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乔治莫兰迪的《花》中谈花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5月上   作者:刘晓莞
[导读] 乔治·莫兰迪(Giorgio Morandi),意大利极负盛名的画家和版画家,1890年出生于意大利博洛尼亚,以其具有强烈个人色彩的小幅静物画和风景画而闻名于世。在战火纷飞的20世纪上半叶,莫兰迪在其备受推崇的小幅风景画和描绘日常物件的静物画中构建了一个沉思、诗性的空间,乔治·莫兰迪笔下不同于传统的花卉主题绘画——着力展现花朵的鲜活、娇嫩和柔弱,莫兰迪从形态、结构、颜色和色调入手,更加注重花卉及其

陕西师范大学    刘晓莞   邮编 710100

摘要乔治·莫兰迪(Giorgio Morandi),意大利极负盛名的画家和版画家,1890年出生于意大利博洛尼亚,以其具有强烈个人色彩的小幅静物画和风景画而闻名于世。在战火纷飞的20世纪上半叶,莫兰迪在其备受推崇的小幅风景画和描绘日常物件的静物画中构建了一个沉思、诗性的空间,乔治·莫兰迪笔下不同于传统的花卉主题绘画——着力展现花朵的鲜活、娇嫩和柔弱,莫兰迪从形态、结构、颜色和色调入手,更加注重花卉及其盛器在视觉要素上的呈现。花卉作为西方绘画艺术史中重要的绘画选材,对油画创作者来说是经久不衰的题材。本篇论文以西方的花卉题材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色彩表现、情感和审美意识传达的研究来分析西方花卉题材的艺术特征。
关键词:花卉题材;莫兰迪;油画;色彩;情感;审美意识
        一、 西方花卉题材的起源与发展
        西方花卉绘画当中,玫瑰花、向日葵花、水仙花、百合花等素材经常被画家运用到画面中,并且在西方早期花卉也常与神话故事、宗教文化相结合,借助花卉自身的象征意义与画面结合传达画家思想。在普桑的作品《花卉女神佛洛拉的王国》中,就有描绘纳咯索斯的神像,画家普桑在画面中借用水仙花的神话故事情节传达出他对待事物永恒性的思想理念。
        二、以莫兰迪的作品为例
        油画花卉作品中的色彩美在于艺术家赋予它的创造性,以及对现实生活中的色彩美是原生态的,原生花卉就是它本身,而在艺术家眼里花卉的美,就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中花卉的美进行了仔细地观察、体验、揣摩等综合的结果。换言之,即把现实中的花卉进行通过客观的描述,主观的情绪的融入理想性的赋予它们新有的生命活力。乔治·莫兰迪(Giorgio Morandi),意大利极负盛名的画家和版画家,1890年出生于意大利博洛尼亚,以其具有强烈个人色彩的小幅静物画和风景画而闻名于世。莫兰迪对花卉情有独钟,并将它作为其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主题。乔治·莫兰迪笔下不同于传统的花卉主题绘画——着力展现花朵的鲜活、娇嫩和柔弱,莫兰迪从形态、结构、颜色和色调入手,更加注重花卉及其盛器在视觉要素上的呈现。
        莫兰迪不仅始终面对一个小小的真实的视觉世界,而且在观看它们时还实行着一种看的还原。有必要强调的是,正是这一莫兰迪的还原的方法最能体现出一种以往画家所没有的特点。我们以静物画为例再有些对比。
        莫兰迪在1957年的一次采访中说道:“我想我一直还是一个为艺术而艺术的信徒,不喜欢为了宗教信仰、社会正义或者民族荣誉而艺术。一件艺术作品转而为其他目的服务,而不是为艺术作品自身所包含的那些目标服务,没有比这更不和我胃口的事了……”。莫兰迪认为他的绘画是纯粹的静物画,他的作品从来没有提示什么形而上学的、超现实的、心理学的或者文学上的思考。对于他所认为的“纯粹的静物画”,莫兰迪又进一步说道:“事物存在着,它只有它自身的内在意义,却没有像我们为它附加的那样的意义。我们只有知道杯子是杯子,树是树。”莫兰迪的作品一直重复地使用“静物”,他想强调的是他只注重绘画本身。而在莫兰迪这里,他让静物画真正地还原它的本质。莫兰迪已经用视觉“把精神世界浓缩到简单、可见的器皿、花或水果这些实体之中。”
