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做好师生互动交流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6月1期   作者:邹才明
[导读] 伴随社会现代化的发展,我国对未成年人道德与法治方面的教育愈加关注,在小学环节,就对其品德素质予以增强已经刻不容缓。教师与学生间缺乏沟通,传统教育手法过于枯燥死板,乏味单调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也使许多学生产生了畏怯心理。为了使小学环节的孩子在身心方面能够全面化、健康化发展,在法治与道德课程教学中,对传统教育手法予以创新,增强师生间互动和交流,使小学阶段的学生们树立健全化、正确化的价值理念与健康人格。

邹才明   广西北海市合浦县白沙镇宏德小学  广西  北海  536121
【摘要】伴随社会现代化的发展,我国对未成年人道德与法治方面的教育愈加关注,在小学环节,就对其品德素质予以增强已经刻不容缓。教师与学生间缺乏沟通,传统教育手法过于枯燥死板,乏味单调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也使许多学生产生了畏怯心理。为了使小学环节的孩子在身心方面能够全面化、健康化发展,在法治与道德课程教学中,对传统教育手法予以创新,增强师生间互动和交流,使小学阶段的学生们树立健全化、正确化的价值理念与健康人格。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互动交流;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6-142-01

        法治与道德是能够将小学生思维认知方面能力,予以有效培育的一门重要科目,因此在小学阶段,提升孩子在道法课程实教中的,实际学习效率非常重要,而有效的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是提升道法课程实效性的方式之一,其能够将小学生学习道法自发性、主动性予以有效提升。与此同时,其还有益于师生间感情,及师生间关系方面的增强,因此,教师在道法课程实际教学过程中,适时为小学生提供与教师间的互动交流机会意义极其重大。
        一、师生互动在小学道法课程实教中的意义
        小学阶段的学生之所以对道法课程没有兴趣,其根本因素还是因为没有踊跃性。假如在道法课程实教中,老师不再依据课本内容对学生运用“灌输式”教学方式,而是开展师生间互动教学方式,运用平等的态度去与学生们相处,使每名小学生都能够对课堂互动交流过程予以参与,使他们敢于将各自己的见解抒发出来,长此下来,不止能够使小学生在道法教育方面获得提升,还能够使小学生逻辑思维方面能力获得有效锻炼,使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身心方面获得全面性、健康化的发展[1]。
        二、小学道法教学中提升师生有效互动策略
        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相对来讲较为通俗易懂,教学目标就是为了使小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理念,这就需要道法老师能够“树人先树己”,由于小学阶段孩子年龄方面的特点,心理素质方面还不够成熟,对于许多道理都不能够做到了解。因此,教师就要让小学生在老师自身言行举止里,带动他们明晰事情的黑白曲直。自古以来,我国教师与学生间关系,其实一直都是以道德伦理观来来牵系的,而在老师身上取得的道德感悟,就是孩子们了解其他方面道德观念的根本。
        (一)道法课程实教中应用角色转换展开师生互动
        新课改要求,老师要摒弃传统的师道理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扮演学习的导引者、 协作者及组织者。放下固有的成年人心态,从学生角度看待及考量问题。比如,可以让学生当一下老师,老师挡一下学生, 这是非常有意思、有意义的传统教学理念转换和角色互换。这种方式不止能够使教师们静下心来听取孩子们的心声和实际需求,更加是对孩子们的一种信任及尊重信。惟有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对于他们的心声认真听取,才能够最大程度的换取到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努力倾听,惟有老师对孩子从内心里予以尊重,才能够最大程度的换取到孩子们真心尊重与崇拜。



        (二)营造优良课程实际教学互动交流氛围
        每名小学生展开道法课程学习,都是在和学生家长与教师交流沟通过程中,所学习到的,而展开道法学习所必须的条件,就是小学生要对传授自己知识的老师具有崇拜感或者喜爱的感觉,惟有如此,才会在潜移默化中,仿照老师的行为言谈。假如想要将师生之间关系予以改善,营造及创设优质的学习氛围最为重要的内容就是,老师要时时保有一个踊跃向上的、优质的教学精神心理状态。例如,在人教六年级道法“学会反思”一课中,教师可以运用让学生们分为小组的手法,让他们针对此课展开相应的讨论,老师可以在小组谈论过程中,在旁边适时的融入小组中,与他们一起对相关知识内容进行讨论,并恰当的提出自己的见解与观念,让小学生们进行思索与讨论。这种教学手法的导入对于增进师生间关系的融洽方面,营造轻松、和谐、平等的道法课程氛围方面,都有着极大的促进性作用与意义,同时,也会使小学生对道法进行深入学习的积极性获得有效提升[2]。
        (三)课程实教带动学生自主择选使互动成效性提升
        随着教育领域新课改的持续发展,在小学阶段道法学科课堂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调动学生对于事物或者素材自主进行选取,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小学生对于学习道法学科方面的兴趣获得增强,并使其能够持续保有旺盛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并且还能够使他们因此而获取到成功后的愉悦感悟。现今,随着我国现代化的不断发展,人们日常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互联网络信息技术也已经在课程实教过程中,被予以大范围的实际运用,其为小学阶段的孩子们展开自主性学习、自主性对学习的知识内容进行择选提供了极大的便捷性。多媒体电子数据课件在课堂实际教学中的运用,能够对传统教学手法、方式、方法等予以有效转变,与此同时,也推进了相关工作人员在教育理念及品德思想方面的的转变。教师通过这种现代技术应用在课程实教过程中,构成了有效的数据信息共享,最大程度上,使小学生们持续产生对学习的好奇心理、主动对知识进行学习的欲望等,继而使小学生自主展开学习方面的能力,对社会及日常生活方面的适应能力获得了提升。例如,“应对自然灾害”,小学道法教师在课堂实际教学过程中针对此文内容,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学生们播放一些与此课内容相关的视频或者图片,同时让小学生走到讲台,引导他们自主用手点动鼠标,自己择选一些与此文教育内容相关的视频或者图片,使他们感受到自身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价值。这时候,小学生的心里会很愉悦及满足,同时还会有:“这个是我自己择选到的内容,不是老师非要让我学习的。”的想法。这时候,教师在旁边要不失时机的对学生们提出问题,引导他们展开深入的思考,并恰当的对其予以鼓励及表扬,这样既能够加深学生对于此内容知识的深刻印象,又能构成有效教师与学生间的沟通互动,还可以调动小学生们从自身视角出发,积极对此类问题展开探究,继而使小学生学习的兴趣得到有效提高[3]。
        结束语:
        综上所述,课堂实际教学是展示教师教育水平高低的试金石,是孩子们取得专业知识的重要途径与场所,同时也可以说是教师与学生共同趋向成熟的过程。在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道法教材特点为依托,应用灵动化、互动式教学手法,引发小学生对其深入学习的积极性,导引小学生就相关问题展开探讨及思考,辅助小学生对课程知识内容予以深入了解及掌握,继而使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效性获得提高。
参考文献:
[1]国明.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5):187-188.
[2]段顺琴.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路径探索[J].新课程,2021(09):48-49.
[3]严书芹.让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走向生活[J].考试与评价,2021(03):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