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公共艺术介入城市社区建设的发展路径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5月上   作者:任广鑫 指导教师:栗翠
[导读] 公共艺术介入城市社区,对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可以实现城市社区建设的有效发展。该文解析公共艺术表现形式的两个阶段,得出公共艺术走入社区的趋势,分析公共艺术与社区人文资源相匹配、公共艺术与社区实用性设施融合、公共艺术与社区教育属性相协调三个方面的内容,推广并传承社区中蕴含的文化,提高社区居民的凝聚力与归属感。

辽宁沈阳师范大学     任广鑫 指导教师:栗翠      110034

摘要:公共艺术介入城市社区,对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可以实现城市社区建设的有效发展。该文解析公共艺术表现形式的两个阶段,得出公共艺术走入社区的趋势,分析公共艺术与社区人文资源相匹配、公共艺术与社区实用性设施融合、公共艺术与社区教育属性相协调三个方面的内容,推广并传承社区中蕴含的文化,提高社区居民的凝聚力与归属感。城市社区建设是国家与社会都重视的民生工程,公共艺术是人与艺术、人与社会、艺术与社会相融合的有效渠道,以公众参与为纽带,可以让公共艺术与社区建设之间形成协调共进的互动关系。
关键词:公共艺术;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一、公共艺术走入社区
        学术界普遍认为公共艺术诞生的标志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联邦政府公共事业部(GSA)“百分比艺术计划”的实施:将每个工程预算的1.5%拨给雕塑和壁画装饰产业。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重要阶段,分别为修复市容的装饰阶段与走入社区的互动阶段。
        公共艺术第一个阶段的重点在于装饰。公共艺术常常会以“物”的形式出现,但是与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产品相比,这种“物”并没有实际用途,只是满足了部分人的审美需求,发挥了装饰空间的作用。因此,公共艺术的最初表现形式,是把博物馆里的“物”搬到户外,但这仅改变了“物”的空间位置,观赏户外“物”与博物馆“物”的依旧是同一批人。艺术家与大众互不交流,艺术家自顾自地创作体现个人风格的艺术作品,对于没有艺术审美习惯的大众来说,即使将作品搬到户外,大众与艺术的联系也没有实质上的改变,公共艺术中的“公共”一词表现得并不全面。因此,公共艺术的装饰阶段虽然逐渐不被主流公共艺术家接受,且与公共艺术的核心观念有所偏差,但这种类型的公共艺术对街道改造、城市建设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社区建设与公共艺术的关联
        在社区建设的过程中,我国越发注重对社区精神文化层面的建设,这与我国历史底蕴深厚、大力开展文化建设有关。让文化走进社区,需要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建设与管理活动。通过公众参与,推广与传承社区中蕴含的文化底蕴,可以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感与归属感,形成社区教育共同体的文化,促进社区建设。这为社区建设形式的多样化提供了更多可能,也对文化有效地走进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公众参与是社区建设活动的重要表现,也是公共艺术的重要表现。就公共性而言,将公共艺术与公众思维相结合,让公众参与公共艺术的创作过程,不仅强化了公共空间的特征,而且使公共空间成为传达公众需求的媒介。公共艺术作为联系艺术创作与公众生活的艺术活动,需要维护好公共利益。公共艺术以公共参与的形式表现,可以全方位、高效率地渗透在社区建设中,让社区居民掌握主动权,获得更丰富的感官体验。
        三、公共艺术介入社区建设的发展路径
        1.公共艺术与社区人文资源相匹配的发展
        城市社区的人文资源是社区文化内涵、人文环境等特质的重要体现,在植入人文理念、传承地域文化的环节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设计师以社区人文资源为灵感,设计与之匹配的社区公共艺术,能够彰显社区的独特优势,提升居民的审美水平,激发居民参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积极性。
        在主题上,设计师应选择社区具有代表性、独特性的人文理念作为基础框架;在选址上,设计师应保护该地的古树、文物等,保留社区文化设施的固有形态,塑造公共艺术的景观风貌,以此传承当地的历史与文化;在审美上,公共艺术立足人文资源,设计师可以运用不同的艺术手段加强社区环境与居民的互动。公共艺术与社区人文资源相匹配的发展,对传达社区的文化价值、传承社区的人文资源具有重要意义,让社区居民对社区公共艺术具有地方认同感,易于体现城市社区的人文风貌。
        2.公共艺术与社区实用性设施融合的发展
        城市社区的实用性设施与居民的生活关系密切,用于满足居民在公共场所中的多方面需求,可以提升居民对公共场所与社区公共艺术的认可度,是城市社区建设中首要考虑的内容之一。设计师将社区的实用性设施与公共艺术相融合,不仅能完善公共设施,而且能增强公共艺术的功能性,在促进城市社区建设方面也卓有成效。
        在满足居民的物质需求方面,设计师可与居民共同设计花园设施装置,如建造收集雨水的装置,通过和社区景观有效结合,满足居民的审美需求,提高居民的审美能力,改善社区环境,塑造社区形象;在满足居民的精神需求方面,设计师可定期在社区举办主题工作坊,鼓励居民参与并与其互动,提升社区的活力。公共艺术与社区实用性设施的融合发展能有效塑造城市社区形象,提高公共环境品质,增强社区凝聚力,提升社区居民的文化素养。
        结语
        文章以公共艺术为切入点,通过介入社区的表现形式、与社区之间的关联、介入城市社区建设等视角,量化了公共艺术的价值。一方面,公共艺术的介入为社区居民创造了良好的社区价值与栖息环境,有效丰富了居民的多重感官体验;另一方面,公共艺术的介入能进一步增强社区居民对社区文化建设的参与性,提高社区居民对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认同感和共鸣感,推动城市社区的建设。
参考文献
[1]王洪义.从街区到社区:新类型公共艺术的空间转移[J].公共艺术,2014(5):39-44.
[2]赵秀芳,王本法.社区文化与和谐社区公共性的建构[J].湖北社会科学,2014(10):50-54.
[3]刘晖,杨翠霞.社区的公共艺术构成要素解析[J].美术大观,2016(7):150.
栗翠 女1979.04.17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任广鑫 男1998.07.04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