        1、《花》1918年
        1918年6月,那时他还没画那幅为其形而上学阶段之代表作的《静物》,莫兰迪创作了一幅很不平常的作品《花》。乍一看,我们很难把这件作品放到他艺术发展的脉路中去,但为了细细解读他的作品以及支配作品的母题,它其实却是很重要的一幅画。
        莫兰迪自己曾言:“从 1910 年开始,唯一让我始终保持兴趣的艺术史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的那几位大师们的那种艺术——我是指乔托、保罗乌切诺 (Paolo Uccello)、马萨乔(Masaccio)和弗朗切斯卡(Piero della Francesca)。我一直在意大利生活,在所有我为学习艺术造访过的城市中,最吸引我的是佛罗伦萨,我在那里找到最伟大的艺术家,遇到与我有某种精神上共振的朋友。在古代的画家中,托斯卡纳的画家最让我感兴趣,而其中最令我倾心的是乔托与马萨乔。”由此,莫兰迪的典型色彩是从意大利深厚的文化传统中吸取养分而来。因为意大利大大小小的教堂很多,那古老的湿壁画色调,深深地滋养着他。乔托、弗朗西斯卡等人的作品对他色彩的影响甚大。
        在1918年创作的这幅《花》中,他的画还是像壁画一样干巴巴和灰蒙蒙的;画面仍被切分成两块相接的平涂面,在绘画技巧上,两个面以粗笔触的蓝色和粉红色背景在色彩上彼此相互协调起来,只使人想到弗朗西斯卡壁画技巧。 光线是恒定不变的,几乎有点刺眼,缺少阴影,没有掩衬;形状突显,轮廓分明,衬着背景简直在发光,那是有意突出出来的,有一种印章般的凝固姿态。这些尖尖的花朵会给人以肉体的触动,它们都是棘刺,都是糙面,有着食虫植物般的外表,而它们的枝条和叶子却在我们的眼中变形成木头昆虫的脚爪,节节分开,令人惊恐,变成具有潜在侵略性的“性格”。



        这些花在视觉上可以参照两种类型,在年代跨度和图像学的意义上都处在相反的两端:一边是莫兰迪认为“超凡脱俗”的埃尔·格列柯的花;我是指藏于巴西圣保罗古代艺术博物馆里的《圣母领报》里的那些花,被安排在花瓶里,似乎被包裹在天使脚下的黑云里;同样的还有藏于埃斯科里亚的《圣莫里齐奥》 中的花朵和植物,它们从圣徒脚下土地的孔洞中长出,尖锐如箭,有着蓬勃热烈的风貌。另一边是格雷厄姆·萨瑟兰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的一些画,比如1950年的《玫瑰》或1953年的《头像之三》,在画表面那完全垂直的空间构造里,人物形象凸起像一种坚硬的徽章,那种兽形神崇拜的徽章。[2] 本文所参考的格列柯那两幅画里的花束在另一幅画里也出现过,就是藏于桑维琴托博物馆(Museo de San Vicento)的《圣母领报》,但画中那些被安排在黄衣天使脚下的玫瑰和百合更为淡雅清澈。——原注]]
        可以确定的是,从1918年末开始,这位艺术家达到了一个纯洁的阶段,其纯洁性简直难以维持。形而上学阶段的那些《静物》——数量上有十多张——其美丽绝对是惊人的,可以说有一股魅惑的力量,一种超自然的催眠般的强力。
        2、《花》1951年
        莫兰迪1951年创作的《花》,画中花朵的颜色,特别的纤巧、微妙;是黎明的颜色、事物始萌而非烂漫的颜色——虽是初开,却全神贯注,虽清淡,却是密密的。在这里,印象主义者的闪烁、弗兰德画派的充盈,于我们遥不可及。但这些花朵从不言说即将凋零的脆弱与朝生墓死。它更像是——且让我斟酌我的词句——像是被黎明萦绕着,永存在一朵花蕾之中,以此全部,才可能将永恒出借给这世间最配得上它的一件事物。青春的徽章。这花朵,是阿克罗波利斯的少年会成为月神阿尔忒弥斯所献上的。
        3、《花》1950年
