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育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6月1期   作者:梁建新
[导读] 中华传统文化具有上下五千年的光辉灿烂史,其中囊括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精华。中华文化的继承与传扬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不容推卸的责任。伴随着新课程改革步伐的持续加快,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已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点关注,因此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小学教学中的核心教学内容,只有激发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性与兴趣,才能使其在今后的文化教学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与文学底蕴,从而为其后续的深入性发展提供有利

梁建新     广东省化州市笪桥镇中心学校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具有上下五千年的光辉灿烂史,其中囊括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精华。中华文化的继承与传扬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不容推卸的责任。伴随着新课程改革步伐的持续加快,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已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点关注,因此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小学教学中的核心教学内容,只有激发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性与兴趣,才能使其在今后的文化教学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与文学底蕴,从而为其后续的深入性发展提供有利的保障。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国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6-00901

        引言: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其若是要透彻性挖掘蕴藏在语文教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应当积极革新与转变自身陈旧的教学理念,优化与完善教学手段,从而有效点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应当不断充实自身的文学素养与文化底蕴,为学生的高效继承与发扬做好模范。在信息时代不断发展当中,中国传统文化慢慢淡出人们的生活,但是在岁月长河中积淀的传统文化宝贵又重要,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应当将其不断传承与发扬。小学是学生接受知识的黄金阶段,传统文化的挖掘对于学生今后三观的培养以及健全人格的塑造具有积极性作用,因此,教师应当密切重视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与意义。
        一、利用趣味性教学策略,加强传统文化与教学的融会贯通
        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与主动探究的催化剂。要想让学生激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积极性,就必须寻找一种适合他们学习的方法与情境,这样才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促使其满怀热情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首先,教师应当立足于课本教材,根据课文中的内容,将有关传统文化融入到课堂学习中,找寻它们之间的契合点,从而帮助学生更为深入性的理解与感悟内容,深化内心的文化感悟。其次,教师还要完善与革新课堂教学模式,营造良好与和谐的教学氛围,从而促进课堂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会贯通[1]。
        例如在学习《三国演义》《红楼梦》等文学经典时,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设备设计一些具有文化气息的图片与视频,摘录小说中的优美词藻与诗句,为学生展开细致性的讲解与剖析。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写下自己的读后感悟与自我理解,从而帮助学生增强其学习自主能力,激发其语文思维,进而为其综合能力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挖掘诗词当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结构编排中,诗词占据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唐诗宋词等文化精粹中囊括着古代文人大家深厚的思想感情,可以将学生带入到优美的意境中,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比如考试中默写与赏析古代诗词是必考题目,这足以看出其在语文教学中的关键地位。
        例如,在部编版语文《枫桥夜泊》一诗的教学中,作者就细腻的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景色优美,感情丰富,表达了诗人借景抒情的浓浓羁旅之思。通过对诗句内容的充分感悟,学生的大脑中会浮现有关意境与画面,这也在无形当中激发了他们的联想力与想象力。


诗词是用短小精悍的文字去彰显最为深厚与细腻的感情,学生在学习当中或许会具有难度,这也就要求教师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利用最简单明了的方式促使学生理解与感悟,促使其有效掌握有关知识与课文宗旨。
        三、开展传统文化专题活动,促使学生例如文化精华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教育意义,大多传统文化的文化典籍、著名学说、经典著作以及文人思想都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而发挥积极有效的教育作用,教师应当有效挖掘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传统文化知识而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不仅要利用对牵扯传统文化的课文内容进行拓展教学,还应当对课文中分散的传统文化知识利用系统化的思想将其集中起来,并以固定的话题为知识利用和发掘的线索,将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知识进行梳理与总结,让学生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学习,促使零落分散的知识点通过特定的主题而汇集在一起,促使学生在了解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方面更具针对性与系统性,这样能够使学生更为高效的掌握有关传统文化,为其后续的发展与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伯牙鼓琴》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成语典故”为主题,将选材与《负荆请罪》《管鲍之交》《刻舟求剑》等古代成语典故的概念与知识点进行梳理总结,分别将其归纳为不同的人物分类与时代典籍中,让学生充分明白该知识点的来源,并通过像学生讲解这些古代的闻名于世的人物的特征与性格以及对历史文化的影响,让学生结合特定的主题把握这些知识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与意义[2]。
        四、强化实践训练,在写作教学彰显传统文化
        写作的名词解释为:利用语言文字符号,传递信息知识、反应客观事物以及彰显感情与思想的一个创新性的脑力劳动过程。完整的写作流程包括观察、分析、思考以及表达四个阶段,教师若是要将传统文化渗透在写作当中,就应当在这几个阶段分别开展传统文化的融入,这样不但可以为写作发展创新性话题,还可以对传统文化实施传扬与继承。
        例如,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安排赞美家乡、反映家乡风俗文化活动的作文课题,在这样的任务推动下,学生不得不在课外时间对家乡的一些传统文化进行调查、研究以及搜索有关的资料,并进行实际性的询问与考察。在此过程中,学生就可以密切的与传统习俗文化相贴近,并切实的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奥妙与趣味性,甚至发自内心的喜欢上传统文化,这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具有重大意义。在传统文化的观察与收集过程中,学生进入深刻性的思考与分析,并进一步地将文章的大概思路进行构思。另外,在表达方面,教师可以搜索有关古代文人志士描写古代文化风俗的作品,让学生进行阅读与鉴赏,学生在通过经典文化的阅读当中,不仅能够直接获得作文的写作资源,同时还能够提取到有关传统文化的精华,精神也会受到进一步的熏陶。从而促进自身文化底蕴与文学素养的进一步提升。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其中囊括尤为深厚的传统文化,如诗歌文化、古典文化等,在传统文化挖掘与学习当中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文化底蕴的积淀。要想透彻挖掘课本当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教室应当积极转变以往陈旧的教学手段,主动革新与丰富当前教学策略,从而促使传统文化得以继承与发扬,并为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文钦. 浅论小学语文教学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J]. 读天下(综合), 2020, 000(010):P.1-1.
[2]张瑞娟. 浅论小学语文教学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J]. 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 2019, 000(009):100,1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