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老师欠你一个微笑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6月1期   作者:柏晓蓉 刘阳
[导读] 四川省科学城第一中学

柏晓蓉  刘阳   四川省科学城第一中学
【摘要】管理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艺术,而班级管理不仅需要艺术,更需要有温度、有人情味。初为人师的我们,总是在“法理”与“情理”中摇曳不定,如何做好一位有温度的教师、传递一份有温度的教育?一位有温度的教师才会产生对学生有温度的爱,而这份有温度的爱不仅会缩短师生的距离,更能增强师生间的信任,老师的微笑不止是一个表情,而是从心里开出的对学生、对教育的一朵热爱之花。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6-070-01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这一理论深刻地探讨了需求的实质、需求的发展以及需求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把人的需要看作一个层次组织起来的系统,反映了人的需要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趋势。这一理论适用于人类社会的许多领域。同理,在教学中,这一理论也可以帮我们解决现实教育教学中的很多问题,同时也给我们分析青少年的心理和帮助青少年重新找回自己、塑造自己也找到方向。在此,我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工作,主要从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来谈谈如何应用这套理论有效地引导学生。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教师热爱学生作为“教育的奥妙”,可见爱在教育中的地位是不可估量的。爱也是我们生命中最优美的语言!教师应该深入细致的了解学生,真诚真意地关心学生,对学生既严格又亲切。教育之爱既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又能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师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心理满足、一种期望、一种积极评价,可以促进学生把内部的需要深化成行为的动机。
        记得高二新学期开校后,大鹏(化名)变化很大,上课能认真听讲,也不与他人说话和打扰课堂了。为什么?不由得让我想起了上学期:大鹏上课时要么瞌睡兮兮、毫无精力,要么就是“多动症”,一会跷二郎腿、接下嘴、打扰同学等,同时还收了他3个手机;让父母和老师都伤透了脑筋。


越是教育、交流、处罚,效果越差;可这学期变化为什么这么大呢?我决定来此电话家访,电话一通:
        家长:“刘老师,你好!非常感谢您对我们家儿子的教育,他这学期变化好多了”
        我当时也还是摸不着头脑,便顺着问:“我也是发现这个娃娃这学期开始变化很大,所以想了解哈,他在家里的一些情况••••••”
        家长:“在家里也比较听话,现在回家,还要主动看看书、做作业,跟我的顶撞也少了很多,我还问他“大鹏,怎么现在这么想学了啊?”他说“开校的那天,刘老师对我笑了,而且很关心我,不像以前那么事事针对我、讨厌我,所以我现在要好好学习,报答刘老师”,刘老师,谢谢你对我们孩子的教育和关心!”听到这句话,真是感触颇多,继续跟家长交流一会儿后,就结束了这次电话家访。可家长的话“开校的那天,刘老师对我笑了,而且很关心我,不像以前那么事事针对我、讨厌我,所以我现在要好好学习,报答刘老师”久久在我的脑海中回旋,我也开始回想他说这些事,的确报名那天,新的一天新的开始,一个好心态来上班,同时也过了一个暑假没有见这些孩子了,所以有种莫名的亲切和好感,所以当天跟同学们交流时没有以前的那种严肃、那种“盛气临人”。至于有没有“对大鹏微笑过”,我就不知道了;还有就是他说的没有像“以前那样事事针对、谈要他”,这倒是的确,开校才不久,班级上的事、学校的工作等都快压得我喘不过气来,那还有时间来“收拾”这个“淘气鬼”呢?想到这里,我觉得我自己真有点愧对自己教师这个称呼,原来学生对我要求这么“低”:一个微笑、一句关心的话!我做好了吗?以前我还自诩无愧于教育、无愧于良心,能够问心无愧?可现在,我还能那么趾高气昂地肯定回答吗?
        想到这里,回想自己这两年对学生的管理的点点滴滴,尤其是那些所谓的“顽固分子”,对他们的管理,要么大声斥责、要么严厉甚至苛刻的要求,对于他们的尊严,内心真正的需求呢?我们了解多少,或者了解过吗?我们总是说什么“老油条”、“迟到专业户”、“睡神”等,“问题”学生越抓越管不仅没有改正和见好,而是问题越多,而且对老师的“敌对”态度也更明显。其实这些孩子,也许平时表现的确不如其他孩子;但我们老师静心想想,是不是我们就从印象中给这样孩子贴上“另类”的标签呢?无论他们怎么努力、或表现,只要他们一违纪、一出事,我们的那根“神经”就被激活,他所有的缺点、所有的“恶习”都浮现我们的脑海中!甚至有时对他们的教育也显得简单粗暴:立规矩→违反规矩→按规矩甚至加大处罚这样的恶性循环。所以对于那些所谓“特殊”学生,我们尊重过他们吗?我们真的去了解过他们的内心吗?也许他们的违纪真的是无心之失,他们的迟到真的不是刻意为之,他们也真的是想改变自己、在努力学习,只是他们比其他的孩子慢一点,需要的时间更多一点,需要老师更多的爱、更多的爱心、教育和等待。但是我们这样做了吗?如果我们连一个简单的微笑都不能给孩子们,我们又凭什么对他们要求那么多呢?
        记得有这样的一句话: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假如我是孩子,我们希望怎么的学习环境和怎么的老师呢?假如是我们的孩子,我们作为父母又是多么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一位耐心的人生导师呢?孩子们,你们真的很优秀,也许是老师走的太急了,是老师们欠你们一个微笑,一个会心、温暖的微笑。这种无声的语言才是最美的也是最好缩短我们距离的语言。细细想来,一位有温度的教师才会产生对学生有温度的爱,而这份有温度的爱不仅会缩短师生的距离,更能增强师生间的信任,老师的微笑不止是一个表情,而是从心里开出的对学生、对教育的一朵热爱之花。
        总之,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看,教育目的实现的基本理论应该是“满足—需要—价值”。所以,只要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阶段的不同需要,才能有的放矢,尊重学生的人格与人性,从而培养出更优秀的学生,营造出一片教育工作的蓝天碧海。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