        莫兰迪所画的这些花朵可能不是真正的花朵,他画它们,很可能是思考一些绘画的问题,每一幅名副其实的画作都会超越其自身,并唯有此境地,才能凭着共鸣打动我们。就莫兰迪1950年的这一幅,白色花瓶里是一些玫瑰,背景里的两种灰——原本可能是两种褐色——一种稍微淡点,一种稍微深点。颜色尤其朴素,仿佛是冬日,是木头与雪的颜色。它们再一次能让人想到“忍耐”这个词,这种忍耐,意味着生活、操劳,意味着谦卑,忍耐,而非反叛、漠然,以及绝望;仿佛有人仍期盼因这忍耐而得富足,乃至相信,可以默默地沉浸在那重要的唯一的光中。
        4、《花》1964年
        最后以莫兰迪1964年作的小画《花》为例。这是一次纯粹感情的净化,超越了精神法则,经过诗意的锤炼,有恰到好处的构图。形象似乎缩回到它的核心原点,作品在一圈圈同心的色彩波里颤动着,形象既是开放的,同时又整个儿凝缩在这连续的、无法停歇的悸动上,这种悸动证明了面对孤独的折磨和死亡逼近的威胁之时,画家对生命之爱的坚守。
        三、作品比较
        塞尚的《蓝色花瓶里的鲜花》也有通过线条进行简单的描绘,让欣赏着更加直观的感受画面与体会情感。早年他也曾采用小的画笔的笔尖点图到画面上,以点代替线条进行绘画创作,去进行那种光与空气相融合于画面的绘画,但他在后来艺术探索的道路中逐渐发现更加适合自己的赋有自身绘画魅力的艺术风格。他认为绘画艺术应该有符合自身创作的绘画形式语言,并且每一种物体的美都是由不同的几何形状所组成的。他善于对绘画中的物体用强烈且浓厚的黑色线条进行勾勒,并且在这些几何形状所组合成的画面当中努力达到一种赋有逻辑性且具有展现自身魅力的效果,他的花卉代表作《蓝色花瓶里的鲜花》,黑色线条对花瓶进行形体勾勒,简单又浓厚的花卉色彩,背景采用了平涂的绘画手法,画面整体给人一种热情、清新、优雅的美感,同时也展现出塞尚对于美的形式感的不断追求与创新。
        四、结论
        绘画以来花卉题材油画作品的出现是对新生命境界的提高,因此,花卉题材油画作品表面属性已经不能得到艺术家与观赏者的视觉感和心灵需求的知足感了。我想大部分人都喜爱花朵,不是简单地喜爱吧! 那是因为花儿获得喜悦的心情,最主要的是能够通过花朵来进行情感的交流。这也是为什么艺术家要通过研究对油画花卉作品的色彩和精神表现,来表达和丰富油画花卉中的色彩语言。花卉是一种美的象征,也更是对生命的渴望与追求,在作品创作中让自身进一步感受到生命可贵,更应该像创作中的蜀葵一样昂头挺胸,不畏艰难,以乐观、包容的态度对待一切。花卉题材是一个外表带着美丽,内在又是富有许多内涵的一门绘画题材,它包含了画家自身的理想与人格化思想,传承着一个又一个时代的精神愿望,让观赏者与画家产生更多的共鸣。
参考文献
[1](美)苏珊.朗格.刘大基,傅志强,周发祥译.情感与形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7.
[2]许江,焦小健.具象表现绘画文选 [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
[3]高翔.空间的意义:乔尔乔·莫兰迪绘画研究[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4]何政广.形而上风景静物大师·莫兰迪[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
[5]蒋梁.直观、时间、显现——莫兰迪绘画方法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博士论文,2010 .
[6]宋建成.语言如何承载精神莫兰迪的绘画语言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
作者简介:刘晓莞(1995.10—),女,汉族,籍贯:陕西延安人,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9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研究方向:油画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