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辛豪放词群文教学初探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3月   作者:陈丽钦
[导读]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倡导“群文教学”理念,这个理念的贯彻无论是从一课“一组课文”的编排形式,还是每组课文的内容相似点都极为鲜明地体现出来。

福州文博中学    陈丽钦

摘要: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倡导“群文教学”理念,这个理念的贯彻无论是从一课“一组课文”的编排形式,还是每组课文的内容相似点都极为鲜明地体现出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9课在鉴赏“不同时期、不同体式的诗词名作”的单元任务基础上,安排了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和李清照的婉约词。这里不单有婉约与豪放的对比,也有着苏轼豪放与辛弃疾豪放之对比。苏辛豪放词进行群文阅读时,比较的立足点很多。根据学生程度差异,可以设置不同的教学安排,选取不同的比较点组织课堂教学。
关键词:群文教学   苏辛豪放词
        从新旧教材来看,群文阅读的教学实践比以往传统单篇教学,更需要深度考虑学生程度来安排不同教学设计。苏轼和辛弃疾,虽然都同属于宋代豪放词人,但二者在创作方法、词作风格等方面有着极大的区别。就二者人生经历而言,同样是失意之人,同样仕途坎坷,同样雄心壮志,同样关心百姓生活国家命运,同样豪放词来书写自己内心世界。群文阅读教学可以借助多篇目的比较阅读、合作探究等方法把握豪放词特点,感受宋词的豪放风格。群文阅读教学也可以比较苏轼豪放词与辛弃疾豪放词之间微妙差异,以此来感受豪放词从北宋至南宋的发展变化。下面就不同的“比较点”来呈现不同群文教学案例。
        1.苏辛豪放词群文教学案例一
        1.1群文教学目标
        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精神,提出学生要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
积累与建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围绕此,设计群文教学教学目标,案例一教学目标:通过鉴赏苏辛豪放词,感受豪放词语言特点,整体把握豪放词特点,体悟豪放词雄浑壮阔之美,由此领悟豪放词独特的艺术魅力,以提高思想修养和文化品位,增强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意识,增强文化自信。
        1.2群文教学环节设置
        环节一:分析鉴赏选入统编教材的苏辛两篇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引导学生发现两篇词所选用的意象(景、人、事)的特点,所抒发的情感的特点。不难感知豪放词显著的特点为:1.意象(景人事):气象恢弘;2.情感:壮志豪情。从课内篇目初步感受豪放词的特点,为学生形成结构化知识奠定初步基础。
        环节二:以学生学过的或熟悉的篇目,让学生当堂分析鉴赏,印证上文初步推导出的豪放词大致特点。例如,以初中曾学过篇目《江城子 密州出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为例。通过学生自主完成熟悉的两篇课文的分析,进一步体悟豪放词之特点,感受豪放词风格。
        环节三:运用今天所学当堂鉴赏课外豪放词。以问答题形式,结合明确的鉴赏方法将所学当堂应用于实际,提升豪放词的欣赏水平。


例如:《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这首词,选取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什么情感?本首词在豪放风格上与之前有何不同?
        总之,案例一的群文阅读教学,从课内外选取的多首豪放词中,引导学生主动感知豪放词特点、品读豪放词之多样风格。以期学生能够以此作为知识积累,在今后阅读或鉴赏豪放词过程中,随时带上本节课之所学,之体悟,遨游于宋词豪放艺术中。
        2.苏辛豪放词群文教学案例二
        2.1群文教学目标
        同样围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设定案例二教学目标:通过鉴赏柳永李清照的婉约词与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感受豪放词不同于婉约词的鲜明特点。但苏轼之豪放与辛弃疾之豪放受时代及词人个人经历的影响,有着很大不同。在比较阅读二者词作中,领悟豪放词之发展变化,提高诗词鉴赏能力,增强对中华优秀文化了解与传承意识,增强文化自信。
        2.2群文教学环节设置
        环节一:比较阅读《蝶恋花》(柳永)《声声慢》(李清照)与《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从内容、情感及风格等角度来感受婉约词与豪放词的区别。
        环节二:比较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记承天诗夜游》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从内容、情感和表现手法等方面来鉴赏,体会苏轼豪放词与辛弃疾豪放词的不同风格。
        “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 [1],苏辛二者皆擅长豪放词,但在内容、情感及创作方法上大为不同。究其根源,源于不同的时代背景孕育了其不同的创作思想。苏轼有着儒家经世济民的政治抱负,但在北宋三教合流的思想氛围中浸染了释道的思想,这也就构成了苏轼人生观的哲学基础。因此苏词比辛词多了一份旷达。而辛弃疾所生活大时代困境是外来民族的入侵。作为年少成名、智勇超群却“三仕三已”的辛弃疾,常怀建功立业的渴望却又陷入报国无门的愤懑。“既有词人气质,又有军人豪情,词作中洋溢着他‘碰壁-振作-再碰壁’的英雄气概” [2]。因此,苏辛二者词作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在基于时代大背景之下的南北宋豪放词的发展变化。
        结语:
        群文教学案例一与案例二各有侧重,案例一侧重于从豪放词的分层次鉴赏中感悟豪放词特点;案例二在体悟豪放词特点的基础上,侧重于感悟苏辛豪放词之异,而延伸至了解豪放词在北宋南宋的发展演变。案例二课堂信息量大,适合于程度较好的学生。从以上案例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到:相比与传统教材,新教材中所提倡的群文阅读教学,其教学设计“自由度”高,给予了教师及学生更多的可能,教师备课过程中的“取舍”,更需遵循学生实际情况而行。
参考文献:
[1]王国维《人间词话》M.上海三联书店,2013
[2]宋瑞丹.南北宋豪放词的发展与流变——以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为研究案例.文化·文化产业论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