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杰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712046
摘要:随着互联网科技的深入发展和国内金融业准入许可的逐渐放开,金融业态出现了明显改变,互联网金融成为金融服务的主流趋势。一方面,互联网企业依靠自身的信息资源与技术优势,主动开展金融业务;另一方面,国内金融机构也投入大量资源组建自有互联网数据信息平台,为客户提供线上金融服务。在此背景下,传统供应链金融已经难以提供满足客户现实需求的金融服务。传统供应链金融是由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与资信良好的大企业达成协议,将与其上下游企业相关的整个生产销售链条整合起来,让参与供应链的成员获得高于市场水准的金融支持,为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提供了新思路,也进一步扩大了金融机构的客户范围。但在这种模式下,金融机构开展信贷业务时更多的是通过核心企业对融资企业信息进行审核,也就是通过间接授信发放贷款,增加了贷款业务的成本;同时,由于核心企业没有专业的金融服务及风险控制团队,无法充分利用供应链中的生贸易信息,限制了供应链金融体系的发展。基于此,本篇文章对金融工程在供应链风险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金融工程;供应链;风险管理;应用策略
引言
供应链金融是依托真实的业务往来而展开的金融活动,不仅可以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还可以提高资金周转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优化资源分配方式。完善的供应链可以促进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供应链风险与金融工程反过来优化供应链,并保证供应链的稳定运行,二者相辅相成,供应链金融是未来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助力。
1供应链金融与传统金融模式的区别
供应链金融与传统融资模式具有较大差异,供应链金融是以产业链为基础,按照产业供应链整体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针对供应链参与者开展的金融活动。供应链金融借助并依赖于产业供应链的发展,在不断实现金融增值的同时,促进产业供应链的持续优化,实现各参与主体的可持续发展。供应链金融和传统融资模式的区别在于下列几个方面。
1.1服务对象
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大型企业或发展潜力优良的新兴企业为金融融资主要服务对象,供应链金融则将产业链核心企业、中心企业等作为服务对象,依据中小企业在整体产业供应链中的地位与交易往来情况进行考察。由此得知,产业供应链是供应链金融的核心。
1.2风险程度
传统融资模式的风险较高,要求金融机构深入开展风险防范工作,这样就需要将较多的人力与时间资源投入进来,且风险评估成本显著提高。同时,金融机构在风险防范工作中,主要手段为调查融资企业的资质状况,导致风险识别防范的全面性得不到保证。而供应链金融则依靠供应链信用来完成,金融机构不仅可以更加高效地管控融资风险,还能够扩大自身利益。
2存在的问题
2.1风控体系不够完善
由于各种风险因素的存在,对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的扩大造成不利影响,金融机构参与的积极性不足。因此,要通过财务风险控制机制的科学构建,加快供应链金融市场整体发展步伐。调查发现,目前很多金融机构虽然将供应链金融模式构建起来,但信用评价体系却没有得到专门设立,服务平台不具备较高的专业化程度,未能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开展专业化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活动。而且,因为对供应链核心企业和物流业的监督控制不足,导致有诸多安全风险的出现,对供应链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造成严重阻碍作用。
2.2高度依赖核心企业信用溢出效应
传统供应链金融的开展主要是以核心企业为中心,加上工作人员等引起的操作风险,使得供应链金融融资业务的授信依据很容易由真实商品交易歪曲为核心企业资信。但是,在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核心企业自身的资信能力也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3金融工程在供应链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3.1推进智慧化信用建设,优化供应链金融生态信用管理系统
(1)完善供应链金融生态信用评估体系。一方面,通过选取企业的经营状况、业务水平、创新能力、盈利状况、行业前景等多项指标进行企业信用评级,充分了解公司的资产情况和偿付能力,刻画精准的企业信用形象,从而确定合理的企业信用等级和授信额度,降低授信不良率,防范供应链金融财务风险;另一方面,实现信用评价场景化,真实、准确地反映主体在业务场景中的位置和状态,关注借贷方与相关主体形成的网络状态(网络紧密程度、网络关系结构及影响程度等)和业务开展状态(交易集中度、合作持续度等),从而充分把握企业在供应链群体中的地位和偿债能力,有效控制信用风险。(2)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控制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利用区块链等先进金融科技手段,实现交易凭证的数字化和自由拆分,增加交易票据流通性,从而提高企业信用穿透能力,核心企业的强信用可以逐层传递至供应链尾端,降低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门槛,破解优质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提升供应链整体竞争力。同时现代信息通讯技术应用可以实现多方信息资源的有效聚合,了解企业间真实业务关系和运营状况,动态反映企业的信用状况,为各关联方提供合理有效的信用信息。
3.2强化供应链金融监管力度,建立三维一体的协同监管机制
(1)政府引导监管机制。从国家层面出发,政府积极引导组织制定供应链金融发展规划与指导意见,并融合金融、产业、信息技术等行业规划,带动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主体的发展规划,共同推动供应链金融健康持续发展。同时,国家在财税政策、金融政策以及产业规划政策提供配套的优惠支持,对重点产业和行业领域给予一定的风险补偿,从而提高参与主体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积极性。(3)社会监督监管机制。充分发挥网络媒体和社会公众的舆论监督力量,一方面网络、报纸、电视等公共媒体多层次、多渠道关注供应链金融主体合规情况和履责状况,对违反制度规范以及违背社会道义行为进行曝光和谴责;另一方面,强化社会公众参与管理意识,建立社会公众参与企业监督与反馈机制,提高公众监督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形成群防群控的良好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生态环境。
3.3强化批准授信之后的供应链跟踪管理
由于供应链融资更关注的是整体供应链中里作为支柱的核心企业与上游供应商及下游客户之间物流和资金的高效且紧密的结合。因此,授信机构有必要针对供应链运转的各环节独特性实施实体转移、现金流一类诸多环节的实时控制以跟踪管理供应链融资授信的风险。确保资金流动与对应的货物流转相匹配的同时,把握供应链中的现金流其实也就是对还款来源做到了有效控制,从而在根本上实现了融资业务的自偿性。
结束语
总而言之,目前金融工程支持供应链金融主要是作为资金提供者,通过运作平台发挥监管职能。此外利用自身的市场资源、政府资源拓宽供应链金融边界,提高与政府的交接效率。长远来看,供应链风险管理与金融工程要形成互惠互利、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在这种形势下,迫切需要支持模式创新,以更好地应对未来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国际形势,提高金融机构的参与地位。
参考文献
[1]秦梦媛.金融工程在供应链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当代经济,2018(11):56-57.
[2]刘佳安.金融工程在供应链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时代金融,2018(02):182.
[3]李欣悦.金融工程在供应链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探讨[C]..《同行》2015年9月(上).:安徽同行杂志社,2018:152.
[4]刘天池.金融工程在供应链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8(14):86.
[5]左相国,张伟.金融工程在供应链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18(09):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