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5月下   作者:郭爱
[导读] 近年来“核心素养”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话题。青年教师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对于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背景下,青年教师更应扎实专业知识,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尝试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郭爱    浙江省义乌中学  浙江  义乌  322000
摘要:近年来“核心素养”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话题。青年教师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对于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背景下,青年教师更应扎实专业知识,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尝试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  青年教师 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5-189-0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推进,近年来核心素养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话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对于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在改革浪潮中走上教师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未来支柱,其能否快速、健康的专业成长,对于个人、学生、学校、社会都是至关重要的。那么,青年教师如何抓住“核心素养”提出的大好机遇,利用自身优势加速成长?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落实核心素养?这是每个年青年教师在教学成长过程中必须面对的。接下来,笔者以自身的经历,谈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些许感悟。
        一、学科核心素养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新要求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 唯物史观是学习研究历史的基本理论;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特点的重要体现;史料实证是认知与理解历史的核心方法;历史解释是叙述历史的能力表述;家国情怀则是历史功能的典型指向。这五个方面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目前中学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更多关注知识的落实、能力的培养和方法的养成,而对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还不够,而新教师刚刚进入工作岗位,具有饱满的工作热情与激情,可塑造性强,因此,新教师在成长过程中要不断超越自我、提升自我,在教学活动中采取新策略、新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有意识的把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贯穿进课堂教学活动中。
        因此,面对核心素养的提出,青年教师首先要学会整合、优化、利用众多的知识资源,结合课堂所需,进行专业化处理,服务于教学内容。同时也要学会教学的创新,从教学组织、教学方式、教学策略等多角度思考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引领学生自主学习,达到深度学习的目标。
        其次,青年教师要不断提升专业知识与能力。郭从杰教授指出教师的专业化指的是“一是教师个体经过系统课程的学习,具备历史基础知识、史料解读能力、与时俱进的历史思维等专业素养,也包括基本的教学技能;二是经过专门训练和具体实践,能够达到将历史知识系统化和重组,灵活运用史料讲解史实,挖掘历史本身的丰富和多元,将历史智慧与生活和社会发展有机结合,同时包括课堂驾驭能力的提升” 。青年教师虽在大学期间都接受过系统专业知识和基本教学技能的学习与培训,但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贯穿课堂、如何使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品质和历史思维能力、如何将历史智慧与学生的发展有机结合等方面却是缺乏经验。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青年教师要注重自身的专业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从而适应更新、更高的要求。
        此外,青年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学习、研究,成为学习型、研究型教师。这不仅是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新课改对青年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只有在不断地学习和研究中,我们才能拓展研发新的教学方法及活动方式,在教学活动中积极落实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基于提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尝试
        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作为一名青年教师,笔者在教学实活动中有意识的思考应该如何将学科核心素养落实于教学问题的设计、情境创设及学生的自主学习等教学过程中。
        (一)创设教学情境,还原历史时空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兴趣、熟悉的场景切入,将学生放置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去体会、感受历史,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兴趣。
        如在《美苏争锋》一课中,笔者在阅读课内外大量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与教材知识进行客观、系统地整合,基于学生的兴趣出发,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在课堂导入中,老师带领学生穿越时空,回到二战中广岛原子弹事件,切身体会原子弹爆炸后的威力与破坏性,进而用图示、数据(如图1)形象地说明二战后美苏之间紧张的核军备竞赛,之后穿插古巴导弹危机中的故事,让学生深深感受空前危险的大对抗,最后引入本课“对峙”主题。这样的设计,不仅能突破时空的界限,还能让学生设身处地的理解和感悟历史上发生的事件,在理解历史中创设情境,构建自己的历史叙述,这样既能还原历史时空,又能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兴趣与参与意识,有利于学生时空观的培养。
        图1
        (二)建构知识体系,培养历史思维
        青年教师因教学经验不足,对教材内容不太熟悉,往往只会根据教材的内容目录进行教学设计,却容易忽略历史的时空构建及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之间的紧密联系。因此,青年教师在历史教学活动中,首先要熟悉教材内容,建构知识体系,然后有意识地将重大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放置在特定的时空下去考察,构建历史线索,培养学生历史的整体思维。
        如笔者在处理《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课教材内容时,注意到教材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日内瓦会议及万隆会议的召开分目录编写,这无形中割裂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两次会议的紧密联系性,按教材目录来设计教学的话,很容易使学生割裂事件之间的联系,不利于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时空观念是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学生学好历史的基本要求,也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时间轴(如图2)的方式,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过程贯穿于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当中,将其放置于特定的时空内,从而让学生整体上体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伴随新中国成立后外交活动的展开逐步完成的,与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的召开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样既可以把教材内容整合,重新构建了知识体系,同时又达到了培养学生整体历史思维的目标。
