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语文教材“整本书阅读”课程化设计分析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下   作者:王洁
[导读] “部编本”教材的编写与实施, 说明“整本书阅读”已经走上了课程化的发展道路。如果从时间、空间、教师、学生、评价几个方面入手, 每一个环节都做出一些改进并形成课程, 那么语文学习的阅读现状肯定能有所改变。

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寺坪镇中心学校  王洁      441600

摘 要:“部编本”教材的编写与实施, 说明“整本书阅读”已经走上了课程化的发展道路。如果从时间、空间、教师、学生、评价几个方面入手, 每一个环节都做出一些改进并形成课程, 那么语文学习的阅读现状肯定能有所改变。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部编本语文教材;阅读教学
        对于“部编本”教材,前人已经从教学、编写、使用建议等等方面提出了非常丰富的论述,而我就“部编本”教材的阅读体系进行了分析,并就“整本书阅读”如何走上课程化的道路这一问题发表自己的一些见解。
        (一)学生——构建“语文核心素养”
        首先,应该激发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期待。让学生体验到读书的乐趣,这样学生才不会望而却步,勇于克服阅读整本书所遇到的障碍和困难。
        其次,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训练学生的思维。因为“整本书阅读”具有巨大的文本空间、意义空间以及读者空间。文本空间可以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去自己填充。而文本的意义空间可以锻炼学生的创造力去读出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感受。比如主题阅读、比较阅读、群文阅读等,都是语文中常见的思维训练的方法。
        最后,正确选择整本书。“大语文观”提倡“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整本书阅读”也主张将课内外阅读结合起来。整本书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知识,通过阅读,学生自然而然的就会受到熏陶,学生会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和文化人格,并由此拓展自己的阅读视野。因此,选择文质兼美的经典作品来阅读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学——培养“阅读共同体”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即学生、教师、文本作者和教材编者应该形成“阅读共同体”,共同作用、共同成长。
        首先,我认为应该以教师的读带动学生读。温儒敏教授在“部编本”教材的使用建议中谈到“语文教师要当读书种子”,语文教师首先要为人师表,要真正会读整本书,这对语文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语文教师的“整本书阅读”应该首先做好这几件事:一是“整本书阅读”常态化的落实,特别是书目的选择和确定;二是教学参考书目的编写,只有编写好了教学参考书目,才能够更好的给教师以指导;三是应该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如讲座、观课、微课等形式,在课程方案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探讨一些可操作的策略。教师的“整本书阅读”应该是一种示范性的阅读,教师只有在阅读实践中才能形成完全的“整本书阅读”实施和开发的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和学生交流自己的读书经验,并且和学生互相分享、推荐自己喜欢的书籍,构建师生共同成长的和谐氛围。
其次,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如引导学生成立读书小组、二手图书交换市场,组织故事沙龙、美文朗诵、情景剧表演、名著新编、读书分享会等系列活动,这些活动都有助于构建“阅读共同体”的良好氛围。



        另外,还应设计有挑战的、有趣味的阅读任务。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深层次发展。比如说专题阅读或者比较阅读,可以适当寻找几个探究点作为专题,让学生带着理性的思考去阅读整本书。如《三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的对比阅读;“主公”、“谋士”系列人物专题阅读等等。
        (三)时间——精读与泛读相结合
        从时间上来讲,整本书阅读与单篇文选的阅读的最大的区别主要在于,整本书阅读的容量远大于单篇文本,不可能采用单篇文选那样字斟句酌的精读的方式,在有限的45分钟的课堂时间内实施起来有一定的困难。首先,整本书阅读在课堂中不好操作,因为它具有很大的开放性,收不到明显的教学效果,可能完成不了基本的阅读任务。其次,如果一学期只读一本书,在阅读面、阅读量上也无法满足要求。因此,泛读、速读为主,精读、细读为辅的策略是比较合理的。单篇文选的作用主要在于知识层面,而整本书阅读主要在于阅读素养的形成。
        同时,整本书往往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关键在于对文本价值审查和评估,抓住核心价值,而不是一味地共鸣和沉浸。比如具有核心教学价值点的地方,需要精读、细读,而对于一些价值较低,或者不适合本阶段学生学习的内容就可以略读或者跳过。
        基于“整本书阅读”与单篇文选在阅读时间上的差异,“整本书阅读”的课时安排不宜多,具体可依据学校的情况和学生的情况而定,并使之常态化。
        (四)空间——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为什么说“整本书阅读”应该贯彻课内外相结合的原则?根据目前的语文课程的基本设置来看,语文学习还是以单篇短章为主,整本书阅读为辅的,并且,“整本书阅读”对于学生和教师的阅读素养的要求都比较高,在整个社会取向功利化的背景下,教师很难利用自身的深厚的阅读修养去陶冶学生的情感,激起他们对于文学经典的热爱。
        “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学习不能仅限于课堂内的四十五分钟,应贯彻“课内外相结合”的原则。语文的实践性的特点要求语文必须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在真实具体的情境中去实践和运用语文。语文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因此,整本书阅读的主阵地应该在课外。课堂内的阅读教学只是教给学生基本知识,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陶冶情操,必须要去实践。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光要读书,还要去实践,去观察世界,认识世界,才能获得更多感性认识,从而来检验所学的知识的正确与否,从而更好的掌握知识。
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与习惯,有针对性的开展课外阅读的活动,做到课内外相结合,积累运用相结合。“整本书阅读”应该在课堂教学常态化的基础上,辅以学生课外的自主阅读和研讨,这样“整本书阅读”才能够真正发挥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的作用,而且阅读也为写作提供了大量的生活素材,读写相结合,也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因此,我认为“整本书阅读”的评价,应释放出积极导向,采用过程评价为主,终端性评价为辅的方式比较合理。
参考文献
[1]郑桂华. 整本书阅读:应为和可为[J].语文学习,2016(7).
[2]王本华.名著阅读课程化的探索——谈谈统编语文教材名著阅读的整体设计与思考[J].语文学习,2017(9).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