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栽培技术及高产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1月第2期   作者:张苏艳 王永宏 杨学元
[导读] 随着科技的进步,农业的现代化日趋明显
        张苏艳、王永宏、杨学元
        昆明市宜良县种子管理站 宜良县652100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农业的现代化日趋明显,农业生产方式方法在不断创新,农作物栽培技术也在不断更新换代,更是先后出现了许多农作物提质提量的有效措施。但农作物种植的发展仍存在阻碍,本文通过分析研判大量农业改革与发展的例子,从农业现代化的角度,针对农作物的栽培技术及高产对策两个问题,总结出栽培技术的现实困境、解决困境的先进经验及进一步提高产量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农业;栽培技术;高产对策
        
        作为我国经济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自长期以来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从饿肚子到吃饱饭,上世纪以来,传统的肥料、农药、农业用具、育种、灌溉技术等发挥了重要作用,而现代化的农业应当有现代化的栽培技术,应当将视野从传统的技术当中跳出来,应当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生物科技来进一步更新农作物高产对策,从而使得农业紧跟现代化脚步,稳住粮仓,进而为社会和谐发展奠定农业基础。
一、农作物栽培技术的现实困境
        农作物栽培技术是指在生产期间,为了及时了解农作物现状,掌握生产规律,实现种植效益最大化,所采取的一系列方式方法,其在不同的专业体系当中有不同的分类,一般而言包含施肥技术、灌溉技术、破除病害技术、增产保产技术等【1】。在传统的农业当中,自然条件占据农业生产的主导地位,生产活动多依靠人力,栽培技术较为单一机械,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这种种植方式逐渐被淘汰,而产生了许多新的种植方式,如管道无水化种植、节能高效栽培、立体栽培等多种栽培创新模式,为农业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但是,在生产过程中,先进的农业栽培技术遇到了许多困境,一是其推广范围较窄,没有形成一定规模,是栽培技术并未兼顾各类细节问题,没有做到因地制宜,没有解决因各地种植条件差异所带来的种植技术困难;二是误差的控制尚不到位,新兴的栽培技术提出了好的思路,但是其尚未发挥出全部效用,原因在于没有将误差控制在一个准确的范围内,比如在施肥方面,没有合理安排施肥的时间及用量,导致施肥效果的不确定性;三是由于长期以来,重收益、轻环境,使得土壤受损,因而农作物产量及质量不佳,甚至农药等有害物质超标残留,究其原因是碎片化的栽培技术破坏了种植过程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农作物生长的整个过程都需要全方位的栽培技术予以支撑,因而完善各方面技术,形成一整套的栽培体系迫在眉睫。
二、栽培技术与高产对策的具体问题
        在完善栽培技术的基础上,制定相应提高产量的对策,可以有效地化解农作物种植过程中的种种不确定性,以保证产量及质量的稳步提升。在具体的问题及环节上,应当注意识别农作物自身规律、栽培现状及结果的分析、现实状况与栽培技术的有机结合以及栽培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首先,应当正视农作物生长规律,必须全方面了解考察作物习性,并将其落实到具体参数上来,为下一步的栽培提供精细准确的依据;其次应当正视农作物栽培过程中的误差,寻找误差源,从光照、空气、土壤、水源、肥料等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把握,对于特定的自然条件,作物会产生什么样的应激反应,并对此做出相应的调整;最后应当将提高产量作为工作的落脚点,全过程管理为原则,有机结合各项栽培技术,将提高产量落到实处。
三、以栽培技术为基础提高农作物产量的路径
(一)转变作物栽培的理念原则
        传统农业的小农经济意识是造成种植户因循守旧、效率低下、效益低下的根本原因。要解决农业长足发展的问题,必须首先培养农民的经济意识、创新意识,使其逐步接受效率更高、效益更好的现代还农业模式【2】。