        (三)注重教材史料,培养实证意识
        “史料实证”是历史学习与研究的重要方法。“有一分史料说一分话”。历史教学中往往以史料为基础的,因此同样需要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这就对教师搜集、积累及应用史料的能力提出了高要求。青年教师由于史料搜集及应用能力有限,视野不够开阔,所以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青年教师更应注重挖掘教材史料,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精神,教会学生如何对史料进行辨析、甄别,进而选择和使用各种类型史料,从而形成对历史客观的、正确的认识。
        如在《罗马人的法律》一课中,笔者以教材中的图片资料《十二铜表法》进行设问,【此处教学环节的描述不到位】铭刻《十二铜表法》内容的板是什么材质?学生异口同声的说是:“铜”。进而老师出示材料,说明最早文献里记载里《十二铜表法》材质是象牙,但是《十二铜表法》实物在1529年毁于战火,那么现在关于《十二铜表法》,我们只能存疑,既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因此需保持存疑的态度。通过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学生经过思辨与探究而判断史料是否可以作为实证的证据,如若不能,对待历史,保持存疑的态度,笔者的目的旨在培养学生“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证据意识。
        三、新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路径
        面对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和青年教师教学成长的迫切需要,结合自身经历,笔者认为在教学实践中,新教师的专业水平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快速提升。
        (一)注重深挖教材及拓展阅读
        青年教师在初始阶段最重要的是扎实教学基本功、站稳讲台。因此,我们首先应该做的就是熟悉教材内容,理清历史线索,明确知识重难点。在备课前,认真阅读教材内容,理清教材知识结构及历史线索,这样便于构建知识体系,深挖教材内容。同时业余时间应加大专业阅读量,如阅读通史类专业书籍,既有利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及教学素材的搜集与补充,同时也有利于青年教师积累和夯实专业知识。此外还应该阅读教育学及历史教学论等相关书籍,在扎实专业知识的同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才能快速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及教学水平,在历史教学中更好地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关注问题设计与思维调动
        课堂中,有效的教学问题设计如同一把钥匙,能够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然而青年教师由于经验、能力不足,设计的问题在教学中往往效果不佳、质量不高。有些问题过于简单,表面学生气氛活跃,但其思维并没有得到提升;有时问题太难,指向性不明确,艰涩难懂,学生只能沉默;或是教学中随意提问,分散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注意力,这些问题在青年教师中常常遇到。因此,要努力提升教学能力与水平,青年教师在教学中需用心关注教学问题的设计,在学生的认知、思维和情感的基础上,以课标为导向,不断优化教学问题设计,提高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关注问题的难度和梯度,注重联系,在设问时整体构思、层层设问,注重资料处理中细节处问题的挖掘,扣住重点,抓住难点,这样才能调动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关注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动态变化过程,利用和开发学生资源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要合理地开发与利用学生资源,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历史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青年教师具有朝气与活力,心理上与学生接近,容易产生亲切感,深受学生喜欢,在课堂上也容易带动学生进入学习状态。青年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善于从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视角切入教学、引入课堂;在提问与互动时,更多考量学生的思维水平与能力;青年教师还应着力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和教师、同学进行深层次的对话,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师生共成长。
        (四)关注教学评价与教学反思
        聂幼犁教授在其主编的《历史课程与教学论》一书中认为:“教学评价就是对教学行为及其效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是为教师和与教学有关的方面提供教学状况的信息,提供改进、完善与探究建议的课程改进与开发活动,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当前,各学校一般都以学生的学业成绩或课堂反馈来进行教学评价,这虽是重要的评价依据,但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也是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青年教师首先应积极进行自我评价,首先,在课前关注教学重难点如何落实?各教学环节学生能跟得上吗?教学内容学生能听懂吗?在课堂中关注教学语言存在什么问题?何处没有落实到位?在课后进行反思,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同时在与其他教师的交流中,多对比、思考其他教师对教材细节的处理,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其次,青年教师需重视他人评价。如多邀请组内老师听课;尽可能多地争取公开课的机会,进行集体评课、辩课,同课异构的活动,从中发现自己的教学优势与缺点,不断积累经验。最后,青年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评价的方式提升专业能力,如学生座谈、问卷调查等。除此之外,青年教师还可以通过录课、慕课、晒课等多种方式提升自我。
        总之,在学科核心素养背景的要求和挑战下,青年教师必须苦练内功,扎实专业知识和基本教学技能,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地提升自我,在教学中有意识的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但同时,青年教师也要根据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阶段性特征,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欲速则不达”,制定阶段性的成长计划,这样才能有效、快速地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应对新挑战,迎接更好地未来。
【参考文献】
1、郭从杰 谢静 :《中学历史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教学评量》,《历史教学》2017年第1期。
2、郭从杰:《中学历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与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中学历史教学》2016年第3期。
3、聂幼犁主编:《历史课程与教学论》,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327页。
4、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