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化教学 诗意课堂----读《王崧舟与诗意语文》有感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下   作者:陈玲林
[导读]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诗意的生活,那是一个琐碎生活中创造出的充满诗意的情境,是一个放飞心灵的自由空间。与王崧舟“诗意语文”结缘是在一次观看教学视频中。我惊诧于怎么能这样美而深的教读《枫桥夜泊》呢?怎能用如此开阔的视角解读《桃花心木》呢?由此我观看了相关的教学视频,更有幸在学校的教育名著赠阅活动中读了《王崧舟诗意语文》这本书,从而有了更直观和充分的理解。

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实验小学   陈玲林    441600

摘要: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诗意的生活,那是一个琐碎生活中创造出的充满诗意的情境,是一个放飞心灵的自由空间。与王崧舟“诗意语文”结缘是在一次观看教学视频中。我惊诧于怎么能这样美而深的教读《枫桥夜泊》呢?怎能用如此开阔的视角解读《桃花心木》呢?由此我观看了相关的教学视频,更有幸在学校的教育名著赠阅活动中读了《王崧舟诗意语文》这本书,从而有了更直观和充分的理解。
关键词:诗意地朗读吟诵;读后感;
        何为“诗意语文”?可以理解为“精神的语文”、“感性的语文”、“儿童的语文”、“民族的语文”、“生活的语文”。王崧舟指出“语文教育过程,是学生精神享受的过程,是为学生的精神生命铺垫底子的过程,语文教育必须重视学生精神的熏陶和感染;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语文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语文世界。 “诗意语文”认为,感悟教学策略是语文教育的基本策略,主要包括:创设情境、诵读体味、联系语境、激活想象、迁移运用、移情体验、拓展资源等。”
        一、诗意地引入激发。
        诗意的语文课堂,需要采用激情导入、音乐感染、绘画释情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激起学生心中的共鸣,为构建诗意的课堂提供良好的契入口。
        在上整本书阅读指导课《最后一头战象》时,我设置了这样的情境导入:播放《出塞曲》,让学生听歌的曲调、歌词,然后联系课题及读书的内容,想一想,心里会浮现出怎样的感觉?歌曲听完后,学生告诉我他们的感觉,有的说,他听出了金戈铁马的雄壮,大漠孤烟的悲凉;有的说仿佛看见了万马奔腾,战士们浴血奋战的场面;还有的说,他看到了英勇豪迈的战士们打了胜仗,身着戎装回到了故乡……学生诗一般的语言及感受给了我意外的惊喜。战象,离学生的生活实在是太遥远,这样用歌曲导入,让学生沐浴在诗意的氛围里,有效调动了学生阅读后已有的情感体验,很快就把学生带到有战象存在的特定情境中去。
        如教学《搭石》一课时的导入,在流水鸟鸣的音乐背景中,我用诗化的语言娓娓道来:作者的家乡,是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连绵起伏的群山、郁郁葱葱的森林、枝繁叶茂的大树,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流水潺潺的小溪,但最让人难忘的还是小溪里那一排排、一块块搭石。这段导语为学生营造了浓郁的乡间生活美景,也让学生感受到一种清新诗意。诗化的导语,不但能够很快地渲染一种诗情画意的气氛,而且能创设“先声夺人”审美情境,体现出鲜明的抒情格调,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这种熏陶不仅有利于语文学习本身,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心灵与人格的健康发育。
        二、诗意地朗读吟诵。
        阿尔卑斯的公路旁,立着一块牌子,它既不是警示牌,也不是交通标志,那上面只有这几个字:慢慢走,欣赏啊!其实这句话变一变用在语文学习上也是十分贴切。细读文本,倾听文本的灵魂,是王崧舟老师大力倡导的。


他改用了朱光潜先生的美学名言:“慢慢读,欣赏啊!” 王崧舟老师的课堂,是以“读”贯穿的课堂,既有饱含深情的读,也有多元感悟的读,还有个性飞扬的读;既有融会贯通的读,也有出神入化的读。读中融合了阅读主体的思想、体验、想象、而且充满了生命的活力。行走在文本的从林中,我们看到了潺潺的清流,嗅到了扑鼻的花香,听到了悦耳的鸟鸣。人的精神得到了释放,在文本中能看到自己美丽的倒影,真所谓“千江有水千江月,佛不渡人人自渡”。
        王崧舟老师提出,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精美之处,通过反复朗读吟诵,理解语句深刻含义,进而感悟作者思想,升华情感。教学《搭石》时,我反复让学生随着那质朴优美的语言、和谐的韵律,走进那美妙绝伦、如诗如画的意境。在品味人们走撘石的句子“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时,我让全班同学都参与到走搭石的过程中来,然后设置节奏由慢到快的引读。在不断的朗读练习中,我发现学生体会到了人们走搭石时的音乐美、节奏美和和谐美、诵读时做到了快慢和谐,高低有致,真可谓恰到好处,倾注了满腔的喜爱。在朗读“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时,我让学生一边想象画面,一边品味乡村生活的温馨、宁静与安闲。他们读得那么投入,那么深刻,读出了诗意,读出了灵气,也读出了语言文字背后的情感世界。
        三、诗意地体验感悟。
        诗意语文提出,教学不仅仅是一种传授,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当学生沉浸在美的情境中时,就会在内心深处萌发表达美好事物的愿望,就会调动起全部的智慧,选取最美的语言来描述情趣,感悟生活,尽情地展示自己。去年秋天,教授《桂花雨》时,正值桂子花开,整个校园都浸在迷人的桂花香中,这花香甚是应景儿,在花香中读书,本身就充满了诗情画意。于是我让学生自己在读书中感受桂花之“香”,体验摇花之“乐”,感悟故乡“情”浓,呼吸着飘逸的桂花香,再配上轻柔的《思乡曲》,学生的阅读情感被充分激发起来了,情绪非常活跃,下课后,几个顽皮的孩子竟然跑出去摇桂花树,想真实地感受桂花雨。当然,这种不文明的行为被值周老师及时制止了。我想:这也说明了课堂上思维的火花正在碰撞,何不借这个机会,进行现场作文呢?于是,我领着他们在校园里走一走,看一看新做好的文化墙,读一读墙上的经典诗文,闻一闻花香,近距离感受桂花被风吹落时飘飘洒洒的姿态。有了真实的生活体验,孩子们的写作兴趣很浓厚,很快完成了当堂作文。其中不乏这样有诗意的句子:“中午写字的时候,风捎带着沁人心脾的桂花香,偷偷地从窗缝里溜了进来。我们听着音乐、闻着花香、写着古诗,书香味就这样从鼻腔中滑落,嵌在了我们的的心里……”
        在阅读上,我是个典型的杂家,从文学作品、教育理论、哲学著作到宗教名著,乃至古代术数,都有所涉猎,乐在其中。我读教育类的书,如苏霍姆林斯基的《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并推荐给学校老师,也爱非教育类的书,范曾的《吟赏风雅》,写得洒脱、写得雅致,他的书画在中国当代算是一绝。王小波的《我的精神家园》,我一边读一边偷着乐,那种无处不在的黑色幽默是从作者心里流淌出来的,挡都挡不住。阅读是唯一能让人感受自我存在的方式。正所谓:一字一世界,一书一天堂,无意证菩提,随性见慧光。
关键词:
[1]王崧舟与董一菲的“诗意语文”探析[D]. 刘梦瑶.湖南师范大学 2017
[2]王崧舟文本细读教学研究[D]. 崔文田.山东师范大学 2014
[3]王崧舟“诗意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研究[D]. 陈雨薇.四川师范大学 20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