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探析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6月1期   作者:姜娟娟
[导读] 以素养为核心的课堂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学生通过学科练习形成比知识更高的体育素养,学生运动技能的持续训练是培养体育核心素质的必由之路。开展持续训练可以培养学生高水平的体育素养,发展学生的体育非认知技能,保证体育课合理的运动量。

姜娟娟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临齐街道办事处西李小学  山东  德州  253500
【摘要】以素养为核心的课堂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学生通过学科练习形成比知识更高的体育素养,学生运动技能的持续训练是培养体育核心素质的必由之路。开展持续训练可以培养学生高水平的体育素养,发展学生的体育非认知技能,保证体育课合理的运动量。
【关键词】持续训练;学科核心素养;体育课堂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6-153-01

        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进步,加强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全面塑造人才的重要举措。对于小学体育来说,教师应在核心素养要求的指导下,引导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形成健康的情感和性格、体育习惯和体育能力。
        一、善于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要提高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首先要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多样化方式,使体育课程内容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转变教学方法,开展体育竞赛活动是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
        过去,我们举行竞技比赛时,往往只限于足球赛、篮球赛等,或运动会。教师还可以适当开展班内或年级内的竞赛,增加竞赛游戏的数量,同时丰富游戏内容,如武术教学结束后,在班内进行武术竞赛,使学生在比赛过程中了解和探索中国武术的博大精深。同时,教师可以发挥名人效应,在课程中加入一些体育明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也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目标。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不同的训练,防止部分学生因自身素质难以满足需要而产生厌烦情绪。比如在学习翻滚时,在男女集体训练的基础上,老师对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进行单独训练,保证所有学生不掉队。同时,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训练方法,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在充分了解自身情况的同时,适当提高自己的训练水平,从而达到提高自己核心素养的目的。
        二、加强专业训练,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与习惯
        小学生一方面精力旺盛,日常生活中走、跑、跳、投、搬、爬、钻、滚、翻、攀等基本运动量较大,另一方面,缺乏毅力,很难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有鉴于此,教师应从体育能力和体育习惯入手,制定科学的学生教学指导。从而有效落实体育核心理念。从小学生的体育能力来看,教师首先要根据学生身体发展的特点,做好基本能力的培养,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例如在“蹲踞式跳远”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应通过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掌握蹲踞式跳远要点,并做到起跳腿充分蹬伸,两臂摆至靠近躯干两侧,保证身体重心迅速跟上,以保证助跑与起跳的有效衔接。在技术指导中教师应着重注意学生动作的规范性,保证学生安全,以奠定学生基本运动能力。此外,教师还注重对学生专业运动能力的培养,例如通过日常训练挑选具备运动特长的学生,利用竞赛式教学引导学生参加竞技比赛,以突显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体育竞争能力。
        培养小学生体育习惯的角度出发,教师应利用校际体育活动的时间,保证学生每天有规律地锻炼或与班主任协调。下午可以利用自己的学习时间打篮球、足球、羽毛球、踢毽子、跳绳等运动,丰富运动经验,培养运动习惯;另一方面老师也要与家长建立联系,引导家长监督孩子的日常锻炼,养成体育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注重情感教育,塑造学生的体育情感与品格
        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对学生的培养应从情感激励入手,引导学生体验体育的乐趣,并喜欢体育、热爱体育,进而在体育锻炼中学会毅力、遵守规则、团结协作等良好品质。重视情感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塑造学生良好的体育情感和性格。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调动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例如在热身训练中,教师为学生引入了“长江、黄河”的体育游戏,在游戏中,教师将学生分为两组,并分别命名为“长江”、“黄河”,两组学生分排面向而立听老师号令开展追击游戏。当然在游戏中,老师还可以适当调整游戏方法,为学生划定区域、设置障碍等,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和挑战性。这样的游戏教学更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因此能够全面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灵敏性与协调性。
        小学体育教师应根据核心素养要求,对学生的体育品格进行科学引导。例如在“5米快速跑”的教学设计中,教师组织学生竞赛,即在向学生讲解快跑基本要点的前提下,把学生置于竞赛环境中,用学生的竞赛精神激发学生不断奋斗、不断进步的勇气。当然,在比赛中,教师也要关心学生的感受,特别是在学生落后的时候,教师要主动帮助学生突破心理障碍,提高素质,增强抵御挫折和压力的能力,塑造良好的体育品格。
        四、做好综合指导,提高学生的健康知识与行为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要加强综合指导,注重学生的核心素质,不断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体育技能,培养学生的体育情感,还要引导学生的健康行为。从体育课向现实生活延伸,丰富学生的健康知识,引导学生的健康行为。
        在体育课上,教师要注意对健康知识的讲解和指导,结合生活案例,为学生提供科学的健身、运动损伤预防和安全防范知识等“健康提示”。例如,在“600-800米往返”教学设计中,教师首先从理论课入手,讲解“600-800米往返”的基本规律,引导学生进行科学训练,并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体育中常见的身体伤害情况,并结合具体内容说明防治措施,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最大限度地降低运动风险。在小学体育中贯彻终身体育理念,良好的体育能力和体育习惯是学生未来发展的基础。
        在学生自主体育锻炼过程中,教师应加强行为观察,纠正学生不科学、不规范的体育行为。比如,有的学生在立定跳远前的热身过程中敷衍了事,运动中出现扭伤和肌肉拉伤。有鉴于此,教师应为学生详细讲解热身不足导致扭伤、肌肉劳损的原因,引导学生科学热身,并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以提高科学锻炼的效果。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核心素质是实现德育和健康教育的重要支撑。目前,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对学生的训练指导是片面的。有鉴于此,教师应从体育情感与性格、体育能力与习惯、健康知识与行为三个方面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做全面的准备。
参考文献
[1]周伟.探究小学体育健康教育课的教学方法[J].体育风尚,2021,(02):205-206.
[2]廖仁海.核心素养培养视角下小学体育教学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04):62-63.
[3]刘晶.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品格的有效培养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2):2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