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前教育的意义和路径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下   作者:方舒
[导读] 随着思想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不断交叉、融合,社会思想意识呈现出多元化的新形势。各种价值观念复杂多变,逐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个细节,人们常常面对着不同文化和思想的冲击。而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和行动向导在很大的程度上来自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它是构建社会思想道德的基础[1],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核心,是凝聚中华民族社会思想文化的强大力量。

温州市龙湾区罗西第一幼儿园    方舒

摘要:随着思想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不断交叉、融合,社会思想意识呈现出多元化的新形势。各种价值观念复杂多变,逐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个细节,人们常常面对着不同文化和思想的冲击。而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和行动向导在很大的程度上来自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它是构建社会思想道德的基础[1],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核心,是凝聚中华民族社会思想文化的强大力量。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纳入到国民教育的总体规划中,积极扩大主流价值观念的影响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前教育;意义和路径
        1.深化教育引导,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1对幼儿德育思想的基础性引领作用
        幼儿在判断事件是非时依赖一定的情感因素和外在固定的标准与规则。幼儿上小学后,道德认知会逐步过渡到自律或合作阶段,判断事件的根据不再局限在事物最终的后果上,而更加考虑事件的动机,并能逐步将自己放置在他人的位置上思考因果关系。由此,幼儿的道德认知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阶段性过程;幼儿成年后,道德认知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早期道德发展和德育影响的结果。幼儿是未来社会发展前进的动力,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2优化实践途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幼儿强烈的情感认同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其中,认同是社会个体将外在的、环境中的标准、规则、观念等内化为心理的一种情感和信念,最后以外化为具体行为的方式表达出来的一种心理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精华,真正要将二十四字内容落到实处,则需要人们从内心深处真正认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深刻理解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觉遵守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将它们深入到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把它们作为具体行动的导向和指南。
        道德情感是个体对一定的社会存在和道德认识的主观态度,个体对某种意识或者行为形成道德情感,就会积极地影响个体作出相应的道德选择,最终践行与道德情感相一致的道德行为。因此,加强幼儿园课程内容的改革,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开展活动,是优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1.3强化课程保障,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而道德行为是道德认知和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需要正确的道德认知导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个人和社会前进的精神支柱和行动向导,在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但是,如果作为课程外的思想政治教育,或者与生活脱离的理论教育,显然并不能真正发挥它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价值引领作用。因此,应系统地、有效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幼儿园课程内容中,围绕五大领域开展主题活动,并且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案地贯穿到幼儿园的生活活动、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中,实现横向上和纵向上的结合;同时,将教材与生活相结合,家园相结合,使幼儿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环境下实现知行统一的道德品质。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幼儿园谦程的重要启示
        2.1核心价值观内容具体化
        “喊口号”是许多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基本形式,而对于幼儿,“爱国”“诚信”“友善”等文字无异于无意义、陌生的图画,但是这并不代表没有可操作性。将这些主题具体化,变成可操作的内容,改变传统德育的“说教”方式,使幼儿看得懂、听得懂、做得好。如主题“和谐”,幼儿很难理解其抽象的概念,但如果教师将主题“和谐”具体化成小草和土壤、大海和鱼类、分享、同伴关系、师幼关系、颜色搭配、秤、音调节奏等,幼儿便容易理解“和谐”在万物生长发展过程中的具体含义。
        2.2核心价值观内容生活化
        美国教育家提出“教育即生活”,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教育内容应紧紧联系幼儿生活,反映幼儿生活。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知识、能力和经验都会不断地得到积累,形成一定的道德认知。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幼儿教育中,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良好品格的公民,而不是只为了培养懂得这些文字概念的人。因此,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应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将德育内容融入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如主题“敬业”,可以引导幼儿观察父母及长辈的职业,教师设计活动帮助幼儿了解各行各业的职业特点以及这些行业中无私奉献的工作者的精神特点;然后通过在班级里设置值日生、物品管理员、教师小助手等不同的角色,让幼儿学会坚持和责任,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等,从而实现德育的生活化。
        2.3核心价值观内容层次化
        “层次”是指根据幼儿的年龄阶段特点设计和实施主题活动,开展不同深度、广度、难度的德育活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因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幼儿园课程需要考虑幼儿的年龄差异性,分别在小班、中班、大班设计和组织实施不同层次的主题活动,创设不同层次的主题环境,提出不同层次的发展要求。
        3.结语
        认为,“学校即社会”,要在“做中学”。幼儿园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场所,游戏活动是幼儿学会“如何做”的主要方式。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他们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能主动地去探究和思考,形成自己的经验,并利用这些经验去判断和解决问题。因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和实际操作获得经验的学习特点相结合,通过先体验道德行为,获得感性认识,再通过系统的主题教学活动深化道德认知,逐渐形成道德意志,强化道德行为,最终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性引领作用,促进幼儿良好品德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德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春玉.在幼儿园文化建设中实施社会价值观教育的意义与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4(12):67-69.
[2]王海霞,汤善芳.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幼儿道德教育的启示[J].教育现代化,2016(29):253-2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