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用“生活即教育”思想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效果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下   作者:谢学仁
[导读]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对教学内容的情感方面有诸多要求,教学目标在于情感和价值观相结合。现代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以及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不仅仅是成绩,还有人品道德,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需要尽心钻研其中有关情感的教育内容,情感和价值观的结合将被当作第一教学目标。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社区郑家镇中学   谢学仁

摘要:道德与法治这门课对教学内容的情感方面有诸多要求,教学目标在于情感和价值观相结合。现代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以及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不仅仅是成绩,还有人品道德,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需要尽心钻研其中有关情感的教育内容,情感和价值观的结合将被当作第一教学目标。
关键词:“生活即教育”;思想提升;初中道德;法治课;教学效果
        1.新课改背景下中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特征
        1.1学习时空开放化
        传统教学大多在课堂上完成,而“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要求打破传统教学场地的限制,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学习,还需花费课余时间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如进行必要的资料搜集整理,而且学习活动也不只在教室,学校、家庭、社区、家乡都是学习场地,亦即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学习。同时,不仅要帮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更应该拓展学生知识面,如对优秀传统文化、先辈事迹等有一定的认识,对未来有大胆的展望。学习时空由课堂延伸至课外、校外,还由现在延伸至过去和未来,因而更有开放化的特征。
        1.2教学内容生活化
        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的选择更加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情感诉求及日常生活环境。从教材编排上看,新教材内容较之旧教材更加贴近生活实际,活动安排的实践性得到了进一步增强。教学上更注重教师通过多渠道对教学内容进行进一步的补充、开发、拓展,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从丰富的自然界、学校和社会资源以及多媒体、网络平台等挖掘教学素材,让生活素材进入课堂,使教学内容不是脱离学生生活而存在,而要内化为良好的道德品质。
        1.3教学呈现情境化
        在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丰富的资源通过整合作为教学内容使用,这些内容的呈现,不是抽象的罗列,而是生动的再现。教师可以利用视频、图片、文字、形象具体的语言描述等方式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容易引起学生共鸣的、生动形象的生活场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等等。这些情境的设置需要围绕教材内容中某个特定主题,激发中学生学习情感,主动进行生活体验和探究,从而产生强烈的共鸣。
        2.加强道德与法治课法治教育策略’
        2.1加强学生自我教育
        学生在法治教育中居于主体地位,因此法治教育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使中学生形成法律的内在信仰,使遵守法律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稳定的行为。教师可以利用班集体来引导学生的自我法治教育,比如鼓励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主制定班级公约、小组内部规则等,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形成规则意识,提高民主管理的能力。此外,中学生自己也要正确地认识法治教育的重要性,更加自觉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索法律知识,自觉地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使法律真正地内化为自己心中的道德,成为法的主人,更加自觉、主动地去学法、知法、懂法、守法。
        2.2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1)提高教师自身法治素养
        教育工作的规律告诉我们,影响学校法治教育质量高低的关键在于教师,只有法治素养高的教师,才能为学生法治素养的培养打下好基础。要提高教师的法治素养,应从三个角度入手。第一,严把教师入关口。


一方面加强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学生的法治教育,将法律课程作为必修科目,提高他们的法治素养,为将来成为正式的教师做好充足的准备。另一方面,将法治素养作为中学政治教师聘任的重要考核内容,从源头上把关;第二,采取多种手段对在职教师进行法治培训。建立道德与法治课骨干教师培养机制,完善对法治教育教学优秀成果的支持和奖励制度,组织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进行跨校交流,根据学校自身特点和条件,切实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师的法治素养;第三,教师要不断的自我发展、自我提高。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制定自我发展规划,自觉学习和研究教学所涉及的法律法规,积极进行自我分析和评估,主动参加各级教育单位组织的教师培训,逐步提升自身的法治素养和业务能力。
        (2)提高现代化教学能力
        “教师会教,学生才能会学;教师乐教,学生才能乐学;教师善教,学生才能学得好。”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除了有过硬的理论知识素养外,还需要具有现代化的教学能力。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应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的一般能力,即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智能,是教师的必备能力,主要包括教师上课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是教师的特殊能力,即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的实践能力对于教师较有成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有直接的关系。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的实践能力是教师教学的特殊能力,主要包括教师的上课教学能力、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教育科研能力以及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的能力等。
        2.3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1)理论联系实际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
        第一,书本知识要联系实际。法治教学中学生学习的内容主要是间接经验,即间接地去接受和体验现成的知识,相对而言,这是一条认识的捷径,使学生能用较短的时间掌握数量较多、较为系统的法治知识。但是书本上的法治知识理论性强,对初中生来说相对枯燥,缺乏趣味性。因此,在法治教学中书本知识要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教师的讲解也要贴近学生生活;第二,重视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如何帮助学生将课堂上学习的法治理论知识更好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是法治教育的落脚点所在。教师要重视教学实践,要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实际操作和参加社会实践。
        (2)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第一,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情境。只有当学生对法治内容有了了解的兴趣,学生才能走进法治的世界。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个科学的情境,使全体学生都能够更好地参与进来;第二,教师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考。在探究性课堂学习中,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启发学生的思维。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引发学生的思考,只要教师抛出的问题富有启发性和思考性,那么学生就会开始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并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经验对该问题形成一定的看法;第三,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强调合作学习。
        在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既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又重视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小组互助进行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拓展每个学生的思维。探究性课堂学习,不仅使学生学到了法治知识,而且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运用法治知识的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包括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然而实践教学中这门课程仍旧存在很多理念和思想上的问题。社会、学校共同关注的问题就是如何采取积极有效的策略来克服这些问题。所以在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学校和教师需要在这门课程上花费更多的心思,保证教学能够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许有峰.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J].学周刊,2018(13):82—83.
[2]郑士国.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10):52—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