层次、多方面对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进行阐述,提出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文化视角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
        引言
        村景观审美价值浓郁,是城镇规划中极富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就该领域而言,有关乡村景观规划的研究少之又少,而且仅有的少量研究过于偏向规划的功能性、实用性,不关注文化地理、景观生态及人地关系,因此,有必要从文化地理视角出发,探索乡村景观规划的新思路、新方法。
        1村文化和乡村景观概述
        1.1乡村文化
        乡村文化是指居住在农村的居民在生产和生活中逐步形成稳定的社会活动和思想体系。乡村文化主要包括农村居民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主要是指居民在社会生活中的造物活动,体现着居民对于物质的显性需求。精神文化是指居民在社会活动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意识形态,体现了居民的道德体系、艺术意识、价值取向等,是一个乡村的灵魂。行为文化是指居民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行为,体现着乡村的精神风貌。乡村行为文化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参与性,能够让人感受不同的乡村习俗和礼仪。制度文化是指乡村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有序的规范体系,民族、地域不同,呈现出不同的文化样式。
        1.2乡村景观
        乡村景观泛指城市区域之外的形成群落聚集的景观区域。总体而言,乡村景观是人为景观与自然景观的结合体,涉及经济、社会、自然、人文,是乡村群落自然环境、生活、生产的组成部分。乡村景观的规划是一个良性、健康的规划过程,规划设计要扎根“本土”,落地于区域性居民的生活习惯、生产方式和风俗习惯等,不以普遍性思维规划地域性景观设计。乡村景观具有深厚的地域性文化特点和深厚的历史文脉,承载着区域居民的记忆和审美。乡村景观规划不应该全面否定传统或在现有的方法和框架下进行设计,而是应该以发展的眼光、批判的思想,从整体出发,协调各种不同的因素,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统一体。
        2基于文化的乡村景观设计策略
        2.1然与文化的平衡
        自然与文化的平衡是乡村景观建设与发展的核心,不可偏颇。离开乡村自然的乡村文化没有传承,离开乡村文化的乡村自然没有生命力,二者的平衡恰恰是乡村景观建设与发展的不竭动力。乡村多样的自然基底及生态环境是乡村文化蕴育的源泉,寻求自然与文化的平衡,首先要保证乡村自然及生态的完整,以毁坏自然为代价的所谓“现代文明”的建立是错误的、没有根基的,因此对乡村自然生态的保护尤为重要。乡村习俗等地域文化是人们与乡村自然相互作用下逐渐形成的,多样的习俗体现了人与不同自然环境的关系,是乡村景观的灵魂,具有特定性。文化源于自然,乡村建设要结合不同乡村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找到地域文化与自然生态的平衡点,使乡村景观的自然属性与人文属性都完美地体现出来。


        2.2微观层面的乡村景观规划
        对于微观层面的乡村景观规划,主要面向的是乡村景观元素,诸如石头、水、动植物、建筑形态、色彩、线条等,其取自于乡村特定的景观素材,记录着乡村世世代代生活与生产的点滴,因此,在规划中需依循节奏、功能、艺术的规律进行巧妙组合、搭配。如玉米、小麦、水稻等,在不同季节呈现出不同的景观:秋季小麦金灿灿一片,叙述着收获的喜悦;稻田则呈现一派江南水乡之效;果树花期之时花海一片,果实孕育时更增添浪漫气息。还有些特殊形态的蔬菜、瓜果也可作为景观观赏,其是乡村景观的一大特色。如同里古镇,其处于五湖环抱之中,镇内街巷逶迤、河道纵横,镇外四面环水,以“一园、两堂、三桥”闻名于世,采用了多种主题景观元素相组合的方法,小园林联通水系、桥梁,其与对景、障景的组合形成了一种无形的联系,使人流连于各类景观间,观赏不同元素组合而成的多样化“动观”效果。
        2.3营造乡村特有的景观文化
        乡村的农耕文化是乡村景观文化的一大特色,现代城市文明的发展让传统的乡村农耕文化显得更加珍贵,也让乡村的自然感觉更加浓厚,让城市人通过农耕文化更好的了解农村,感受当地的景观文化。比如乡村的小河、水车、麦场以及石头碾等都是乡村景观文化的重要点缀。乡村的服饰文化和饮食文化是体现乡村景观文化的重要体现,乡村服饰和饮食文化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村民的道德规范具有重要的联系。乡村纯朴的服饰与城市的灯红酒绿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同时也更能体现出乡村的文化风貌,让城市人感受到与城市不一样的文化气息,在加上乡村一些少数民族服饰色彩绚丽,也让乡村服饰文化摆脱了以往单一的印象,与乡村的自然风光相呼应,形成一道优美的风景线。乡村的饮食文化同样体现了乡村的特色文化,绿色有机农家小菜以及纯天然无污染的农作物和水果等即是乡村饮食文化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满足了城市人对于绿色食品的追求,体现了乡村崇尚自然、返璞归真的精神风貌。乡村的农耕、服饰和饮食等是乡村景观的代表,同时也体现了乡村景观文化的特色,在设计乡村景观文化时一定要注意对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保留。
        2.4农业生产性文化景观的营造
        生产性文化景观的设计注重场所肌理的延续、农业生产的体验、田园风光的借景,彰显独特的地域特色。生产性文化景观设计应注重以下两个原则。1)满足观赏性原则。生产性景观设计应以农业生产为主体,以满足观赏性为基础,涉及空间、色彩、肌理、形态等方面,比如不同作物的色彩美感、高低错落的梯田层次,一望无际的浩瀚农田。农业生产场所一般具有人工干预性较强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区块化特征,生产性文化景观的设计可以合理利用这一特点,采用重复、特异、渐变等设计手法,合理进行区块化设计,满足生产的功能性需求以及观赏性需求,使参观者能够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多角度感受区域性生产性文化景观。2)保证经济性原则。生产性景观设计应满足基本的农业生产,所有的观赏性设计都不能脱离这一原则独立存在。观赏性设计只是提高农业生产的附加价值,生产性景观设计应始终围绕着农业经营活动、农耕传统文化,解决农业生产低效率的问题,将传统的农业生产结合现代农业技术,提高生产效益。只有充分提高生产效益,才能保证农业生产文化景观的可持续性和完整性。
        结语
        文化因地域的不同体现出差异个性,但也根植于华夏文明而产生共性,决定了乡村景观共同的设计愿景。保护、传承、创新、发展是地域文化视角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一般思路,在传统地域文化与人文景观不断丧失的今天,以文化为引领,以政策为支撑,从宏观、中观、微观不同规划设计层面进行把控,才能延续乡村景观秩序,实现乡村景观振兴。
        参考文献:
        [1]刘滨谊,王云才.论中国乡村景观评价的理论基础与指标体系[J].中国园林,2018,18(5):77-80.
        [2]张晋石.乡村景观对西方现代风景园林的影响及启示[J].中国园林,2019,25(2):83-89.
        [3]陈白颖.城市地域文化对外传播的话语策略研究———以杭州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9,27(5):23-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