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成本控制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3期   作者:郭娴
[导读] 摘要: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以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为主要体系的建筑体系因具备高效、环保特性,逐渐得到了业内人士的喜爱与青睐。
        成都城投远大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以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为主要体系的建筑体系因具备高效、环保特性,逐渐得到了业内人士的喜爱与青睐。预制装配式建筑与传统的现浇建筑相比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据相关资料显示,在整个建筑行业领域中,预制装配式建筑所占的比重还不及1/10,这也说明装配式建筑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瓶颈与阻碍。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成本控制;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引言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就业作出巨大贡献,但传统的粗放式建造方式已不适应建筑业高质量的发展。近几年国家大力提倡装配式建筑并出台大量支持政策,例如2016年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然而我国的装配式建造方式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由于生产、运输以及安装等关键环节的规范标准不健全,导致建造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成本管理也急需加强。
        一、装配式建筑的概念
        所谓的装配式建筑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方法,并且在城市化趋势下快速发展并普及,其特征是在建筑过程中采用了“流水线”式的流程,“积木型”的建筑结构,主要将工厂装配线上制造的主要零件(如墙,梁,柱,楼板等)运输到施工现场,最后使用灌浆锚栓后浇铸件,再通过具体的连接方案成为建筑产品。这些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的建筑建造方式,使得装配式建筑具备了很多的优点。特别是与现有的普通施工方式来比较,这种建筑方式更加快捷且能保证更好的质量,并尽可能多地使用机械来完成一些工作,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并使用了更加科学的建筑模型。先进又快捷的施工方法也有效地提高了建筑效率和质量,最终实现了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的标准化,具有高度的工业化和信息化的特点,使其在建筑行业中依靠自己的优势和独创性不断发展,更好地满足的现代施工的基本需求。
        二、国内装配式建筑业发展现状
        装配式建筑是指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内装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的主要部分采用预制部品、部件集成的建筑。国内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是1950年从苏联等国家学习引入工业化建造方式开始的,发展至今经历了五个阶段:发展初期(1950~1978年)、发展起伏期(1978~1998年)、发展提升期(1999~2010年)、快速发展期(2011~2015年)、全面发展期(2015年至今),其间受当时技术、工艺的影响,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曾经历了一段停滞甚至倒退的时期。2015年开始,我国以推广装配式建筑为重点,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装配式建筑进入全面发展期。目前,全国已有30多个省市出台了装配式建筑指导意见和相关配套措施,地方政府纷纷对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出明确要求,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开始参与到装配式建筑的建设中。在各方共同推动下,全国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快速增长。
        三、装配式建筑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3.1设计单位的原因
        装配式建筑发展对设计单位、设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统筹、统领全过程。现阶段施工图设计多从宏观上考虑,仅为概念性设计,无法依据施工要求和构配件的生产状况来具体展开设计,未充分考虑装配式建筑后期拆分的各项因素,更有甚者很多工程都是在施工图完成后才进行预制构件的设计、拆分。现阶段,国内行业中构件拆分工作与施工图设计无统一标准,模数化、标准化、通用化等设计理念仅体现在施工图设计阶段,构建拆分工作量繁重,既要考虑结构本身,又要兼顾其他各专业及节点接缝等,技术难度高,能够从事拆分工作且技术成熟的设计单位不多,导致拆分构件的深化设计工作费用较高。


        3.2预制构件制作、存放和运输影响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在前期构件预制时,设计单位、预制工厂、施工单位等相关参与主体协同工作很有必要,目前实践中由于协同不够造成预制构件品种过多,导致模具规格多、周转次数少,预埋件缺失,预制构件制作与安装不匹配等现象时有发生;因预制工人专业素质薄弱,加之技术交底不到位造成图纸看不懂,看不透,导致预埋位置、钢筋下料、出筋方向、砼强度等级错误等问题发生,以致返修或直接报废。因存放场地利用率低,周转率低,存放过程混杂、支垫错误、多次转运,导致人工成本及修补费用增加。运输前存放场地无相应信息化手段,发货顺序混乱,忙乱装车,吊运过程发生构件碰撞、吊具使用不当,造成人工成本及构件裂缝返修成本增加。关于运输,现阶段我国预制构件运输体系不够完善,运输设备受限较多,甚至有预制工厂分布不均等原因,造成运输效率低、运输成本高。
        四、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的优化策略
        4.1运用BIM技术控制施工成本
        BIM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满足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良性开展目标,还能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和资金统筹提供有力支持,同时落实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细节开销管理,减少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成本费用消耗量,使得装配式建筑施工成本和利润占比达到合理状态,以此保障装配式建筑建设单位经济效益。而且应用BIM技术对装配式建筑施工进行成本管理时需要考虑事前事中成本控制、成本数据及时更新和减少工期成本这三个方面。从而就应保证这三个方面的关联性和契合度,以此强化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成本控制和有关部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效果。将项目成本管理与装配式建筑施工经济管控结合到一起,发挥BIM技术现实作用,使得装配式建筑施工单位经济效益得到有效保障。
        4.2优化施工技术
        相对政策而言,标准的惯性较大,不易修改,影响范围更大,影响时间更长。解决现行装配式标准中与装配式项目实施过程中不适宜的无效成本规定。标准空缺或标准过高,导致项目采用高级标准增加无效成本,如低烈度、低层数地区结构连接方式。技术不成熟是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重大阻力之一,短时间技术问题导致的装配式建筑增量成本难以明显降低。技术难点问题主要集中在结构连接、节点连接、叠合板出筋等问题。甲方推动技术进步,扫清技术障碍,加强技术环节成本的量化,连同政府鼓励科研机构技术创新,是降低技术增量成本的关键。
        4.3积极推广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
        装配式施工项目的施工方案必须要有严格的制定标准,要有一个完整的体系,有必要加强施工建设中的监督力度,保证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在此基础上,积极推广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应用。例如,可以优先考虑公共建筑,让该区域人们看到装配式建筑的普及,或者优先建设政府拥有的经济适用房,办公楼,学校,医院等。要保证这些装配置建筑试点项目的严格质量控制,以确保示范项目可以完美地呈现出装配式建筑的特点,可以作为典范驱动整个行业的发展,从而促进了装配式建筑体系的形成。凭借其成熟的技术和较高的性能成本,在有效的积极推广下,一定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普及。
        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得出:只有充分考虑工程造价及相关成本因素,才能促进装配式建筑在建筑行业领域中的应用及推广。在此背景下,相关人员需要合理控制和降低工程造价,改善与改变工程造价高昂的现象,促进装配式建筑的不断发展,努力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伍国华.装配式建筑成本影响因素分析及控制对策研究[D].广西大学,2020.
        [2]陈莹.浅析装配式建筑成本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J].山西农经,2020(05):147-149.
        [3]李德明.装配式建筑构件成本控制关键因素与优化对策[D].福建工程学院,2019.
        [4]凡稳.装配式建筑成本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20.
        [5]孙国林.装配式建筑成本控制关键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大学,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