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路径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9期   作者:高润
[导读] 摘要:新时代新农村的繁荣发展,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富裕,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同样重要。
        山西省运城河津市农业农村局  山西运城  043300
        摘要:新时代新农村的繁荣发展,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富裕,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同样重要。农村群众的精神面貌和文化素质的提高,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起到至关重要的推进作用。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当前依旧面临着严峻的形势,相关部门和广大农村文化工作人员还应理清思路,总结经验,充分认识到当前问题的存在,开拓进取,改进措施,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提高农村文化服务水平,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关键词:农村公共文化;乡村振兴;战略服务;建设路径
        1乡村振兴战略下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现实意义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乡差距不断加大,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等吸引着广大农村青壮年,追求丰富的物质生活成为现代人的价值理念。在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下,农村空心化问题突出,在物质方面,中青年的流失,导致农村人口结构以儿童和老年人为主,农村产业发展滞后;在精神方面,缺乏正确价值观的指引,农村人口公共文化活动不足,精神消费贫瘠,主要的娱乐活动还是以打牌、看电视和跳广场舞为主,不利于乡村的长期发展振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于“三农”问题产生了高度的重视,并首次提出乡村振兴的宏大愿景,其中对于乡风文明的建设和发展也提出了高层次的要求,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应该坚持文化先行,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可以对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选择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开展,可以把隐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入其中,再配合国家对于农村产业发展的优惠新政策,可以吸引在外打工的有为青年们返乡创业,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走一条绿色健康的产业发展道路,实现新农村产业兴旺。在重利轻义价值观的引导下,农村乱倒垃圾、环境污染的现象普遍发生,宣扬农村公共文化,可以培养广大村民的生态环境自觉,建设生态宜居家园。此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站的普及,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完善以及公共文化活动的开展,可以鼓励吸引广大村民积极参与,重新唤起邻里之间友善互助,乡亲和睦的乡风,构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下的乡风文明和村规民约,同时有利于培养村民自我管理、主动参与的主人翁意识,实现治理有效的要求。在达到以上四个要求的情况下,农村的生活富裕这个要求也就可以实现了,生活富裕不仅仅指的是物质上的富裕,也应该包括村民精神上的富裕和满足。因此,要想实现乡村振兴,需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在公共文化的影响下,从内向外激发发展动力,实现乡村新面貌。
        2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现状分析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不匹配。农村公共文化供给包括设施供给和活动供给,从设施供给来看,一方面,不同的经济地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配置是不一样的,由于地方基层政府财力有限,所建设的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的规模是不一样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们对于公共文化设施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但由于经济限制并未能满足他们的需求,这就需要发动多方力量来筹集文化发展资金,建设配置比较齐全的农村文化服务中心。另一方面,我国地方治理存在着“晋升锦标赛治理模式”,因此基层政府领导在目标管理责任制的考核机制下,为了完成上级对下级可量化的考核指标,存在着“重经济发展,轻文化建设”的思想。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建成后,采买的书籍、电子音像制品更新慢,而且种类与农民们的实际生活需要不匹配,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农村文化活动中心建成后,后期的运营和管理不健全,导致场所沦为摆设,并未能真正为农民服务。

从活动供给来看,主要集中于送文艺演出、送电影下乡活动,文艺演出活动部分存在着低俗表演,得不到农民的认可,不能很好的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放映的影片明显老化,总体上呈现着文化活动供给形式不足、场数少、难以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村民们在闲暇时间的文娱活动还是以打牌、看电视、上网为主,开展的活动文化层次较低,难以吸引农民共同投入到公共文化活动中,缺乏精品有价值的文化活动来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
        3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路径
        3.1展开深入调查
        明确对象群体之后,需要对对象群体展开深入调查和评估。深入调查有利于进一步明确调查对象的需求,这样有利于提供有针对性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深入调查不是“走马观花”,不是“蜻蜓点水”,而是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展开全面、细致的调查。针对农村及居民展开深入调查,可以通过走村上户调查,以及深入群众,与群众建立良好的关系、与群众同吃同住等方式开展深入的调查。也可以通过深度访谈、焦点座谈等形式展开深入调查。要做到充分了解对象群体的需求,需要投入相应的时间,需要深入对象群体所处的环境,同时工作人员也需要明白自身的角色定位,并与对象群体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这样有利于准确了解对象群体的需求。
        3.2明确对象群体
        以需求为导向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首先需要明确对象群体。当前农村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大部分农村劳动力流入到城市,以致于农村出现“空心村”的局面,留下的主要是老人、儿童及妇女。所以,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需要进一步了解农村居民的整体情况,特别是当前农村居民人群的构成,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明确对象群体,并对对象群体进行分类。要明确对象群体,一是通过查阅户籍以及走访等形式,了解当前农村的具体人口,以及常住人口的规模、特点;二是对人口进行初步分类,比如说按照年龄将人群分为青少年、中年、老年等,同时也可以根据性别进行分类。这种分类有利于明确对象群体的特点,有利于有针对性的设计并提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
        3.3设计针对性服务
        在评估了农村居民对公共文化的具体需求之后,接下来是根据需求设计有针对性的服务。这些针对性的服务是根据农村居民的具体需求而来,兼顾其规范性需求和感觉性需求。设计针对性的服务,首先需要明确需求的提供者,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者有很多主体,最主要的主体是政府,同时也包括市场、社会组织以及村集体等。在需求提供过程中,要注重推动政府、市场、社会组织以及村集体等力量的相互合作。其次,设计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需要能够让农村居民能够方便参与,也即农民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很方便的接触到公共文化服务。再次,在设计针对性的服务时,要注重培育农村居民的自觉意识和创造能力,比如说积极宣传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以及推动农村民间文化组织的建立,根据乡村地域特色以及历史文化特点,合理发掘乡村文化资源,打造乡村文化品牌。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蓬勃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快速提高,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尤其在农村,由于群众文化基础薄弱,思想文化素质不高,相应的基础设施不到位,导致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高,与城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相比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相关部门应加大举措,狠抓落实,通过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程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多元供给系统的构建:以江苏省为例[J].编辑之友,2018(9):16-22,42.
        [2]陈建.乡村振兴中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性失灵问题[J].图书馆论坛,2019,39(07):42-49.
        [3]吴晓燕,赵普兵.回归与重塑:乡村振兴中的乡贤参与[J].理论探讨,2019(4):158-164.
        [4]廖晓明,徐海晴.新时代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问题探析[J].长白学刊,2019(1):149-1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