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开展小学体育课堂的组织教学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6月1期   作者:唐元志
[导读] 体育课堂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主体,体育课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参加下,由教师按照教学计划要求和教学大纲内容,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增强学生体质,向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的复杂的双边活动,它包含了教、学、练的过程。一堂成功的体育课要上的“有条不紊”,“生龙活虎”教学组织尤为重要。 那么课的组织形式和氛围,它包括队伍的整齐一致,学

唐元志    重庆市云阳县沙市镇上坪小学
【摘要】体育课堂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主体,体育课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参加下,由教师按照教学计划要求和教学大纲内容,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增强学生体质,向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的复杂的双边活动,它包含了教、学、练的过程。一堂成功的体育课要上的“有条不紊”,“生龙活虎”教学组织尤为重要。 那么课的组织形式和氛围,它包括队伍的整齐一致,学生的服从守纪。体育教学练习密度和运动量,离不开严格的教学组织管理和教师的宏观调控,也就是说,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才能把体育课上得“活而不乱”,“严而不死”。
【关键词】开展  体育  课堂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6-033-01

        一、根据教材特点,创设情境组织教学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全身心的投入到故事情节(体育课堂教学)中去,自主地学、主动地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九年制义务教材《体育与保健》内容丰富,趣味性强。便于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创设一定的故事情节来组织教学,如在《长江、黄河》、《夺取胜利》等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告诉学生,我们是“解放军战士”,一路上要遇到许多艰难困苦,希望大家以“军人”的准则严格要求自己,确保战斗的胜利。活动中,学生个个奋勇争先,情绪高涨,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活动中去。同时,在“军人”准则的约束下,保证了队伍的整齐性。如能配上枪炮声的音乐,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其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再如投掷类教材可创设投弹,炸碉堡之类的情境、跳跃类教材可举行各种森林运动会来组织教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特点,创设学生喜爱的情境。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秩序井然,课堂气氛热烈,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给学生以自主的空间,让学生做课堂的真正主人
        一堂体育课,让一个小学生整堂课沉没在教师的喋喋休语与指手划脚中,那无疑是一件令小学生头疼的事。教师不妨在恰当的时候给学生让出一定的自由活动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完成那些自己所喜爱活动,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一种解放。当然教师不是放任自流,教师的任务是如何把他们的活动与自己的教学联系起来。如队列教学中,学生听了老师无数遍的“一二一”,“向左(右)转”,他们早想自己也去尝试一番。这时教师不妨给他们五至八分钟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组合去尝试练习今天的队列。他们保证会全身心地投入,自己喊着“一二一”,做得更加投入,达到教与学的更加效果。


在他们相互学习练习中,如果发现有人做错了,还会比老师更耐心地帮助他去改正。有一次,我在《肩肘倒立》的教学中,在学生会倒立动作后,我让他们利用垫子自由活动三分钟。这时,学生有的搭桥、有的劈叉、有的侧手翻,还有的竞钻起了"桥洞"。学生人人参与,积极主动,玩得不亦乐乎。特别是"钻桥洞"的创举让我赞叹不已,可见在教学中,给学生五至八分钟的自由空间,既遵循了培养学生自我活动能力的要求,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又满足了学生无意注意的需要。使学生精神百倍地投入到新的学习中去,达到了教学的预期效果。
        三、利用游戏竞赛,让学生享以成功的喜悦
        小学生喜欢带有趣味性、竞争性、刺激性的游戏比赛。我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度地运用比赛法,不仅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生体素质与智力外,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掌握和运用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能力。而且还可以诱发兴趣,激发学习动机。但是有比赛必有胜负,胜的一方固然欣喜若狂,但屡战屡败的一边谁都会无精打采。没精神就会厌倦,厌倦便会走神,就会使教学秩序凌乱,达不到教学的真正目的,故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分组,使每一组通过努力都有获胜的希望。同时,教师应注意在比赛中,给予“常败将军”机会,比如说调整距离,降低活动要求等等。使他们在比赛中,也有夺标的可能性。特别是在他们取得胜利时,要及时表扬激励,让他们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防止因走神而扰乱正常的教学进程。
        四、充分利用小群体的作用,激发学习的兴趣
        利用小群体内互帮互学的动力机制。在许多情况下可以采取学生与学生相互交流的方式,缩短教学两方之间在知识理解力,思维方法上的差距,促进学习对问题的理解。还可以发挥集体学习的"镜子"作用,选择自己也有达到可能的参照物,而不以高高在上的老师作为参照。例如,教师一个轻松、标准、漂亮的“靠墙手倒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他也使一部分学生望而生畏。这时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出不同的要求分成不同层次的若干个活动小集体。让身体素质基础较好的学生,他们以教师的动作为达到的目标。而基础差的学生则在本组人员的帮助下,选择比自己略好的学生为参照,把他们的动作作为达到的目标。这样才能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体育学习中,由于外在的行动表现(如动作的正确、漂亮)经常成为对某人的学习结果和能力的评价,这一评价又始终存在于运动学习过程中。因此,运动能力较差的学生往往容易形成自卑心理,而利用小集体中的相互承认,相互激励的作用,可以大大提高集体的激励作用形成友爱气氛,使能力较差的学生走出自卑的阴影,增强他们对体育的兴趣,启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被调动,思维是否被启动,注意力是否集中,是更好地掌握技术,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也是我们组织教学的最终目的。只有紧紧瞄住学生的内在需求和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使学生去认真地想,积极地练,那么这一堂体育课就能组织得既严谨而不死板,既活泼而不凌乱。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