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小学中年级数学单元复习效率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6月1期   作者:李宗军
[导读] 复习课是小学学科教学的基本课型之一,旨在引导学生有条理、有系统地构建知识体系,实现已学知识的巩固和升华。而思维导图是一种思维可视化工具,可以通过图像、色彩等手段,把难以表达的隐性知识转化为直观形象的显性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思维成果,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因此,教师应积极探索思维导图在数学复习课中的运用,最大限度地体现思维导图的优势和价值,提高数学复习课的教学效率。

李宗军    广西来宾市城南小学  546100
【摘要】复习课是小学学科教学的基本课型之一,旨在引导学生有条理、有系统地构建知识体系,实现已学知识的巩固和升华。而思维导图是一种思维可视化工具,可以通过图像、色彩等手段,把难以表达的隐性知识转化为直观形象的显性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思维成果,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因此,教师应积极探索思维导图在数学复习课中的运用,最大限度地体现思维导图的优势和价值,提高数学复习课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小学中年级数学单元复习效率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6-104-01

        引言
        数学的单元复习在小学数学的复习课中一般都是时间紧、任务重,并且是枯燥乏味的,这样一来,学生的复习效率就会大打折扣。如果能够有效地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系统清晰地进行复习,便能使学生的复习负担大大减轻,也能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便于知识的构建与回忆,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思维导图的概念
        思维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便于绘制和理解,具有生动直观、高效记忆、便于理解等特征,是一种可以由一个知识点引发出好多相关知识点和内容以及有关的想法等的发散性思维方式。在数学的整理与复习中,可以以一个单元中的基础知识点为起点,由此引申出其更深一步的结论,也可以用不同的符号来表示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最终以所有复习内容为整体,将所有知识点串联起来,也可以运用各种颜色等将知识点中的重点和难点等进行标注,这样在复习时,既可以分辨清楚各个概念和知识点的区别,又能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还能有侧重点地进行复习,使整个复习思路清晰而顺畅。
        二、思维导图提高小学中年级数学单元复习效率的策略
        (一)指导课前准备,明确复习任务
        数学复习课中,教师可在导入环节展示一些学生制作好的思维导图,并比一比谁制作的思维导图知识点更全面、思维路线更清晰、外观更简洁漂亮,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好胜心,调动学生参与复习的热情。例如,教学《辨认方向》复习课之前,教师通过导学案设计前置性学习活动,并出示相关关键词,让学生以关键词为主线发散思维,找到与之相关的知识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制作思维导图。在学生完成思维导图的制作后,教师选择学生的优秀作品,用投影仪进行展示。如有的学生制作的思维导图涵盖的知识点较为全面,包含了本课要复习的大部分内容;有的学生制作的思维导图视觉效果较好,能够直观、简洁地呈现出不同层次知识的关键词……教师让学生到台前讲述思维导图的制作过程,并针对学生制作思维导图中的闪光点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学生树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增强数学复习的兴趣。



        (二)引导体系构建,培养数学思维
        思维导图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思维工具,能够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基于特定的主题,将各个层次的相关知识直观地呈现出来。例如,在《毫米和千米》这一章节的复习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本单元涉及的毫米、分米、千米、吨等核心知识构建思维导图。同时,教师关注学生之前学习过的其他长度单位和重量单位,分别设置毫米、厘米、分米、千米及千克等关键词,引领学生对已学的所有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进行梳理,明确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相应的测量工具、测量方法。这里,教师基于教材内容的编排顺序,明确本单元涉及的核心知识,用覆盖面广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完成新旧知识间内在联系的梳理,构建全面、系统的数学认知体系。
        (三)巧用思维导图进行数学单元复习
        以“分数”单元内容进行复习为例,本节涉及的主要内容模块有:分数的意义、分数的性质、分数的乘法、分数的除法、分数的四则运算、百分数等。我们首先确立“分数”为主题,然后进行上述内容的划分,并对上述各个模块的知识点再进行详细划分并整合。比如“分数乘法”首先细分为“分数乘法类型”“分数乘法运算定律”等,其中“分数乘法类型”又包含了三种情形,分别是:“分数乘整数”“分数乘分数”“分数连乘”。“分数乘法运算定律”又可按照“运算”和“定律”进行划分,其中“运算”又分为“乘加”“乘减”,“定律”可分为三种,分别是“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这样一来,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通过思维导图实现了有效整合,学生在复习时清晰可见,并能通过联想应用实现数学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四)加强巩固训练,提升复习效果
        数学复习课中,巩固训练一般设置在最后,即教师引领学生对各自完成的思维导图进行系统梳理,有目的性地指导学生弥补自身的认知缺陷,巩固复习课的教学效果,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例如,《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复习课教学的最后,教师设计典型的小数加减法运算题进行巩固训练,提高学生小数加减法运算的能力。同时,教师要求学生课后向家长或高年级同学寻求帮助,参考他们的意见,对自己构建的思维导图进行补充、完善。从学生的反馈情况来看,有的学生补充生活中常见的小数素材,标注它们的具体作用,并自主设计一些小数加减法运算的题目;有的学生则补充有关加法结合律、加法交换律等运算定律的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小数加法运算中;有的学生补充小数乘法、除法的相关知识……这样针对性强的巩固训练,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复习效果,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面。
        结束语
        总之,教师要积极探索思维导图在数学复习课中的运用策略,发散学生的思维,改进学生的复习方法,给学生带来更加深刻、全面的复习体验,不断提高数学复习课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构建完整的数学认知体系。
参考文献
[1]施永华.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教学中的应用[J].智力,2020(35):81-82.
[2]邱能健.思维导图在数学复习课中的有效应用[J].新课程,2020(47):196.
[3]袁常赞.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中应用思维导图[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2):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