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会计理论与实务教学高效衔接对会计人才培养的途径 探析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1月第2期   作者:李文鹏 黄德妍
[导读] 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是相辅相承、相互促进的关系,
        李文鹏 黄德妍
        广州应用科技学院(原广州大学松田学院) 广州软件学院

        摘要: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是相辅相承、相互促进的关系,在会计人才培养中是同等重要、缺一不可的。可是,由于种种原因,高校会计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理论教学,轻实务教学的现象。本文剖析了这种教学现象产生的原因、危害和解决途径,以更好的培养会计人才。
        关键词:会计理论;会计实务;衔接;人才培养

一、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关系
1、会计实务以会计理论为基础和指导
        会计理论来源于会计实务,经过系统的提炼,会计理论在定位上高于会计实务,指导着会计实务的开展。学习会计理论中的概念定义、作账方法、分录编制、财务报告生成等内容,才可以在会计实务中处理财务事项,解决财务问题,达成财务目标。如果没有会计理论,就不会形成统一的会计规范,阻碍社会统一的会计认知,使得会计丧失最重要的反映、统计、汇总、分析和报告功能,会计实务也就不得存在了。
2、会计理论来源于会计实务,并随会计实务发展而发展
        会计理论的产生源于经济事务中对于会计实务的需要而产生,也随着会计实务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并最终形成会计体系、系统和理论。没有会计实务,会计理论也只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互联网的发展,会计实务推动着会计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如上市公司财务披露的需要,推动会计理论形成规范而统一的财务报告格式规范。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更是冲击了原有会计理论相关概念、规范和计账方式,推动着会计理论的升华。

二、当前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1、会计理论课程与会计实务课程脱节
        受传统理论教学体系的影响,有的高校未能将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教学紧密结合,存在教学与实践两张皮的现象。仍然遵循基础会计、中级会计、高级会计的理论教学模式,甚至在理论教学完成后,再进行实践教学。甚至将理论教学排在前,将实践教学完全放在第三或第四学期。如果存在师资问题,更是可能临时调整教学计划,加剧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教学的脱节。这样培养出来的会计专业学生,既不能从实务中获取经验和感性知识弥补理论教学的不足,也不能快速将理论教学中学到的知识应用于会计实际,反哺理论教学,在初学阶段可能会觉得会计晦涩难懂。
2、高校教师缺乏会计实务经验
        现在高校会计教师的来源主要是会计专业的硕士或博士毕业生。他们从学校毕业后,很少参加过社会中的会计实践和社会工作,导致理论知识很丰富,但是会计实务知识比较缺乏,缺少“学校”——“社会”——“学校”的历炼,只是完成了从一个学校的学生到另一个学校的教师的转换。再加上现在要求高校教师必须要有教师资格证和专业技术职称,才可进行授课,这也导致了具有丰富会计实务知识的会计从业人员不能走入高校,担任教师。这样,具有丰富会计实务知识的人不能担任高校教师,高校教师具有丰富的会计理论知识,却往往缺乏鲜活的会计实务知识,如此模式下会计实务教学往往会脱离社会上的会计实务,造成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的脱节。
3、高校往往更加重视会计理论的教学
        长期以来,学界一般将会计系统分为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理论研究工作主要放在高校和研究机构,实务主要是企事业单位操作。高校从研究惯性、师资力量、师资特点等方面出发,往往更加重视会计理论的研究、提炼、总结和教学,对于会计实务,一方面没有像企业那么繁杂的业务环境和客观需要,另一方面自身的教师也大多是研究理论出身,对于会计实务也实操不多。

所以高校会不自觉地将会计理论教学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不同程度地忽视会计实务教学。
4、现有会计激励体系,会刺激高校和学生偏重会计理论教学
        会计专业的学生,如果想要毕业后拥有广阔的就业前景,除了拿到毕业证以外,还需要考取各种会计资格证书。如果能考取高级会计师或才注册会计师,就如同鱼跃龙门,获取丰厚的报酬。而考取这些会计资格证书,拥有会计实务经验固然更好,但显然会计理论的教学和学习才是成功的关键。这样,从现实出发,高校为了赢得好名声,培养更多的优秀学生,会加大会计理论教学;学生们为了获取就业的“金名片”,也愿意多接受会计理论教学,在自习中也会偏重于会计理论的学习,变相地忽视会计实务的学习。

二、会计理论教学和会计实务教学的脱节的危害
1、培养“眼高手低”的学生,增加就业单位的培养成本
        现有重理论教学、轻实务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很难培养具有熟练实际操作能力的专业高素质会计人员。会计工作的实践性非常强,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务知识紧密结合,这样才能适应岗位需要,缩短就业单位的培训时间,尽快成长为业务骨干。
2、理论与实际相脱节,无从创新或者创而无用
        高校教师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忙于争课题,发论文,凑课时,评职称。而高校课题、论文大都与会计理论相关,与会计实务关系不大。这也造成了通过课题、论文、专著形式产生的创新实际价值不高,要么是脱离会计实务的所谓“创新”,要么是缺乏指导意义的“理论”,闭门造车的理论注定价值有限。

三、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高效衔接的途径
1、合理安排会计理论课程和会计实务课程
        不再采取先理论后实务的旧有教学模式,因为初学者在没有实务教学的情况下,非常容易被空洞的会计理论迷惑,无从培养严密的会计思维。应该从大学一年级的第一个学期就开设会计实务课程,使得会计理论课程与会计实务课程紧密结合,做到同步进行,相辅相成,这样才可以使生动的会计实务弥补空洞的理论,用会计理论的原则和原理指导会计实务的操作。同时在会计实务教学中,多剖析现实的会计案例,结合校企合作,使在校学生提前走进企业,了解会计,熟悉会计,认识会计,从而培养对于会计专业的热爱。
2、树立高质量校企合作模式,寓学于实践
        通过引导学生走进企业,通过实地调研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会计理论在现实中的使用。亲手操作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亲手处理会计凭证,收集各种原始凭证,了解不同企业、不同行业主营业务和成本、收入等的差异。如此才能推动会计理论教学和会计实务教学相结合,培养更优秀的专业会计人才。
3、优化会计教学团队,广泛吸收人才
        切实采取办法,针对现有高校教师队伍基本没有企业会计工作经验,对会计实务工作不是非常了解的现实,广开渠道,聘请具有丰富企业会计工作经验的人员,担任专兼职教师或特聘教授,利用他们丰富教师团队的会计实务知识,通过授课和讲座的形式,提升会计实务课程的含金量,将会计实务中的经验、教训介绍给教师和学生,提高理论教学和实务教学的结合程度。
4、创新会计考试的形式,同时考察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
        如在基础会计、成本会计等理论教学课程考试中,加入会计实务的内容。在会计实务课程考试中,要求学生写出某项会计操作所蕴含的会计理论依据。这样,既可以完成课程考察,又可以督促学生兼顾理论学习和实务实操。

参考文献:
【1】张玉英,会计教育目标和人才培养路径选择【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2):159-160
【2】于玉林。会计实验教学的新进程——会计实验创新教育的再探讨【J】.会计之友,2011,(2):117-120.
【3】傅钊.会计理论与实务教学的相互渗透探究实践【J】.财会学习,2019(15):205-2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