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的探索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5月上   作者:唐琳
[导读] 情感就是人在面对现实中的客观事物和社会现象所产生的内心感受和态度认知,情感是一种心理过程,通过心理态度来体现出事物与人的关系。情感是受事物客体的刺激而产生的的,因而环境对情感的影响很大,初中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的情感认知,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体系,必须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也就是说,教师必须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正确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情感态度。

重庆市开州区竹溪初级中学   唐琳

摘要:情感就是人在面对现实中的客观事物和社会现象所产生的内心感受和态度认知,情感是一种心理过程,通过心理态度来体现出事物与人的关系。情感是受事物客体的刺激而产生的的,因而环境对情感的影响很大,初中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的情感认知,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体系,必须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也就是说,教师必须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正确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情感态度。
关键词:初中历史;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言:情感教育与价值观教育相结合是一种将情境教学与和价值观相融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以情境教学为手段,通过展示历史资料,提供历史信息,解析历史背景等形式创设情境,将学生引到情境中。学生会参与到教学中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获得感悟和知识,也容易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获得更加深刻的情感教育。
        一、在历史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情境教学和情感教育的结合不仅会促进学生学习效率提升,还会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升,更有助于达到情知对称的教育目的。传统教学理念认为,教师灌输知识,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就是课堂学习的目的。对学生来说,机械地教、机械地学都是麻木的。初中生的心理和思维都是逐渐从幼稚走向独立和成熟的,但是心理成熟是一个缓慢过程。通过历史教学中的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相结合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世界观和思维蜕变。所以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重要的实践和帮助学生成长的意义。情感教育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了解历史的积极性,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的重要因素。
        二、在历史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特点
        1.情感具有人文性
        初中历史是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将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与情感教学结合起来,可以完善学生的世界观,帮助学生树立有价值的世界观和历史观,让学生素质获得全面提升,增强爱国主义精神,进而影响学生以后的学业和进入社会的个人能力与素质。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多种方式,改变并影响学生。
        2.情感具有两极性
        历史现象本身就具有两重性特点。真善美的历史现象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积极情感。但是,历史现象并非尽善尽美。中国近代史上面对生灵涂炭、列强横行的局面,奕沂、李鸿章、慈禧太后、袁世凯之流丧失国格,对帝国主义列强卖国求荣,极尽奴颜婢膝之能事。教师应善于对这些丑事予以无情的抨击,激起学生的慷慨之情,从而烘托民族英雄的光辉形象,从反面起到对学生的爱国情感的培养作用。即所谓“书美以彰善,记恶以垂戒”。这样,也就能较好地防止由于历史现象的消极性而引起的情感心理的消极性。
        三、实施情感教育的方法
        1.教学方式要结合情境教学,注重情感的投射
        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情境教学和情感教育的结合不仅会促进学生学习效率提升,还会促进学生学习成效提升,更有助于达到情知对称的教育目的。传统教学理念认为,教师灌输知识,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就是课堂学习的目的。对学生来说,机械地教、机械地学都是麻木的。初中生的心理和思维都是逐渐从幼稚走向独立和成熟的,但是心理成熟是一个缓慢过程。通过历史教学中的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相结合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世界观和思维蜕变。所以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重要的实践和帮助学生成长的意义。


用科学的方法创设教学情境,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升学习历史知识的自主性,更能加深学生的情感教育,也能引发共鸣,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科学地创设初中历史教学情境有很多方法,比如在讲述原始人类社会时,教师可以用投影仪将早期原始人类的遗骨和生产工具进行展示,也可以制作实物模型或者带领学生去博物馆参观,也可以多种方法方式相结合。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产生了情感共鸣。而加深情感教育的方式也有很多,比如在学到「九一八」事变时,教师既可以播放《在松花江上》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也可以带学生参观烈士陵园、纪念碑。在参观的同时深化学生的使命感和认同感,让学生沉浸在历史教学中,不断挖掘深化情感和教育内容,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
        2.提升自我形象和修养,以情动情
        初中是学生产生自我意识,获得自我价值观,完善人生理想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学生世界观逐渐完善而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也十分重要。新课程强调,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培养学习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加强自身修养,提升自我形象,用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让学生获得共鸣。教师应当陶冶自己的情操,以情动请,用语言、声调等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教育。比如在介绍民族英雄时,只有教师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历史教学中,用真挚的情感才能打动学生的感情,唤醒学生的爱和恨,让学生对民族英雄产生敬仰之情,从而不断加强自身爱国教育情感建设。教师在讲述的过程中,可以把握语言的艺术,在不同的情境中用不同的语调让学生感同身受。
        3.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学习评价来实现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在学习八下第一单元第一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课堂上学生观看了一段“开国大典”的实况录像,感受到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时庄严肃穆的气氛,听到视频中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时,教室里响起了掌声。看着视频中人民欢欣鼓舞的场面,学生们都被深深地感染了。学生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感想,有学生说“共产党真了不起,没有他的正确领导,就不会有新中国,就不会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有的说:“中国再也不会被外国欺负,再也不会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在学习“开国大典”这一历史事件中,学生们进行了一次深刻地爱国主义教育。
        4.通过对典型的正反两个历史人物或事件对比来更加深刻了解历史,突出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比如在学习“难忘九一八”一课中,将蒋介石和张学良两个人物进行比较。蒋介石在“九一八事变”后为剿灭共产党竞对日本的侵略行动采取“不抵抗”政策,他出卖了民族、出卖了人民。而张学良为了民族利益“以下犯上”与杨虎成扣押了蒋介石,制造了震晾中外的“西安事变”,他以民族大义为先,不顾个人荣辱的大丈夫气概令人钦佩,特别是最后他更是为了全民族能团结抗日释放了蒋介石,将个人安危置之不顾,这又是何等的气魄。将蒋介石与张学良进行对比,更能显现张学良的崇高的人格,学生也深深地受到了感染。
        结束语:总之,历史教学的情感教育是以教师充满对学生的爱为基础的。富情于史,寓情于理的教学,使学生不仅从理智上,而且从道德、美感上受到历史教师的熏陶。它与冷漠的“客观主义”地向学生单纯讲授知识是截然不同的。因此,历史教学必须是理与情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李玲.中学历史情感态度价值观落实中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科技致富向导,2011(9):143.
[2]毛雪花.历史教育的本质回归——初中历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J].中学历史教学研究,2012,000(003):P.84-86.
[3]周少秋.初中历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两种途径[J].文教资料(26):92-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