比如,多地成立合作社推广了农业示范园区、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济体,这一方面带动农民走进农业现代化、学习农业现代化;另一方面更是培养了农民高效、精准、智能、创新的劳动意识,运用更加科学的管理方式,更加细致高效的劳作方式,以尽可能达到高产的目的。
(二)大力发展设施农业
        栽培技术好不好,关键在于硬件能否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设施农业是将环境置于可控范围内之后,采用科技智能手段,改变光、水、空气等自然条件,使得作物生长环境更加优化,提高产量与质量的现代农业方式。因此需要配备一系列设施,如计算机监控设备、光控系统、智能灌溉系统等等,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一个数字化的“温室。”这不仅是人力的解放,更是栽培水平的大革新,在设施农业的支撑下,种植物的无害化、短周期高产量等需求或将变为现实。
(三)加强对栽培的专业指导
        农作物种植的专业理论不应当被束之高阁。将先进的经验技术传输给每个农民,才是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应当联合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农民群体进行自上而下的学习活动,强化科技服务,提升农民的科技素质和种植水平。同时,还要加强跟踪教育,及时答疑解惑,保证栽培技术在农民手中扎根【3】。
(四)全过程全方位提高农作物产量
1.创新育种方式
        生物科学现已发展到新的阶段,基因的改造已经应用到农作物的育种当中。对此,应当进一步将育种工作规范化、科学化,从不同的角度对种植物基因加以改造。提高病虫害抵抗能力、改变种植物的形状、提高产量与质量等都需进一步基因改造工程。但同时也需要注意的是,追求种植效果的同时应当切实提防其对损害人身体健康的风险,切勿让转基因成为噩梦。
2.采用现代化的栽培技术
        土壤的管理、科学施肥、抵御虫害是种植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几个环节。土壤的管理包括翻耕、改良等,能够为种植物根部提供各项需求,因此要保证土壤翻耕的及时性,根据天气变化对应土壤酸碱度的改变进行相应的改良,以此保证根部的生存条件。肥料的适用应当遵循适度原则,合理选择施肥时机,把握肥料用量等,但要注意在保证种植物生长需求的同时,需要注意肥料对于环境的影响。虫害是危害种植物产量的关键原因,因此农药的应用十分重要,无论是大小虫害都应当给予充足关注,要兼顾抵抗虫害和注意环保的双重需求。现代化技术多运用智能设备,可以实时监控植物生长的温度、湿度、光照、空气等各个参数,得以为土壤管理、科学施肥、抵御虫害提供技术保障。
3.对种植物进行合理规划
        间作套种是传统农业保留下来经验智慧,在现代农业中,这项原理不仅应用为间作套种,还融合了无水栽培,树式种植等新型栽培方式,这充分说明农作物的种植需要对此进行全面的规划,利用不同作物的习性,合理搭配、科学利用,在保证种植物基本生长条件的基础上,使得农作物之间实现双赢,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4】。
4.提高栽培的规模化、标准化、简约化
        要想实现高产与效率的兼顾,必然要将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简约化为目标。要改变原先的小户、散户,转而培养规模化的龙头企业,改变原先效率低下、技术落后的种植方式,按照生产要求将种植流程化,科学调整种植流程,切实保障产量的提高。
        
结语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农作物的需求更为广泛,已经从温饱转为绿色健康及营养丰富,同时农业更是保障民生之大计,这都要求农业种植要紧跟信贷化脚步。要实现农作物更高水平的种植,必然要革新技术、提高产量。任何进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农作物栽培技术及产量提升要想不断进步,就要秉持创新精神,有效利用科学技术,久久为功,实现农作物种植的革新与进步,以维护社会稳定及提升经济水平。

参考文献
[1]崔志勇,农作物栽培技术及高产影响因素探析[J].种子科技,2020,38(01)
[2]刘金铖,代洪琦,我国农作物栽培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J].农业科学,2017(08)
[3]王聪颖.论农作物栽培技术及高产影响因素 [J]. 农民致富之友,2018 ( 06)
[4]李涛文,黄成莹,农作物栽培技术及高产影响因素探析[J].农业与技术,2019,39(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